思维的变革:建构主义学习反馈模型
2019-01-14房立张景生
房立 张景生
摘 要 在综合分析传统学习反馈方式弊端的基础上,对转变学习反馈模式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学习反馈模型,将学习者置于反馈过程的中心,致力于发展学习者的内部反馈能力。
关键词 学习反馈;内部反馈;外部反馈;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4-0088-03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shortcomingsof the traditional learning feedback method, the necessity of changingthe learning feedback mode is analyzed, and the learning feedback model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y is pro-posed, which places the learner at the center of the feedback process, so as to develop learners internal feedback capabilities.
Key words learning feedback; internal feedback; external feedback; constructivism
1 前言
在诸多学习理论专家和绩效技术专家的研究实践中,多次提及学习反馈的重要性。但在Carless的研究中得出不同的结论,经过对学习者的调查发现,反馈是学生体验中最有问题的方面之一[1]。耐人寻味的是,教育者更相信他们的反馈有用[2]。进一步研究发现,学习者对反馈的不满远胜过他们对项目其他任何方面的不满[1]。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学者就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一种合理的解释是学习者不理解什么是反馈[2-3],因此,即使给予他们“反馈”,他们也意识不到。虽然这种解释有将“错误”归结于学习者的倾向,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习反馈中存在本质问题,即学习者内在认知(内部反馈)和外在的教师认知(外部反馈)之间是存在差异的。
已有的研究在面对此问题时,通常选择的策略是避而不谈,转向对反馈内容和反馈方式的研究,企图通过运用更先进的技术提供更多的高质量反馈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最终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有鉴于此,本研究将重点放在反馈思维的转变上,提出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反馈模型,将学习者视为有能力进行内部反馈的独立个体,从而使学习反馈发挥其应用的作用。
2 傳统学习反馈存在的弊端
学习反馈和教学反馈总是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即教师在反馈过程中既充当信源,又是信息接收者,学习者亦如此。为了方便对学习反馈的分析,本研究对学习反馈中的教学反馈相关成分不作分析。在本研究中,学习反馈是指为达成学习目标,学习者和教师共同为学习者“学”的过程和结果提供信息,学习者据此对自身学习进行调整,最终达成学习目标的过程。在明确了学习反馈的内涵基础上,也就不难发现传统学习反馈存在弊端。
传统学习反馈不明确 反馈内容的明确性是传统学习反馈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我国目前的教学组织形式还是以班级授课为主,对于教师而言,就每一位学习者的学习结果作出详细明确的反馈是个不小的挑战。为了实现表面意义上的“公平”,教师通常会采用简短的、相似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作出反馈,这种方式的直接后果是学习者从教师的评价中很难发现与自身相关的内容,从而选择一种摒弃或置之不理的态度,失去一次非常重要的学习机会。
另外一种意义上的不明确是在大量声称保护学习者自尊心的指导原则下形成的。为了避免打击学生,教师在对学习者进行反馈时会采用“经过修饰矫正的评价”的策略,Ende[4]将这种现象称为“消失的反馈”。面对经过修饰的反馈,学习者能否注意到他们在学习和练习中的错误是值得怀疑的,如果学习者继续保留这些错误但又自我感觉业务非常精通,这对他们自我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传统学习反馈大多是表现目标导向的 在动机理论学中,强调将学习者的关注点向学习目标引导,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关注“经过努力我能学会什么,学会这些知识我还需要做哪些努力,我还存在哪些缺陷”。但是目前已有的学习反馈大多是与此相背离的,教师经常会向学习者传递类似这样的信息:“这节课是期末考试重点,好好学,要不然拿不到好成绩。”这种反馈很容易让学习者将关注点转向变现目标,即“我需要考到好的分数,不能让同学笑话我”。这种导向转变的直接后果就是,学习者不再关注于学习目标本身,而是关注完成学习之后所能获得的回报(物质层面)。当面临复杂学习任务时,学习者首先想到的不再是“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而是“我要尽量避免过多的错失,不能让同学比下去”,容易产生焦虑等不利于学习的情绪,影响个体发展。
传统学习反馈是学习者被动接受的 受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刺激—反应的教学模式大行其道。在此背景下,由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师向学习者作出反馈似乎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其实不然,通过分析学生学习行为的发生,就可以发现这一做法的荒谬之处。首先,学习者的学习是在一定的环境下根据自身的理解进行建构的,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的事情,学习活动发生的主体是学习者,因此也应当由学习者对学习过程进行调控。传统的学习反馈大多是教师站在自身的角度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在整个学习反馈中,学习者是不具备发言权的,需要做的就是根据教师的评价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整。这些评价是否符合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学习者能否很好地理解、接受并从中发现提升的办法,这些都不得而知,学习者被动接受学习反馈的弊端显而易见。
3 转变学习反馈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社会层面的必要性分析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变革的速度在加快,这对教育事业提出巨大挑战。为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学习者,众多学者纷纷将关注点由学科知识转移到学科核心素养上来。因此必须思考一个问题:当前的教育模式,或者说传统的学习反馈方式,能否达到培养学习者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学校教学中出现的诸如学生厌学、师生矛盾等各种问题足以证明传统的学习反馈方式并不能起到培养学习者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为了实现时代所赋予的教育重任,有必要转变已有的学习反馈模式。
