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SCT对消化道枣核异物的诊断价值研究

2019-01-14李新王东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36期
关键词:枣核误食内窥镜

李新 王东

消化道异物主要是指因误食、有意吞食等引起的常见消化道急症, 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生, 误食多见于小儿、老年、智力低下或酗酒者等群体, 有意吞食则多见于自杀及犯人群体中, 常见消化道异物包括鱼刺、硬币及枣核等。以枣核为例 , 枣核两端尖 , 中间圆粗 , 整体细长质硬 , 类似纺锤形 , 一旦误食, 很有可能引起枣核在消化道内发生嵌顿, 刺入甚至穿透消化道管壁;继发严重并发症, 因此尽早明确诊断是十分重要的[1,2]。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且已经内窥镜或手术证实的消化道枣核异物患者36例, 均在入院后治疗前行MSCT检查, 分析检测结果,获得一定研究成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且已经内窥镜或手术证实的消化道枣核异物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0例(55.56%), 女16例(44.44%);年龄 20~79岁 , 平均年龄 (62.96±7.34)岁 ;其中≥65岁 19例 (52.78%), <65岁 17例 (47.22%);既往误食史35例(97.22%), 无误食史1例(2.78%);所有患者、家属或法定代理人均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 自愿参与, 并同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

1. 2 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ANATOM16 多层螺旋CT以及软件工作站完成扫描及数据处理。CT扫描范围按照异物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中食管异物CT扫描上限为口咽部, 下限为胃贲门处;胃肠道异物CT扫描范围为全腹部。扫描前禁食 8 h, 扫描前 1 h 饮用清水 400~500 ml, 保证胃肠道充盈 ;16例仅经CT平扫;20例经CT平扫后, 行CT加强扫描, 分别在对比剂注入后延迟30 s、60 s左右开展动脉期及静脉期扫描;对比剂注入速率为2.5 ml/s, 应用总量为 90 ml;CT扫描参数设置分别为管电压及管电流分别为120 kV、250 mAs,矩阵和螺距分别为 512×512、1.375∶1, CT 平扫层厚 5 mm,间距 5 mm, 重组层厚 3 mm, 间距 1 mm。

2 结果

2. 1 枣核异物位置分布 36例患者均可见枣核状异物;食管异物21例, 胃窦异物5例, 小肠异物6例, 大肠异物4例;其中小肠异物包括空肠2例, 回肠4例, 大肠异物包括结肠3例, 直肠1例。见表1。

表1 36例患者枣核异物位置分布(n,%)

2. 2 消化道异物临床表现 边缘致密内部气密影22例(61.11%), 整个均匀致密影14例(38.89%);消化道穿孔2例(5.56%), 肠道梗阻6例(16.67%);肠道穿孔及梗阻附近, 或见渗出性病变, 或可见小气泡(游离气体), 穿孔者肠道局部管壁增厚, 部分仅见组织渗出, 未见小气泡, 或局部血肿。其中,34例经消化道镜取出, 1例手术取出, 1例禁食后自行排出,其中非消化道镜取出者为消化道穿孔。见图1, 见图2。

图1 食管上段枣核异物

图2 回肠枣核穿孔

2. 3 治疗前MSCT检查结果分析 36例患者中35例患者治疗前MSCT检查结果与内窥镜或手术结果相符, 有1例在治疗前MSCT检查中漏诊误诊, 符合率为97.2%。

