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料库的动词重叠使用分析

2019-01-13李占

现代语文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语境

李占

摘  要:通过对语料库中1985个动词重叠使用频次、使用语境的定量分析,发现不同动词重叠式的使用频次差异显著,AA式动词重叠占总用例的80.45%。在语用环境上,陈述句是使用动词重叠最多的句类,占总用例的70%。在各类重叠式中,A一A式动词重叠在祈使句中的使用量超过了陈述句,较为特殊。同时,也讨论了频次差异及特殊现象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动词重叠; 频次;语境;句类

一、引言

汉语动词重叠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问题:什么是动词重叠式(何融,1962;李人鉴,1964;范方莲,1964;刘月华,1983;李宇明,1996;华玉明、马庆株,2007),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赵元任,1979;朱德熙,1982;朱景松,1998;陈立民,2005;鞠志勤,2013;熊仲儒,2016),什么动词可以重叠(何融,1962;刘月华,1983;李珊,2003;华玉明,2003),动词重叠后有什么语法功能和句法限制(王还,1963;赵新,1994;李宇明,1998;杨平,2003;李珊,2003;陈立民,2005;张爱民、杜娟,2005),动词重叠有何语用特点(邢福义,2000;邵敬敏、吴吟,2000;徐连祥,2002;徐阳春,2007;鞠志勤2013)等。

这些研究非常深入细致,但是内省式的定性研究较多,基于语料库的定量分析较少。有鉴于此,本文拟通过语料库对动词重叠的使用情况进行定量考察,以期对动词重叠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具体来说,本文拟从以下两个角度展开讨论:各类动词重叠式的使用频次及比例;各类重叠式的使用语境。在正式讨论之前,我们将首先对本文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予以说明。

二、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范围

不同学者对动词重叠包括哪些形式的观点并不一致,主要有以下几种意见:

1.仅限于AA式(如:看看),包括ABAB式(如:研究研究)。李人鉴(1964)认为,只有“AA式”和“ABAB式”是动词重叠,中间加“一”、“了”的都不是。“A着A着”“A啊A啊”是动词连用,不是动词重叠。

2.包括AA、A一A、A了A、A了一A四式。范方莲(1964)认为,这四式是动词重叠;刘月华(1983)、房玉清(1992)等也把这四式看成是动词重叠。

3.除了AA、A一A、A了A、A了一A外,还包括“A着A着”和AABB(如:说说笑笑),共六式。张静(1979)、李宇明(1996)、王茂林(2007)等均持此类观点。

除以上观点外,何融(1962)认为,动词重叠式包括AA式、A了A式(含双音节);李珊(2003)认为,动词重叠式主要包含两大类:能产的和不能产的,其中,能产的包括AA式、AAB式、ABAB式,不能產的包括AA式、AABB式;华玉明、马庆株(2007)则从语音角度,把动词重叠区分为轻声式和重音式,轻声式指的是重叠后出现轻读现象的动词重叠,重音式指的是重叠后动词仍然读原来的声调,没有变化。

基于前人的研究,我们认为,只有动词重叠后出现轻读现象的为动词重叠式。具体来说,本文拟考察六种动词重叠式:

1.AA式:听听、看看、说说话、听听歌、散散步;

2.A一A式: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聊一聊;

3.A了A式:洗了洗、等了等、想了想、笑了笑;

4.A了一A式:听了一听、想了一想、看了一看;

5.ABAB式:商量商量、研究研究、解释解释;

6.AB了AB式:研究了研究、商量了商量、打扫了打扫。

在这六种重叠式中,单音节动词A重叠后第二个A出现轻读,双音节动词AB重叠后B出现轻读。这种语音上的轻读与动词重叠“动量小”“时量短”的语法意义相契合,争议较小。有争议的是那些重叠后读音无变化的重叠式,本文暂不讨论。

(二)研究方法

对自然语料的定量分析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语言研究的客观性,为了真实呈现动词重叠的典型用法,本文考察了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所收录的京籍作家王朔的作品,近135万字,对其中出现的动词重叠进行了穷尽性提取。之所以确定这一语料范围,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南方方言中存在“看看清楚”“说说明白”等动词重叠后仍然加补语的情况,北方话和普通话中很难接受这一形式,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论,我们选择京籍作家;二是一般认为动词重叠主要用于口语中,而王朔小说的语言被认为是当代北京口语的真实代表(张伯江、方梅,1996)。