教师层面的必要性分析 传统学习反馈方式存在的弊端,一方面影响了学习者学习目标的达成,另一方面给教师带来沉重的教学负担。对传统学习反馈模式进行细枝末节的修补工作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因为造成问题的原因不是教师实施的问题,也不是学习环境的问题,而是学习反馈模式本身的问题。传统学习反馈模式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将教师置于学习反馈的主体地位,教师从事了学习者本该从事的工作。为解决问题,转变学习反馈模式是必要的。
学习者层面的必要性分析 学习反馈的本意是用来帮助学习者达成学习目标,提升学习绩效,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反馈都能促进学习者学习。Kluger和DeNisi[5]的研究证明,实际上在三分之一的情况下,反馈降低了工作绩效。更严重的是,某些不恰当的反馈更是对学习者的心理造成极大影响,甚至产生厌学等情绪。传统的学习反馈方式自身的缺陷给学习者带来困扰,而学习反馈主体的转换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将学习者自身的任务归还给学习者,一方面可以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所有的反馈信息都是学习者可以接受的,并且是能够很容易理解的。或许有的教师会怀疑,学习者究竟有没有对自身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内部反馈与外部反馈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学习者的学习反馈主体工作是由学习者完成的,教师会对此过程进行监控,如发现不恰当的地方会加以干预。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促进学习者的高级技能和高级思维的培养,从学习者的层面来看,对学习反馈模型的转变是有必要的。
4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学习反馈模型
Bulter和Winne于1995年提出自我调控学习反馈模型,这一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学习绩效专家对学习反馈主体问题的思考,对于学习反馈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都具有深远影响。但该模型同时具有明显缺陷,即对学习者过度乐观,缺少与内部反馈相呼应的外部反馈环节。本研究在借鉴自我调控学习反馈模型积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学习反馈模型,如图1所示。
学习者的内部反馈 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学习反馈模型中,学习者的内部反馈被视为积极的参与者来建构自己的理解。学习者的内部反馈不再仅仅是一个只有短期作用的工具,而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形成技能的过程。内部反馈能力被视为学习者必须具备的高级能力来进行养成。在内部反馈环节中,学习者对自身的学习结果和学习目标保持持续监控,对达成度低的学习目标进行内化和解释,并就此增加努力程度,调整设定目标,优化学习手段和策略,以缩小学习结果和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不同于以往的学习反馈模式,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学习反馈模型将学习者置于中心位置,学习者长期的内部反馈过程不仅可以达到提升学习绩效的目的,同时能够养成学习者执行学习反馈的倾向。
外部反馈 作为内部反馈的有益补充,外部反馈在学习者进行内部反馈的初始阶段发挥更大的作用,随着学习者的内部反馈逐渐成熟,外部反馈的作用逐渐减弱。与此同时,学习者自身的内部反馈足以支持学习者完成相关的学习活动。不同于传统的学习反馈模式中的外部反馈,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学习反馈模型中,外部反馈不再是以简短抽象的话语告知学习者所遇到的问题,而是通过提供脚手架和创设情境的方式,使得学习者逐步完成建构自身内部反馈的过程。虽然这种方式在一开始会给教师带来较大的挑战,但是随着内部反馈与外部反馈不断的相互作用,需要教师创设的情境以及提供的帮助越来越少,而且同这种反馈方式所带来的对学习者的深远影响相比,早期的准备工作是值得的。
控制点 为了满足不同学习类型学习者的要求,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学习反馈模型中引入控制点的概念。控制点的内容包括对反馈时间、反馈类型、反馈方式的控制。对反馈时间的控制用来选择在发现学习者内部反馈存在问题之后立即进行外部反馈,还是隔一段时间再进行反馈。初学者通常更适合立即进行外部反馈;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具有一定基础的学习者更适合隔一段时间再进行外部反馈。反馈类型标志着对正反馈和负反馈的选择,通常基础较差的学习者更适合正反馈,从而实现对关键技能的強化;而具有一定基础的学习者更倾向于负反馈,从而有利于深入思考。
反馈方式的控制代表着对当中反馈和私下反馈的选择。Kluger和DeNisi[5]的实践表明,如果反馈以一种被认为威胁到学习者本身的方式传递,那么它肯定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所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在不威胁学习者本身的前提下,根据学习者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反馈方式。
5 结语
每个时代的教育都被赋予独特的时代气息,作为信息时代原住民,新一代学习者需要具有信息时代特征的教育。相较于传统的学习反馈模式,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学习反馈模式始终将学习者置于反馈过程的中心,学习者可以主动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始终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反馈,从而达到提升学习质量的目的,最终实现发展自身学科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当然,任何事情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学习反馈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是通过整个过程,使得学习者能够形成主动寻求反馈的倾向,对学习者就是有极大帮助的。
参考文献
[1]Carless D, Salter D, YANG M, et al. Developing sustainable feedback practices[J].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2011,36(4):395-407.
[2]Shute V J. Focus on formative feedback[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08,78(1):153-189.
[3]Hattie J, Timperley H. The power of feedback[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07,77(1):81-112.
[4]Ende J. Feedback in clinical medical education[J].JAMA,1983,250(6):777-781.
[5]Kluger A, DeNisi A. The effects of feedback inter-ventions on performance: A historical review, a meta-analysis, and a preliminary feedback intervention theory[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6,119(2):254-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