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X且Y”的构式化及其动因
2019-01-13张攀
张攀
摘 要:“且X且Y”是一个旧形式装新意义的典型构式。其构式化的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古汉语的紧凑单一结构式到现代汉语结构式的多样化,再到劝勉、告诫、建议等语用意义的涌现。新型构式表现出句法形式复杂化的特性,其构式化的内在动因主要是在于结构式使用的场景化与话语的主观化。
关键词:“且X且Y”;构式化;主观化;场景化
一、引言
形如“且战且退”的汉语句式古已有之,但2014年马伊琍的一句“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使结构“且X且Y”发展成为新兴的流行语。新型构式“且X且Y”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关注。郭海霞(2015)、柯敏(2017)从模因论的角度阐释了这一构式的语用意义与流行原因。陈文博(2016)考察了“且X且Y”结构的语义,并从概念整合与压制的角度,探讨了其认知语义的解读。鲁小龙(2016)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且X且Y”的内部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该结构整体上可以分为结合型、融合型和整合型三种认知模式。高慧芳(2016)从概念整合的角度,分析了“且X且Y”构式语义的生成认知机制。祁从舵(2016)总结了“且X且Y”句式的劝勉、告诫、戏谑等表达功能。
可以看出,上述成果主要是从共时、认知角度对“且X且Y”构式进行研究,除了祁从舵(2016)简略提及构式的来源外,还没有对该结构式的构式化历程展开探讨。新型构式“且X且Y”与古汉语“且X且Y”虽然拥有相同的句法形式,但两者的意义并不等同,新型构式有超出传统构式的语用意义。因此,新兴的“且行且珍惜”结构式应该被视为一种典型的构式。那么,结构“且X且Y”既然古已有之,它從简单的表示命题意义的结构式演化到具有特殊情感意义的新型构式,其演化历程如何?演化的动因又是什么?本文拟通过分析用例,就这些问题加以探讨。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语料均来自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语料库。
二、“且X且Y”的构式化
总起来看,“且X且Y”的构式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古汉语的紧凑单一结构式到现代汉语结构式的多样化,再到劝勉、告诫、建议等语用意义的涌现。
(一)传统结构“且X且Y”
在古代汉语中,“且”起初具有副词的用法,表示行为或情况在不久后发生,可译为“将”“将要”;后来又出现了连用的形式,相当于“一边(面)……一边(面)……”,可以连接两个动词,表示两个行为事件同时进行。例如:
(1)且怀且威,则君道备矣。(《管子·形势》)
(2)且畏且怀,君道正矣。(贾谊《新书·容经》)
(3)黄帝且战且学仙。患百姓非其道,乃断斩非鬼神者。(《史记·孝武本纪》)
(4)(李陵)且引且战,连斗八日。(《史记·李将军列传》)
在例(1)中,“且……且……”作为复句的条件句,表示非客观事实。其中,“怀”(怀柔)与“威”(施威)是意义相对的一对行为动作,意思是“为君之道,一方面要关怀臣民,另一方面要有威严”。例(2)中的“畏”与“怀”亦复如是。可以看出,这两个用例中的“且……且……”,意义相对的两个行为动作相互制约,彼此平衡,没有语义偏向。例(3)、例(4)则是陈述相关的客观事实。在例(3)中,黄帝一边战斗一边学习仙术,两个行为事件均是为了造福百姓。在例(4)中,李陵身处险境,迫不得已“边退边战”,两个行为动作同时发生,但语义偏向于“战”。值得注意的是,在古代汉语中,该格式中的动词一般为单音节词。
(二)现代结构“且X且Y”
1.现代结构“且X且Y”的句法特征
