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温暖起来
2019-01-14江西省新余市分宜一小黄君红
江西省新余市分宜一小 黄君红
我崇拜贾志敏老师、薛法根老师的“真语文”,简简单单教、实实在在学;崇拜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给人带来诗的画面、诗的意境、诗的美感,让人沉醉其中不知归处;崇拜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在教室里聆听着生命拔节的声音。我模仿着这些优秀教师的做法,在一次次效仿中实践着,经历着语文教育目标的一次次深化,从“双基”到“三维”到“核心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所以,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的重点。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在课堂上与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如何与时俱进地掌握教育教学的技巧?这些问题引导着我的阅读教学。
一、解读到位,才能入情入境
要把一篇课文解读到位,不能用教参来代替自己的思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至背诵是加深理解的好途径。比如四年级下册课文《触摸春天》:要跟作者一起看见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知道飞翔是一种怎样的概念,知道了那神奇的灵性是指安静对春天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但如果你不沉浸文字中也唤不起你对安静深深的感动,对自己生命的珍惜。把你反复阅读后的感受点记录下来,就是你将和学生产生共鸣的地方,可能成为你讲读这篇课文的切入点。再结合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通过联系本单元的导读、课后的练习和语文园地搞清年段要求和编者意图。
如五年级下册《桥》一文,意外的结局令人震撼。第一次我进行教学设计时,在读中感悟老人高尚的品格后,自我感觉提炼阅读方法是设计中的画龙点睛之笔。今年再次研读,发现课后练习很明确地指向本文特殊的表达特点,我应该抓住小小说的写作特点进行教学设计。这时我才感受到蒋军晶老师用与《“诺曼底号”遇难记》比读的方法得出小小说设置悬念的教法之妙,它化抽象为具体,在润物细无声中对本文的写作特点了然于胸。也让我明白:忽略了课后练习让我没有真正理解编者意图,使教学目标抓偏了。
二、找准抓手,才能线索明了
解读好了文本,就开始思考这篇文章的切入点:从哪着手可以引导学生顺畅地跟文本、作者、编者和你对话呢?此时,需要选出一个提纲挈领似的、能窜起整个课堂的抓手。把一切繁琐的问题都归结于这个元问题下。它或许是课题、中心句、关键词、质疑处、文章的反复处或矛盾处。一经提出它将成为讲读整篇课文的线索,由它引导师生层层深入,走进文本,走近作者,从而享受语文。
如围绕题目《梅花魂》中的“魂”,去提炼自古以来人们赞梅颂梅诗文中梅花的象征意义,再直奔课文第13自然段,去感受外祖父对梅花般有品格有骨气有气节人物的赞赏,通过对“我”的一次责怪感受祖父对梅花的爱惜,两次相送和三次哭泣感受祖父对萦绕着梅花魂的祖国的依恋,每个环节配以深情地朗读,能让中国的梅文化萦绕整个课堂。再如抓住《蜘蛛开店》中反复出现的“简单”,《草船借箭》中的关键词“神机妙算”,《金色的鱼钩》中质疑处:那明明是长满了红锈的鱼钩,怎会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在读中思考、读中解疑、读中悟情或读中拓展,这些切入点将从导入环节开始助我们扣住整堂课的脉搏,引领学生在文本中涵泳。
三、立意高远,展现语文情怀
人说“数学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模模糊糊一大片”,但语文教学有它可遵循的原则,那就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让我们的教学行为既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也利于自己的生命成长。语文的核心素养蕴含在语文积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人文素养之中。所以,语文书上的课文不但是一个例子而且是一个引子,它可以带出哪些主题、手法、体裁相同的文字进行对比积累,可从中提炼哪些识字或阅读或写作方法,来训练学生方法的迁移?我们还可以思考它能带出哪些文化元素。
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中带领学生读懂文本字面的意思,再研读字里行间的意思,得出表面上富贵漂亮、不拘小节、能说会道、热情周到的王熙凤,实际上却是威严强势、性格放纵、显耀权威、曲意奉迎的人物。再把提炼出的从表及里的阅读方法迁移到整本书的阅读:《红楼梦》中描写了几百个人物,个个呼之欲出。当你捧起经典,读着字面想着字里,你将会有更多的发现。再如教《伯牙绝弦》,你可以联系起中国的知音文化。教《别董大》,你可以联系起历代送别绝唱。教《端午粽》,你可以联系起儿歌《端午节》和《划龙舟》,既增添了情趣,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对比《巨人的花园》的原著,你可以得出王尔德生活的文化背景与中国文化的异同。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立足于孩子生命成长的角度去驾驭你的语文课堂,这样的你才能让语文课堂流光溢彩。
四、增加内涵,构建有效课堂
在信息化时代,课堂已无边界,孩子们接收信息的途径多,他们的认知与理解能力已远远高于当年的我们,我们不能按老的思维定式去对待他们去把控我们的语文课堂,而要以学定教,进行精准教学,让孩子“从会的地方”学起。
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学生自己能懂的东西坚决不教,对学生的质疑之处我们进行点拨,只教学生想不到的地方。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去选择你的教学内容,让你的课堂起点高一点、内容丰富起来,以抓住孩子好奇求新的本心。所以,语文老师针对一篇课文要考虑怎么教,更难的是考虑教什么。
曾听过林志芳老师的三年级段落仿写《花开有情》,真正让我感受到了心地纯净的孩子比我们离神灵更近。在林老师那轻悄委婉的诗一样的语言引领下,一会儿孩子就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花的世界。原来作者不仅仅是描写花儿的色彩、形状和气味,他们还表现出了花儿像人一样的情感世界。林老师设计了拟人化词语的运用和拟人句的仿写的环节,不知不觉中学生真的就带着自己的想象、理解和感受,写出了带着浓浓人情味的文字。真的不能低估了坐在面前的孩子,我们要学会放手,不要让一步步教一环环问,成了孩子想象与创新的紧箍咒。
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刷新,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新理念,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借用黄春老师的一句话“何德何能何为人师?唯有学习成长勤勤恳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