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研究进展
2019-01-14唐国柱天津市河西区中医医院内科天津300201
唐国柱 天津市河西区中医医院内科 (天津 300201)
内容提要: 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方法多样,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为减少存活组织的不可逆损害,提倡临床早期干预。临床对针刺保护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认证,对血流量与脑电活动、微循环状态有积极改善作用,以此纠正紊乱的神经生化代谢与控制细胞凋亡。但针灸治疗方法多样,包括眼针疗法与电针疗法等,发挥针灸的辅助治疗作用,对医疗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中风发病率显著提高,缺血性中风是一种常见的中风。中医认为中风是在气血内虚基础上,在烟酒、嗜食厚味、劳倦忧思等诱因下,引起的气血逆乱、脏腑阴阳失衡,犯脑后导致脑脉痹阻、血溢脑脉,临床以言语肢体功能障碍症状为主[1]。中风的病死率、致残率、复发率高。临床尚无高效治疗方法,但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尤其是针灸治疗,适用于气滞血瘀、痰瘀阻络、痰热腑实等各种辨证分型者,可有效缓解后遗症,帮助其重返社会[2]。
1.头针法
头针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效果显著。治疗方法包括:①参照《中国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取顶颞前后斜线与顶旁一线等治疗线,结合西药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取额中线、顶中线、顶颞前斜线为治疗线,以提插动留综合手法为主;取额顶与额中线、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与2线为治疗线;在导引治疗基础上,取顶颞前斜线、顶中线、顶旁1线与2线为治疗线,实施针刺干预;急性期患者,针刺语言Ⅰ至Ⅲ区[3]。②以头部腧穴为主实施针刺干预。包括以下几种方法,急性脑梗塞者,针刺(留针)百会透曲鬓线与前神聪透悬厘;药物静点治疗联合偏瘫对侧头部腧穴针刺;针刺百会透曲鬓,降低血浆TXB2指标水平,提高血浆6-酮-PcF水平,防止血栓病情加剧;颞三针治疗后遗症;在CT显示下,围针治疗头皮病灶投射区[4]。
2.体针法
2.1 辨证取穴
急性期取人中、涌泉、双侧内关等穴位,直刺内关1cm,以提手、捻转结合泻法1min。再斜刺人中0.5cm,以雀啄手法为主,直至眼球湿润。再直刺涌泉0.5cm,以捻转泻法为主。恢复期取合谷与曲池等穴位,其中合谷与曲池用平补平泻法;丰隆与血海用泻法;太溪与三阴交用补法。后遗症期取曲池、阳池等穴位,丰隆与血海用泻法;太溪与三阴交、复溜、绝骨用补法;八邪、后溪透合谷、阳陵泉、阳池、曲池、肩骨禺用平补平泻法[5]。
2.2 循经取穴
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传统针刺手法治疗中风偏瘫,取太阳、少阳经穴,患侧手足取阳明经穴,上肢取合谷、外关、曲池与肩髑等穴位,下肢取绝骨、足三里、昆仑与阳陵泉等穴位,面瘫者取下关、地仓与颊车等穴位。循经取穴法,取承扶、曲池、肩髂、足三里与太冲等穴位,以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恢复期针刺独取阳明经穴,提高治疗有效率[6]。中风患者针刺督脉十三针,取神道、身柱、长强、百会、筋缩等穴位。
2.3 醒脑开窍法
石学敏[7]认为,中风病机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临床治疗以通经活络、滋肝补肾、醒脑开窍为主。以督脉穴、阴经为主,要求针刺手法规范,以醒神与调神词法为主,与传统针刺手法不同。醒脑开窍法在缓解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中枢面摊、语言功能障碍与恢复脑组织功能方面,效果确切且安全可靠。辅以抗感染、降颅内压等西药常规支持治疗,临床疗效更加显著。针刺印堂穴与上星透百会穴,可抑制病理性高功率波出现,以此促进报细胞功能恢复。薛萍[8]研究发现补阳还五汤联合醒脑开窍法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症,相比常规治疗组,NIHSS评分与MBI指数改善效果更佳显著;对此,中西医疗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2.4 巨刺法
各病期的病理表现不同,根据病程合理实施巨刺,对临床疗效提升有积极辅助作用。如早期患者,有健侧实与患侧虚典型特征表现,只针健侧不针瘫侧,泻实以补虚。病至中期后,有虚中夹实典型特征,健侧与患侧同刺,以调节气血与阴阳。病至后期,只针瘫侧以通经活络,促使气血运行畅通。临床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健侧足三里透悬、肩俞透曲池的巨针巨刺,相比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显著。
2.5 固定穴位
偏瘫者手足阳明经的伏兔、手三里,施以合谷刺法。中风失语者接受点刺舌体、深刺人迎穴治疗。中风偏瘫者接受束骨与腕骨穴位针刺治疗。溶栓治疗结合睛明穴深刺治疗,可促使脑水肿消退,同时恢复下肢肌张力,从而改善预后。
3.眼针与舌针疗法
风痰淤血痹阻经络者,接受者患肢侧上下焦区眼针,辅以健肢内关与阳陵泉针刺治疗,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患肢侧上下焦区眼针辅以心肝肾区穴位针刺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中风后言语失利者,接受“舌三针”“舌根三针”或语门穴针刺治疗效果确切,能够缓解血栓症状,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氧量,从而改善大脑皮层语言功能。
4.电针疗法
电针治疗中风偏瘫效果显著,针刺足三里与合谷、曲池等穴位,可有效改善肌肉痉挛症状,结合康复锻炼,更利于肢体活动能力提升。电针治疗相比常规治疗更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以此改善预后。采用电针疗法,以患侧阳明经穴为主,更利于颅彩色多普勒指标改善。电针印堂与百会治疗,或接受电刺激联合阴经透刺治疗,可有效改善中风后症状改善,尤其是抑郁状态明显缓解。
5.其他疗法
火针通络疗法,以点刺尺泽、委中浮络与百会,以出血为宜,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症状,比常规降纤酶治疗效果显著。针刺配合梅花针叩刺膀胱经与胆经、头部督脉,整体疗效优于焦氏头针运动区疗法。三棱针耳尖放血疗法,可有效降低血浆内皮素含量。针刺联合穴位皮内注射血栓通疗法,或穴位注射纳洛酮疗法,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尤其是运动功能障碍。刘森等[9]将90例脑中风患者当作观察对象,分别接受颈部经络穴位注射与针刺治疗,发现颈部经络穴位注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各项指标分别优于针刺治疗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示颈部经络穴位注射治疗方法的效果更加确切。穴位注射方法,常规穴位消毒后,注射器刺入(直刺)穴位40mm,回抽无血后,在大椎与百劳、天柱穴位,缓慢推注1.4mL正清风痛宁注射液+1mL的2%利多卡因注射液,各穴位控制在1mL。
6.总结
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以防止缺血半影区存活组织出现不可逆损害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尤其是针灸治疗,更利于后遗症缓解,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临床治疗中,要求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针刺手法与穴位,加强操作解释与信息咨询服务,加强康复训练,提高医护操作配合度与自我管理能力,确保缺血性中风治疗的整体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