在现代汉语中,有些“且X且Y”结构也延续了古代汉语的用法。《现代汉语八百词》将“且”界定为连词,它连接两个单音节动词,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就此而言,现代结构“且X且Y”与古汉语结构在形式与意义上并无二致。但仔细考究语言事实,两者在句法形式和使用语境等方面已表现出细微的差异,从而具有构式化的倾向。笔者在CCL现代汉语语料库中检索符合格式“且……且……”的语料,共收集到328条;再通过人工筛选,剔除不合本文讨论的格式,并且将出现在不同话语环境中的同一格式视为一条语料,最终得到语料103条。其中,X、Y大多数是动词;X、Y为形容词的有4条语料,其中3条为单音节,1条为双音节。例如:
(5)这是一条且粗且大且长的杆子。(《报刊精选》,1994年第4期》)
(6)我感觉到一只小且薄且轻的手。(《人民日报》,1993-11-10)
(7)唇大而厚而红,眉黑且直且长。(池莉《来来往往》)
(8)一辑十册,皆作小三十六开本,大红为封底,封面配以林风眠的名作,且清峻且热烈,亦庄亦谐,浓淡合宜。(读书人365,《〈读书〉二十周年合集》)
在例(5)~例(7)中,“且……且……”结构中的形容词均为单音节,两个(多个)形容词的意义在认知概念中是同向的,整个结构的意义相当于“既……又……”。在例(8)中,“且……且……”结构中的形容词为双音节,两个双音节形容词的语义相反,表示封面同时具有“清峻”与“热烈”两种特征,两种相反的风格交相辉映。由此可见,当“且……且……”格式中的X、Y均为形容词时,形容词语义所指涉的同向、相反两种性状同时存在。
除了上述4条形容词的语料外,剩下的99条语料都是“且V1且V2”的构型。其中,大多数为单音节动词,具体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V1、V2的音节使用频次与比例
音节数 单音节 双音节 多音节
频次 91 6 2
比例(%) 91.92 6.06 2.02
我们知道,X、Y的音节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格式的凝固度,音节数越多,框架结构稳定性会越低;相反,音节数越少,稳定性越高,凝固性越强。从表1可以看出,在“且V1且V2”格式中,单音节占比最大,双音节其次,多音节极少。由此可以得出这一结论:“且X且Y”是一个具有高度凝固性的结构式。此外,X、Y大多具有相同的音节数,两者音节数不对称的只有极少数。例如:
(9)且战且把春来报。(《报刊精选》,1994年第12期)
(10)日本人可能感到不妨且谈且看俄国局势如何。(温斯顿·丘吉尔《伟大的同盟》)
(11)以是话题自金先生说开,且说且长、且长且细、且细且益发生趣。(黄集伟《再说金岳霖先生》)
(12)你太矛盾了吧?听说你是且战且救人的。(李敖《李敖对话录》)
除了上述结构特征,“且X且Y”格式还具有延展性:“且X1且Y1,且X2且Y2,且X3且Y3……”。在有些情况下,格式中的X2与Y1相同,X3与Y2相同。例如:
(13)且行且谈且笑,一副打了胜仗的样子。(高阳《红顶商人胡雪岩》)
(14)一只手指间夹着一支香烟,一只手握着一把瓜子,且吸且咬,且咬且吃,且吃且谈,且谈且笑。(丰子恺《吃瓜子》)
(15)而袜子,其实说打架都污辱了这个凶狠的词,且战且嚷,且嚷且退。(李承鹏《李可乐寻人记》)
2.现代结构“且X且Y”的语法功能
由于格式“且X且Y”具有高度凝固性,因此,其语法功能相当于一个词语。其中的X、Y大多表示动作,整个格式由此体现出谓词性的特点,在句中多作谓语;同时,由于其本身语义饱和,所以呈现出不及物动词的句法特征。在个别情况下,“且X且Y”格式也可以作定语或状语。
1)“且X且Y”格式作谓语。例如:
(16)李碧华且叹且笑,说自己的不安定感与生即有。(《作家文摘》,1994年第1期)
(17)考察團成员且行且看,心情时而愉悦,时而沉重。(《人民日报》,1993-04-10)
2)“且X且Y”格式作定语。例如:
(18)在且学且思的过程中,他为自己的大学生活约法三章:少娱乐,谢往来,不恋爱。(《报刊精选》,1994年第6期)
(19)这是一条且粗且大且长的杆子。(《报刊精选》,1994年第4期)
3)“且X且Y”格式作状语。例如:
(20)他这样且游且漂地横渡大西洋。(《人民日报》,1995-02-08)
