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学生学习方式转型的“书市课程”实践
2019-01-14俞霞
俞 霞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江苏省无锡市东亭实验小学在“书市”课程建设过程中,提倡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培养持久的学习力,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学习菜单,丰富人人都可以参与的多元化学习路径
传统的课文学习,多以课堂教授为主,学生按教师设定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探究的兴趣不大。“书市”课程,在学习路径的多样化、学习能力的综合性上做了变革。课程学习内容来自教材,不同的是教师作为课程设计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菜单,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来理解、亲近文本。比如课文《三打白骨精》,教师提供朗诵、评说、表演、绘画等学习菜单,学生根据特长、兴趣、意愿自主选择学习方式,通过声情并茂的片段诵读、精辟独到的人物分析、绘声绘色的剧本表演、个性灵动的绘画展示,多角度呈现学习样态,让文本鲜活起来。提供什么样的菜单,考量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及设计能力。
首先要满足营养均衡的需要。菜单提供要融入“听说读写”多种语文要素,如剧本表演就包含了作品的阅读、剧本的编写、场景的设计、道具的准备等,培养的是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其次,还可以根据选文的类型、学生的特长进行“私人订制”。如一位教师了解到班里有一位评书迷,从小跟爷爷听评书,于是在《三国演义》的学习菜单中加了“评书”这一道“特色菜”。该学生穿上长衫,拍起醒木,夹叙夹议,将“张飞战马超”等片段通过评书的方式演绎,给课堂带来惊喜,给学习注入动力。“私人订制”,将优秀的学生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多样化发展提供可能。
二、我型我秀,创造人人都可以看到的敞开式学习机会
1.我型我秀之个体秀。
每月一次的阅读领跑,是阅读爱好者的个人秀场。由评比产生的当月阅读领跑者,进行好书(文)推介。首先是领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倾诉;其次是荐读,表达自己读这本书的理解;月末还有读书论坛,由领跑者和全校学生(乃至教师)进行敞开式的阅读交流。
2.我型我秀之榜样秀。
四大名著是“书市”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在课文学习、整本书学习的基础上,一部分绘画爱好者自发成立“名著经典人物”画社,聘请美术教师为导师,对四大名著人物从个人感受到个性化演绎、创造性表达,长卷绘画作品刊载于《江苏教育》。学校又精心策划了“笔端的艺术童年”学生画展。画展持续时间长达一个月,由画展小作者进行作品解说,每个班级利用队课进行参观,还吸引了区内外美术教师、家长带孩子来校观摩,极大地增强学生的满足感与幸福感。
3.我型我秀之人人秀。
阅读属于每一个人,一年一度的“跳蚤小书市”活动,创造了人人可以看到的敞开式学习机会。怎样成为销售达人?学生潜心学习生活中的各种营销策略,并付诸实践。于是,在学校我们能看到富有创意的营销广告,听到先声夺人的营销语言,接触到五花八门的营销礼物。在跳蚤小书市,人人都是卖家和买家,人人都可以推介自己喜爱的,展示自己擅长的,学习他人优秀的,真正实现“课程即生活”的理念。
三、优秀吸引,构建重要他人意义在场的卷入式学习团队
优秀吸引,是以个体优秀为中介,并以实现更深程度的优秀养成为目标,通过一种积极的方式,与目标对象建立新的关系,重构行动结构的交互过程。就学生而言,要学会正确认识自身优秀、洞察他者优秀、习染环境优秀等,以此来促成自己更积极地学习。“优秀吸引”的方式更指向学习者自身的自主自觉,结果更指向一个带动一批的群体效应。
在“书市”课程的整体设计过程中,我们将语文能力作为课程生长目标,确立了诵、演述、论四个阶梯式层级。其中“诵”是基础环节突出经典书文的听读、积累。一开始学校采用传统的小广播方式,每周利用一个午间对经典课文进行朗读展示。试行下来发现学生普遍兴趣不浓,对选文的类型,朗读的演绎等还有不少争议。其中一名学生来到广播室,对“诵”的形式内容作了建议,并愿意做“东小朗读者”第一人。“东小朗读者”演出消息传遍校园,当天学校演播厅直播了这名毛遂自荐的朗读者的首秀。节目播出后,学生中掀起了诵读的热潮有向首期朗读者下战书的,还有申请当下一批“东小朗读者”的。于是,学校“朗读者”栏目应运而生,它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经典文学作品相结合的方式,安静地“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在“朗读者”基础上,又推出了“声临其境”,以“演”的方式呈现经典影视作品的魅力,展示学生的台词功底、配音实力。一静一动,各展其能,产生了“明星”效应,激发了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