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深涛教授运用甘露消毒丹验案举隅

2019-01-14苗耀东马运涛吴深涛

天津中医药 2019年2期
关键词:浊毒内蕴石菖蒲

苗耀东,马运涛,吴深涛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甘露消毒丹,又名普济解毒丹,出自清代医家叶天士《医效秘传》,清·魏之琇《续名医类案·卷五·疫》篇曰:“飞滑石十五两,淡黄芩十两,茵陈十一两,藿香四两,连翘四两,石菖蒲六两,白蔻仁四两,薄菏四两,木通五两,射干四两,川贝母五两,生晒研末,每服三钱,开水调下,或神曲糊丸,如弹子大,开水化服亦可。”后被清代·王孟英收录于《温热经纬》中,为湿温时疫的要方。诸药合用,可使湿热之邪从上而清,从中而化,从下而利,从表而散,体现了清热、芳化、利湿3法。

吴深涛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名中医,从事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工作多年,尤其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经验卓著,吴教授临证对于糖尿病湿疹,证属浊毒内蕴,湿热蕴结者,凡辨证确凿,投以此方加减无不应手奏效。笔者有幸随老师侍诊,现将其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湿疹验案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病因病机

湿疹是皮肤科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疾病,病程缠绵,病因复杂,常伴急性发作。中医认为其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湿热内蕴,外感风邪,风湿热相搏,浸淫皮肤所致,称之为“湿疮”“浸淫疮”。其病机关键在“湿”。金·张元素有“运气不济,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也”之论,吴深涛教授针对糖尿病之时代特征结合多年临床与实验研究,创新性提出糖尿病从“脾不散精”到“由浊致毒”继而“浊毒内蕴”的病机观[1]。浊毒的本质是脾不散精,水谷不化精微,酿久成毒,浊毒内生。故糖尿病患者本身脾胃升清降浊失司,久而酿浊,易化热生毒,偶外感风邪,则更易造成湿疹缠绵难治。

2 病案举隅

患者女性,52岁,退离休人员,糖尿病病史10 a,血糖控制欠佳。于2016年11月28日来诊,患者自述右侧大腿根部有皮疹一块,瘙痒难耐。患者于家中自行以手机拍好患处照片,延吴师观诊。患者大腿内侧近腹股沟处可见有皮疹一块,约半手掌大小,颜色淡红,表面不光滑。患者口渴,咽红,寐安,饮食可,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厚腻,脉弦滑。西医诊断为:糖尿病合并急性湿疹。中医诊断为:消渴病、湿疮。辨证为湿热毒蕴证。治宜清热解毒,利湿化浊。吴教授处以甘露消毒丹加味。处方:白豆蔻10 g,广藿香10 g,茵陈蒿20 g,滑石20 g,川木通12 g,石菖蒲15 g,黄芩15 g,连翘20 g,浙贝母20 g,射干10 g,首乌藤30 g,苦参15 g,龙胆草10 g,麸炒薏苡仁30 g。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汁约400 mL,分早晚两次服用,共14剂。

2诊:患者于2016年12月12日复诊,述服上方后,患处瘙痒有所减轻,口渴,小便量少色赤,大便较干,每日1行,舌红苔黄略厚,脉弦滑。守方加减,予:白豆蔻10 g,天竺黄10 g,茵陈蒿20 g,柴胡15 g,川木通12 g,石菖蒲15 g,黄芩片15 g,连翘20 g,浙贝母20 g,射干10 g,首乌藤30 g,苦参15 g,龙胆草10 g,麸炒薏苡仁30 g。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汁约400 mL,分早晚两次服,共14剂。

3诊:2016年12月22日再诊,患者自述瘙痒继减,咽红咽痒消失,口渴,总体症状好转,舌红苔少,脉弦。继续守方,再做加减,予:白豆蔻10 g,知母20 g,茵陈蒿20 g,柴胡20 g,川木通12 g,当归15 g,黄芩片15 g,连翘20 g,浙贝母20 g,土茯苓10g,首乌藤30g,苦参15g,龙胆草10g,天花粉50g,玄参20 g。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汁约400 mL,分早晚两次服,共14剂。