可以看出,“且X且Y”结构在句法中的位置灵活,可以作谓语、定语、状语,表明该格式的句法功能呈现多样化的态势。还可看出,现代结构“且X且Y”与古汉语该结构存在着一定差异,这主要表现在,现代结构“且X且Y”中的X、Y在音节数、词性、句法功能等方面,都表现出多样化的特性。
3.现代结构“且X且Y”的语义特征
从形式上看,“且X且Y”由两个并列成分构成。构件成分X与Y的语义可以是同义并置,相当于“XY”;也可以是语义相对,或语义并列。
1)X、Y语义同义并置
当X与Y的意义相同时,整个格式相当于“XY”词语。在语义并置类的构式中,两个行为动作同时进行,可以并置为一个完整的行为概念“XY”,或者说两个行为动作包孕在一个完整的行为概念之中。例如:
(21)教育之所以为之教育,乃且教且育也。(搜狐教育,2006-04-25)
(22)对父亲似老鼠遇见了猫,且惧且怕,看见了父亲,都远远地躲开。(陆步轩《屠夫看世界》)
在以上例句中,“教”与“育”意义关联性很强,往往成对出现,可以并置为“教育”;“惧”与“怕”可以并置为“惧怕”。这里的X和Y均来源于双音节词“XY”,因此,进入格式中后,二者都遵循了原词内部的构词顺序,如:“且教且育”实际遵循了“教育”的构词顺序,“且惧且怕”遵循了“惧怕”的构词顺序。在这一格式中,X、Y基本不会逆序。
2)X、Y语义相对
在“且X且Y”格式中,X、Y语义相对所占比例最大。语义相对的两个行为动词,经常表现为两个行为交替进行,一个动作的进行是为了促进另一个相反动作的实现。例如:
(23)读了这则消息,我且喜且忧。喜的是,西瓜增产潜力大;忧的是,如此“瓜王”难有市场。(《人民日报》,1996-08-20)
(24)说是一苇航船且行且泊,卧看云起,月下小窗,也差不多。(朱惠民《白马湖文谭》)
例(23)中的“且喜且忧”,表示一边高兴一边又感到担忧,说话人同时具有两种相反的情绪状态。例(24)中,航船一边行走一边停泊,两个行为事件不是同时发生,而是交替进行。这两种交替进行的行为动作,表现在句法位置层面上,就是它们的位置可以互相置换。例如:
3)X、Y语义并列
语义并列类的两个行为动作往往是同时进行,如:“且歌且舞”。“且听且唱”亦复如是,表示“一边听一边唱”。再如“且学且思”,“学习”与“思考”是意义并列的两个行为动作,表示“一边学习一边思考”;如果两个行为动作分离,将会导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因此,这种结构有时会用来表示一种警示与劝告。它所隐含的语用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现代汉语“且X且Y”的构式化倾向。例如:
(26)小巴朗们一边嚼着糖果,一边看着大人们围着篝火且歌且舞,不时爆发出笑声。(《报刊精选》,1994年第11期)
(27)出现了以放录音带、且听且唱为自娱方式的演唱。(《人民日报》,1996-12-15)
(28)在且学且思的过程中,他为自己的大学生活约法三章:少娱乐,谢往来,不恋爱。(《报刊精选》,1994年第6期)
总的来看,与古代汉语相比,现代汉语中的“且X且Y”结构保留了一些典型的基本特征,如:X、Y多为单音节动词,均是以“一边……一边……”为核心意义,其意义仍然囿于简单的组构成分相加。两者的差异在于,在现代结构“且X且Y”中,X、Y的词性可以为形容词,语法功能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总之,在这一阶段,“且X且Y”结构的核心意义保持不变,功能有所泛化,同时也体现出构式化的倾向。
(三)新型构式“且X且Y”
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且X且Y”都是一个常用结构,表达两个行为动作或者状态同时进行或同时存在。2014年,马伊琍在微博中发表了“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感言,自此之后,以“且……且……”框架作为标题语的现象大量涌现。格式“且X且Y”由此成为一种流行语,它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框架格式,而是具有了一种框架意义。这种框架意义已超出原有的命题内涵,并进而凸显出一种特殊的语用意义。例如:
(29)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新浪微博,2014-03-21)