3 讨论

3. 1 消化道异物 消化道异物种类颇多, 比如金属类异物、骨类异物等, 其中鱼骨异物多能够造成食管损伤, 但腹部少见, 且临床表现多隐匿, 损伤程度与鱼骨类异物长度等方面情况。据文献报道, 消化道异物多表现为吞咽困难、呼吸障碍、胸腹部不适或疼痛感, 部分患者未见任何临床表现, 一旦并发穿孔, 则很有能引发腹膜炎, 甚至是弥漫性腹膜炎,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3,4]。但也有部分患者以肠梗阻为主诉就诊, 需引起足够的重视。消化道异物检查措施诸多, 最初经X线平片检出, 但因对非金属异物敏感性不高, 加上消化道内窥镜技术获得迅猛发展, 这使得内窥镜技术逐渐开始在临床上应用, 而且现已有学者提出消化道异物病程>24 h者,尽量首选手术治疗, 而非内窥镜, 有助于从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发症。误食枣核是有季节性的, 风险主要与枣核大小和停留位置有关, 本院遇到大部是梗阻在食管上段呈水平状居多,急诊来院就诊通过食管镜钳取, 另外就是急腹症以小肠穿孔引起并发症脂膜炎就诊, 此病容易误诊漏诊2个原因:①由于枣核为木质素结构成份, CT值与木材相近, 一般测CT值仅15~25 Hu略高于肠内容物, 不注意易忽视;②有些患者误食后不重视或没提供病史所以造成误漏诊, 其次有的患者误食临床上会有特殊症状就是游走性腹痛推测与枣核尖端在肠壁各处滑噌有关, 还有一个特点, 由于枣核的特珠梭形结构, 即使肠管穿孔, 都属于小穿孔, 大部保守治疗也能自行排出。但本次研究中以消化镜取出多见。

3. 2 枣核异物与MSCT 枣核异物在消化道异物中比较常见, 误服多见老年群体, 枣核一般在秋冬季节, 国人习惯冬补养生时好发, 以中老年人误食居多。枣核在胃腔内, 结肠内一般无症状, 随访即可。枣核异物多经影像学检查检出,比如内镜、X线及消化道造影等, 其中MSCT在分辨组织密度、消化道异物密度, 组织空间结构关系、消化道异物与邻近组织空间关系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 其摄片后图像质量较高, 可有效减少伪影干扰, 而且在薄层扫描及三维数据重建技术联合辅助下, MSCT能够分辨大部分消化道异物。枣核异物多与消化道内容物混合, 比如粪便、药丸等, 多以急腹症就诊;经MSCT检查后, 呈纺锤样影, 全部高密度影,或仅中间气密影, 分辨难度较大。本次研究中, 36例患者均可见枣核状异物;食管异物21例, 胃窦异物5例, 小肠异物6例, 大肠异物4例;边缘致密内部气密影22例, 整个均匀致密影14例;而且消化道内窥镜、手术与治疗前MSCT检查结果完全相符。这不仅意味着MSCT检查在空间、密度方面分辨率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5], 还意味着枣核异物可通过其独特外形被检出。枣核长度为1.0~3.5 cm, 直径约0.3~0.5 cm, 大概长度为 1.8~2.5 cm, 直径 0.3~0.5 cm, 离体实验枣核二头尖锐扎穿肠壁仅需0.5~2.0 kg压力, 而贯穿或枣核完全穿通脱出肠壁需 10~15 kg 压力 , 二者相差 5~8 倍之多 , 而肠管蠕动收缩肠腔压力峰值在1.0~1.5 kg。据此作者认为枣核进入小肠应以保守随访为主 , 加以适当药物 , 麻油 20~30 ml润滑加长纤维素饮食包裹, 短期复查即可。

综上所述, MSCT检查包含薄层技术、多层数据重组及三维重建等, 对消化道枣核异物的诊断价值良好, 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降低肠道穿孔及梗阻等并发症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枣核误食内窥镜
一种具有附加内窥镜功能的医疗管
电子内窥镜临床评价要求探讨
内窥镜技术研究进展
食物发霉了,没长霉的地方也不能吃?
误食后的每一步,该怎么做?
协和医生误吞枣核之后
《妙笔蓝水晶奇案》第六回 误食叮当果
协和医生误吞枣核之后……
透明帽在老年人食管枣核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耳内窥镜在耳硬化症人工镫骨手术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