4诊:2017年1月5日,患者欣然来诊,自述症状大减,已几无瘙痒感觉,皮损面积明显缩小,颜色暗淡,口渴,小便量少,排便不畅,1~2日1行,舌红苔少脉细略数。此病已三去其二,予滋阴降火之品以收功,处予:生地40 g,酒山茱萸20 g,山药20 g,牡丹皮20 g,茯苓20 g,泽泻15 g,知母20 g,关黄柏20 g,苦参15 g,白鲜皮15 g,炒白术20 g,川芎15 g,土茯苓30 g,煅赤石脂20 g。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汁约400 mL,分早晚两次服,共14剂。

按:消渴患者初始病机多为壅滞之气内瘀血分而成浊;瘀浊之邪蕴结不解而酿生毒性,浊毒内蕴化热而见典型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该患者糖尿病病史10 a,且血糖控制欠佳,浊毒久积化热,热盛则伤阴,阴虚则更易生内热,热邪煎灼津液,致营血亏损,血热内蕴,化燥生风,肌肤失养,又患者湿热内蕴,复感风热,发为本病。故治疗上宜清热利湿,解毒消疹。甘露消毒丹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利湿化浊,通过“清、化、利”祛除体内滞留湿热,符合本病病机。方中茵陈蒿、滑石、木通、黄芩清热利湿;白豆蔻、藿香、石菖蒲芳香化湿,理脾行气;连翘、射干清热解毒,消肿利咽;浙贝母清热散结;复加苦参、龙胆草以增其清热燥湿之力;加麸炒薏苡仁健脾利水渗湿,共奏除湿之效;且湿疹发于大腿,故加首乌藤一味引经于四肢。诸药合用,体现了辛苦、寒温、轻厚的灵巧运用,宣透与导下,升浮与沉降,给邪以出路,调达气机,使热毒以清,湿邪以除。

2诊患者已初见成效,瘙痒减轻,诸症有所缓解,但舌红苔厚腻,故去藿香、滑石,减其祛湿之力,加天竺黄,增其清热之效。稍加柴胡,以调达三焦气机。

3诊患者瘙痒症状继续减轻,咽红咽痒消失,且总体均有好转,说明此方成效已著,考虑继用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祛除余邪,而见舌红苔少,脉弦,故去天竺黄,加知母、天花粉、玄参、当归,清热同时滋阴润燥,所谓治标同时兼顾其本,同时将柴胡改为20 g,疏气转枢,调气和里以通达表里上下。

4诊患者已大愈,病已去三分其二,已几无瘙痒感觉,皮损面积明显缩小,颜色暗淡。而症见小便量少,大便不畅,舌红苔少脉细略数等阴血内热之象。故予滋阴降火之品以收功,方处以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以治本;加知母清热润燥以除内热;加关黄柏、苦参、白鲜皮继续清热燥湿;加炒白术,川芎。土茯苓,健脾除湿,活血通络。正如《本草正义》所言:“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加煅赤石脂,取其收湿敛疮生肌之功。

传统“阴虚内热”认为消渴之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阴愈虚则燥热愈盛,燥热愈盛则阴愈虚。而吴教授创新提出浊毒内蕴是糖尿病病机的启变要素,由浊致毒、由内而外是其病机发展的序贯过程。患者机体代谢失常,脾不散精,水谷不化精微,反生壅遏之气,不得及时疏解逆留血分淤而成血浊,浊邪胶着黏滞于阴血,酿生毒邪,转而成浊毒(高血糖)。病久浊毒内蕴化热而耗气伤阴,甚者内伤肺脾肾而复生瘀浊。治疗时以甘露消毒丹临证加减,取其“清、化、利”祛除体内滞留湿热之意。方中连翘、贝母、射干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从上而清;以石菖蒲、藿香、白豆蔻行气化湿,悦脾和中,令气畅湿行,从中而化;木通、滑石清热利湿通淋,导湿热从小便而去,从下而解;再佐以薄荷,从表而散。治疗收尾之时,虽患者湿疹大愈,但出现一派阴虚内热之象,故在滋阴补肾之同时,仍需佐以清热燥湿之品,兼顾治疗消渴之本源,以期达到标本兼治之功效,药证合拍,而奏全功。

猜你喜欢

浊毒内蕴石菖蒲
石菖蒲种植模式调查分析
浊毒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
我向往石菖蒲 一样的人生
从外缘到内蕴:《红楼梦》异文的诠释空间与小说特质
心悸喝茉莉石菖蒲茶
电影《老炮儿》内蕴的儒家伦理道德
饮水
在对旧时光的回眸里发掘生命的内蕴——王峰《旧时光里的小团圆》读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