(30)楼市降温虽易,房价下降不易,且买且珍惜。(《海西晨报》,2014-04-02)
(31)白领买房注意四大要点 买房不易,且购且谨慎。(新浪乐居,2015-07-20)
(32)爱车虽易,买车不易,且挑且等等。(《泉州晚报》,2014-04-03)
(33)加班无休止,且加且珍惜。(《南方都市报》,2015-04-07)
例(29)是表示说话人告诫人们婚姻不易,在前行的过程中一定要珍惜婚姻。其中,劝勉的语用意义以及对“珍惜”婚姻的突出强调,超出了原有的“一边……一边……”的含义。在例(30)中,传递了广告商劝告人们积极购房的意图,该语用意义也无法从原先的命题结构“一边……一边……”推测出来。例(31)中,由于买房不易,因此说话者提醒大家买房要谨慎。例(32)中,因为买车不容易,所以告诫大家要多多观察与仔细挑选。例(33)是工作人员的自嘲或是他人对加班人员的善意提醒,希望大家在加班的过程中能够多注重身体。
可以看出,以上例句中的“且X且Y”结构,或者是形式上与“……虽易,……不易”共现,或者是与语义上暗含“……虽易,……不易”的句式共现。整个句式传递的是“由于……的不易,所以建议、劝告、提醒大家在进行X行为的时候要更加注重Y行为”,结构式“且X且Y”的语义是偏向于Y的。我们认为,这一语用意义以及对行为Y的主体意识的强调,是超出了构件成分的组合意义的,充分体现了语义的不透明性。因此,在这一阶段,“且X且Y”结构已经演化为一个构式。
三、“且X且Y”构式演化的动因
从形式上看,在“且X且Y”成为网络流行语之前,已经早已存在,新型构式“且X且Y”不过是旧形式装新语义。陈文博等(2016)将这一新型构式所衍生出的语义分为四类:劝勉义、提醒义、建议义、告诫义,并将其构式义概括为:“在特定的语境中劝勉(提醒、建议或告诫)人们在做X动作行为时一定要同时做Y动作行为。”这些语用意义是无法从字面意義推测出来的,因此,它是“且X且Y”结构实现构式化的重要标志。那么,“且X且Y”结构完成构式化的内部动因是什么?或者说,超出原先命题内涵的语用意义是如何得以实现的?本文认为,语言使用主观化和场景化是“且X且Y”构式化演进的内在机制。
(一)主观化
沈家煊(2001)认为,“‘主观性(subjectivity)是指语言的这样一种特性,即在话语中多多少少总是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也就是说,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主观化(subjectivization)则是指语言为表现这种主观性而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或经历相应的演变过程。”语言不仅仅客观地表达命题思想,而且还要表达话语主体的观点、情感和态度。语言是认知主体对客观事件认知识解所形成的语言表征的结果,从本质上来说,所有的言语都具有主观性,包含着说话人的认知情感意义。正如沈家煊(2001)所言,“对一段话(utterance)而言,很难将它的表述命题内容的部分跟它表述情感的部分明确区分开来,语言系统几乎每个方面都能表达情感。”当结构式“且……且……”表示两个动作行为同时发生的命题意义时,其“主观性”并不强烈。一旦“且……且……”作为一种特殊语用表义构式时,就体现出极强的主观性,表达出说话人劝勉、告诫等情感意义。这一新型构式具有很强的能产性,被网络平台、新兴媒体等广泛使用,这也和它具有强烈的主观性息息相关,满足了网友抒发情感的需要。
(二)场景化
“且X且Y”之所以能发展成为一种构式框架,主要原因是在于话语的主观化,而导致话语主观化的主要动因即在于语言使用的场景化。这时“且X且Y”不再仅仅是一种描述客观事实的话语结构,而是特有的情境用语,即命题句式“且X且Y”发生了场景化。沈家煊将言语场景(ground)定义为“言语事件(speech event)”,它包括会话的参与者和说话环境。沈先生指出,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如果不引发“言语场景”,这种关系处在客观轴上,如果引发“言语场景”,这种关系就处在主观轴上。如:“且怀且威,则君道备矣”,意为“一边关怀民众,一边施加威严”,它是假设性条件句,该命题处在客观轴上。再如:“李碧华且叹且笑,说自己的不安定感与生即有”,“且叹且笑”则为命题真值。新型构式“且X且Y”的一大特征便是它运用于新闻标题、广告用语等特定话语场景,该话语有一个(群)潜在的话语对象,传递了说话者对听话者特殊的情感意义。因此,结构“且X且Y”使用的场景化,使客体意义从客观轴转移到主观轴,从而体现出主观的语用意义。可以说,语言使用的场景化,即特定语言情境的加入使得认知主体得以凸显,话语的主观化倾向也更为强烈。就此而言,主观化和场景化的相辅相成,是“且X且Y”结构实现构式化的主要动因。
