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教学改革
2019-01-14黑龙江省海伦市共合镇中学王慧梅
黑龙江省海伦市共合镇中学 王慧梅
教育教学改革的话题已是老生常谈,随着课改形势的深入发展,课堂教学方式花样繁多,这个经验,那个成果,纷纷呈现。为此本人也在不断地进行语文课堂的教学改革。我认为语文课要教出语文的个性,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离现象。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足无可厚非,毕竟我们都在尝试,关键在于要正视不足。为此就语文课改,提几点看法。
一、注重教材讲读,多媒体课件为辅
听了几节各地名师讲的语文课,感触颇深。名师们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多,师生热情高,确实践行了“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静下心来想一想,有些遗憾,学生没有得到文学艺术的享受,没有真正掌握语文学科的知识,没有提高阅读与写作的能力,只是走马观花,有形式无内容,心情是快乐的,但没有掌握充实的知识。多媒体的使用无疑是语文学习方式的新探索,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展示了广阔的前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各种媒介进行教学实践,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课文学习的背景材料,展示有关教学内容,探索讨论途径,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媒体用的恰当,能增强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意识,提高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固然有益处,就其在数、理、化学科上,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性,形象性见长。语文课则不然,因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人们通过对语言的咀嚼和欣赏来享受其魅力。不同的生活阅历和知识阅历,对文学感悟的深度和广度是不同的。看电视剧《红楼梦》和阅读名著《红楼梦》感觉是不一样的,看电视剧只能是走马观花式的,了解情节和内容,而看作品才能真正感悟其真正的艺术魅力。所以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千万不能小视课本,轻待课文,乃至把课文撇在一边,而专注于其他问题的讲解与讨论是得不偿失的,比如学习朱自清的《春》,一上课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等画面,然后就拿课文的内容去对照讲解,从视觉上确实给人以美的享受,但语文课有其独特性,我们必认真体会和分析文章的艺术。要分析和掌握《春》构思的缜密精巧,结构的玲珑剔透,更重要的是文章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综合运用以及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的运用。如“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多美的句子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雨的密、细、亮的特点。又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百花竞放的春的美。大家熟知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文章用大量文字从视觉、听觉、味觉的角度描写拳打的过程,我们读来方有以解心头之恨的感觉,而看电视画面就不能充分表达这一情境,无形中削减了语言的魅力以及审美的教育、智力的开发,太可惜了。
二、主次分明,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之中
教科书中的许多文章的内容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都是很有意义的,语文课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使学生有健康的心理,能促进学生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这一点上,语文课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它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利用语文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是天经地义的,然而过多进行思想教育就偏离了语文课的本性,把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讲《藤野先生》要重点讲语言的简洁、幽默的特点,讲选材的典型性,讲双线结构。而藤野先生的优秀品质和鲁迅爱国思想,要在讲选材和双线结构时去体现。在讲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时,应重点讲作者极尽铺陈,步步蓄势的特点,要重点讲欲扬先抑的手法,要重点讲大胆想象,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等修辞的方法等,略讲他的智慧和人格魅力。总之要让学生收获语文知识又提高了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又接受了正确的思想教育,要让学生成为一个有知识有能力又有修养的人。
三、强调文学色彩,着力艺术的表达
重点讲表达的艺术,略讲文章的思想内容。我们评价一篇文章的优秀与否,一是看内容,二是看表达,相对来说表达更重要。我们教课文的目的,无非是让学生能看明白分析明白别人的文章,从中吸取营养,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我认为,上语文课,对文章的内容要少讲。文章每段写了什么,整篇文章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很多文章都是一看就明白了,应重点讲表达。如讲《白杨礼赞》这篇文章,文章表达的内容很明确,就是通挖掘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来赞美北方农民,赞美家乡哨兵,赞美民族精神意志。重点应讲表达,开篇点题抒赞美之情,语言简练精当。接着拓开一笔写高原景色,突出其生长环境,然后写白杨树的外在美和内在美,水到渠成地揭示其象征意义,最后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呼应开头,表达赞美之情。这是一篇典型散文,通过对表达艺术的分析学生会掌握这类文章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就足以了。
四、溯本清源,注重听、说、读、写训练
俗话说:“语文是百科之母”,足见其地位的重要性。语文学科和其它学科有其共同的特点,又有其独特的个性。学生学习语文就要在听、说、读、写上下功夫。我认为所谓“听”就是能听明白别人表述的语言,所谓“说”就是能说明白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并且能艺术的表达。所谓“读”就是能读明白前人的作品,从内容到艺术都能理解到位,所谓“写”就是能用文字的形式,更艺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把握这些基本原则,不管教学方式怎样花样繁多,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课改是形势,但目的不能变。
终上所述,我们可采用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但要上出语文课的特色,不能偏离方向,背离原则。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多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能力,最终成为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