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的现代汉语语料库可以自动识别AA、A一A、ABAB、A了A四种格式,检索起来相对容易。不过,由于该语料库是以汉字为基本单位,不能针对词性自动检索,而汉语可重叠的词类较多,因此,需要对检索出的重叠式进行人工二次筛选。筛选步骤与原则如下:

1.剔除词语反复。例如:

(1)好好,你们别送了。(《橡皮人》)

2.剔除形容词、副词、名词、量词等词类的重叠式。例如:

(2)我连连对高晋说:……(《许爷》)

3.本身为动词,重叠后词性发生变化的重叠式,不在本文讨论范畴。例如:

(3)我也被两个警察死死扭住胳膊戴铐,……(《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4)看到白丽手里握着一把大号水果折刀,锋刃寒光闪闪。(《人莫予毒》)

4.重叠拟声词不在本文讨论范畴。例如:

(5)在场的人都呆了,我也惊呆了,只是喃喃地说:……(《许爷》)

5.AABB(含AA类)绵延式或重音式重叠不在本文考察范围。例如:

(6)周围全是脑门晶亮五官模糊的陌生孩子,挤挤挨挨。(《看上去很美》)

该语料库虽然可以自动识别AA、A一A、ABAB、A了A四种格式,但是对于A了一A、AB了AB两种格式却无法自动识别,需要人工干预。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出现频率为1次的居多,有68个:

帮助、表现、表演、补充、布置、参谋、垫巴、叠巴、动弹、锻炼、改造、感慨、勾搭、鼓励、观察、回想、集中、讲究、教训、解释、精神、撅巴、开导、考验、扩大、浪荡、凉快、溜达、摩挲、暖和、攀谈、盘算、批判、批评、扑落、切磋、燃烧、热乎、散荡、拾掇、收集、收拾、说搭、体会、体验、填补、托咐、慰问、习惯、欣赏、形容、研究、演习、意思、引见、酝酿、咂摸、眨巴、粘乎、照顾、折腾、斟酌、争取、征求、整顿、质问、准备、琢磨。

可见,单、双音节动词重叠式的区别不只是多少,频次差别更是巨大。单音节动词重叠频次高,双音节动词频次极低,朱景松(1998)的统计也反映出这一点。

以上基于使用数量和频次的统计,让我们对动词重叠的使用情况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但是要真正了解动词重叠的使用情况,还需考察动词重叠运用于什么样的语境。

四、动词重叠式的使用语境

(一)动词重叠式的使用语境

本文所说的使用语境指的是陈述、祈使、疑问、感叹四种句类环境。句类与动词重叠关系密切,比如:一般认为在祈使句中,动词重叠可以缓和语气(朱德熙,1982);朱景松(1998)指出,祈使句和叙述句均是使用动词重叠的典型环境;杨平(2003)、潘国英(2007)也认为,祈使句是使用动词重叠的典型环境。这些论断是否正确,有必要定量考察各类动词重叠式在四类句子中的使用情况。

(二)动词重叠式的句类分布

我们对1985个用例,按照陈述、祈使、疑问、感叹等句子类型进行了逐一标注,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各类动词重叠式句类分布表

重叠式

句类 AA A一A A了A A了一A ABAB 总计

数量及比例 数量及比例 数量及比例 数量及比例 数量及比例 数量及比例

陈述 1088 .55 22 .01 217 .11 1 .00 63 .03 1391 .70

祈使 420 .21 25 .01 0 .00 0 .00 52 .03 497 .25

疑问 89 .04 1 .00 0 .00 0 .00 7 .00 97 .05

感叹 0 .00 0 .00 0 .00 0 .00 0 .00 0 .00

注:由于AB了AB未在语料中出现,所以没有标注。 1985 1.00

从表2的“总计”部分可以看出,在语料中,动词重叠式主要用于陈述句,占比达70%。祈使句也经常用重叠式,数量仅次于陈述句,但差距较大。重叠式在疑問句中的数量较少;语料中没有用于感叹句的例子。动词重叠式在四类句子中的数量、占比依次为:

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无)。

(三)定量统计使用语境的价值和意义

表2的统计数据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1.使用动词重叠的典型语境到底是祈使句还是陈述句?2.为什么A一A式在祈使句中的使用数量超过陈述句?3.含“了”的重叠式为何只用于陈述句。其中,第三个问题比较容易理解,因为“了”是表示动作或事件完成的体标记,用于陈述句不难理解,这里不再赘述。下面主要讨论前两个问题。