四、结论
本文从语言事实出发,考察了“且X且Y”构式化的演变历程。“且X且Y”从形式单一、语义固定的结构式逐渐演化成一种形式多样、语用意义丰富的新型构式。其构式化的内在动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结构式使用的句法环境或语义环境的复杂化,即与“……虽易,……不易”共现;二,新型构式“且X且Y”使用的场景化,从对客观事件的描述语发展为用于广告、新闻标题等,使结构式发展为一段话语(uttrance),拥有一个(群)潜在的话语对象;第三,话语的场景化使话语的主观化增强,言语主体即说话人的主观意识得到显现,因此,表现出特殊的情感意义。
參考文献:
[1]陈文博,张春梅,郭兰.整合和压制:汉语“且X且Y”结构的语义认知[J].语言与翻译,2016,(2).
[2]高慧芳.基于整合压制模型的“且X且Y”构式研究[D].重庆:四川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3]郭燕霞.模因论视角下的“且行且珍惜”体[J].语文学刊(教育版),2015,(4).
[4]柯敏.流行语体“且行且珍惜”探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7,(3).
[5]鲁小龙.现代汉语“且X且Y”的结构认知[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
[6]鲁小龙.现代汉语“且X且Y”的构式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7]祁从舵.句式“且行且珍惜”历时考察[J].文学教育(上),2016,(3).
[8]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
The Constructivism of “QieXQieY(且X且Y)” and Its Motivation
Zhang P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5, China)
Abstract:The new structure “qieXqieY(且X且Y)”is a typical construction with new meaning in the old form.Its construction process has roughly gone through three stages:from the compact and single structure in the times of ancient Chinese to the diversification of modern Chinese structure, lastly to the emergence of pragmatic meanings such as exhortation,warning and suggestion.Emerging construction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complexity of syntactic forms.The intrinsic motivation of constructivism is the grounding of constructions and the subjectivization of discourse.
Key words:“qieXqieY(且X且Y)”;constructivism;subjectivization;grou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