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方法

2019-01-14祁彩霞

求知导刊 2019年34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能力培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小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也要培养小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想要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结合小学数学教材制订适合小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激发小学生在受教过程中的动手实践操作兴趣,使其体会数学学习带来的乐趣。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对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能力培养;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34-0075-02

引    言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于小学生而言,想要透彻地理解数学中的概念、公式等,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因此教师需要培养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是提升学生抽象逻辑思维最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性

1.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心智发育还不成熟,活泼好动是他们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数学学科对于他们来说,是比较乏味枯燥的。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小学数学教师想出了各种对策。其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是最有效的策略之一,不但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既加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其创新思维与数学思维。

2.有助于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开展多元化的动手实践操作活动,可以促使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与同学进行有效的情感交流,从而提升小学生的团队意识。而且,动手实践操作活动能培养小学生的严谨态度,提高小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体验数学学习带来的乐趣等。这些素质的形成,有助于小学生全方位地发展和综合素养大幅度提升[1]。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方法探究

1.利用教学工具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操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工具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工具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操作,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工具进行摆、拼、测量、制作等。小学生每人手中都有一份相似的学习工具,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学习工具进行这些操作。通过亲手操作,小学生可以很容易地领悟数学知识的内涵,使自身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

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一年级关于“移多补少”的教学时,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分层次的教学讲解操作,引导小学生利用火柴动手操作:首先,将手中的火柴摆成两行,每行10根,然后从第一行中拿走一根,计算这两行火柴根数的差,移走两根、三根时……之后引导学生分析移走的数量与两行相差数量间的联系。其次,再让学生摆出一行,有10根火柴,设问如果从第一行中移出两根给第二行,两行的数量就是一样的,那么第二行应该摆多少火柴呢?让学生动手摆一摆。通过动手实践操作,学生可以很轻易地得出答案。最后,教师再次引导学生结合两次操作进行分析,说出自己动手实践操作的思路。这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移多补少”概念的理解,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

2.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数学源于生活,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进行融合,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进行思考,这样可以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具体化,也能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操作,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时,数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讨论,问应该怎么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更简便?学生回答:将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这时教师再次抛出问题:它们的面积是一样的吗?要怎么将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你们可以动手操作一下吗?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纷纷找出彩纸进行剪裁,通过对平行四边形的剪裁和拼接得到一个长方形,并且没有残缺的地方,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用求解长方形面积的公式,即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学生经过动手实践操作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通过动手实践操作,学生可以对数学问题进行直观分析。这既提升了学生对数学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3.基于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操作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可以融入动手实践操作,以使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的教学时,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将圆划分为多等份,学生会发现圆划分的份数越多,圆的弧越趋于直线,这样就可以将圆近似地看成其他容易计算的图形,继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进行大胆尝试,通过动手实践操作将圆分解拼凑成其他图形,判断哪种图形的面积公式更接近圆的面积公式。教师通过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    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教学计划,再结合数学教材中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操作,并且在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过程中,指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进行总结,从而促使学生构建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这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也能够提高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促使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李全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方法[J].散文百家:下,2017(07):27-28.

钱月丽.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愉快地自主学习[J].名师在线,2018(23):2-3.

作者简介:祁彩霞(1981.10—),女,河南安阳人,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能力培养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就业视角的中职烹饪专业教学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