1.动词重叠使用的典型语境

一般认为,祈使句是使用动词重叠的典型性语境,但是在我们统计的语料中此类用例为497条,占总量的25%,远低于陈述句的1391条及占比的70%。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通过对语料的考察,我们发现,陈述句中的动词重叠主要用于描写动作,尤其是连续动作,具有极强的描写性。例如:

(9)方方看看我,没说话。(《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10)冯小刚擦擦泪,走了。(《你不是一个俗人》)

(11)讲师推推眼镜,低头翻翻讲义,抬起头。(《痴人》)

(12)杨重看了看表,倏转身向另一个方向匆匆而去。(《一点正经没有》)

(13)夏顺开想了想,道:行,你们趁今晚好好串串供……。(《无人喝彩》)

例(9)~(13)均是对连续动作的描写。这些描写动作的用例在陈述句中大量存在,远远超过祈使句的用例。由此可见,只是简单地从语感出发,就判定祈使句是使用动词重叠的典型语境,可能并不客观。至少在本文确定的语料中,祈使句并不是最典型的使用环境,描写动作的陈述句才是使用动词重叠最多的语境。

动词重叠式在陈述句中比祈使句中多,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一是似乎与语料选择有关,因为我们的语料主要是小说,小说中存在大量对人物动作的描写,所以陈述句的使用数量较多;同时,小说中也有大量的对话描写。就此而言,我们认为这些确定的语料是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动词重叠的使用情况的。二是动词重叠大量用于陈述句,与其基本语义和认知象似性有关,即动词重叠表达“同质概念元素在一定认知域的复现”(张敏,1997),或者说用语言形式的重复表达同一动作的重复和延续。刘丹青(2012)对此提出不同看法,他认为,用认知象似性模型来解释动词重叠表达的短时、少量等减量性的语义“扞格难通”,因为“以能指的增量表达所指的减量,不符合理想的象似性模型”。我们认为,重复并不必然是大量,也可能是短时少量的重复,与语言的象似性并不矛盾。通读上述各例的描写,给人以生动形象之感,是符合认知的象似性的。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学者基于动词重叠经常用于祈使句的判断,提出“委婉”“尝试”是动词重叠的的语法意义。我们认为,“委婉”“尝试”宜看作动词重叠在特定语境下的语用意义或“格式意义”(邵敬敏、吴吟,2000),动量小、时量短才是动词重叠的基本语法意义。这一语法意义也与语料中动词重叠大量用于描述动作的陈述句相一致。

2.A一A句类分布的特殊性

表2的数据显示,与AA式和ABAB式不同,A一A式在祈使句中的使用数量超过了陈述句,前者为25例,后者为22例,这一现象比较特殊。我们认为,这一特殊现象支持邢福义(2000)对A一A的论断。邢先生认为,“VV是自由式,用VV显得很随便;V一V是郑重式,用V一V往往是为了对某种短暂的行为作特意的强调”。萧国政、李汛(1988)也指出,A一A式的祈使程度要比AA式高。试比较:

(14)a.停一停,姐妹们,慢点动手。(《痴人》)

b.停停,姐妹们,慢点动手。

(15)a.我这问不涉及具体人,只是泛泛一问,从理论上问一问。(《痴人》)

b.我这问不涉及具体人,只是泛泛一问,从理论上问问。

例(14a)为祈使句,例(15a)为陈述句。两者都可以用AA式替换,但是替换后祈使句(14b)就失去了“郑重”“强调”的意味,而陈述句(15b)则没有这种感觉。不过,现在我们需要解释的是,为什么A一A式在祈使句中既有委婉的功能,又能表达“郑重”“特意的强调”?

我们认为,二者看似矛盾,但是A一A式却实现了二者的统一。众所周知,祈使意味着说话人希望听话人能够做某事,自身即蕴含郑重强调之意,同时,出于交际的礼貌原则,说话人又希望能够委婉地表达出意愿。因此,会选择量小时短的动词重叠式以舒缓语气,如AA式;但是太委婉了又缺少祈使的力度,于是说话人又更多地选择了增加了一个音节的A一A式,用语音的延长表达郑重强调之意。同时,“一”又是最小的整数,与委婉的整体语用效果并无悖逆,反而让委婉与郑重实现了统一。

基于前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AA式与A一A式的差别:一方面是频次差异,即AA式使用更为频繁;另一方面是句类选择存在差异,A一A式在祈使句中更常见一些。

以上是对动词重叠使用语境的定量考察,通过数据可以看出,陈述句是使用动词重叠最多的句类;在各类动词重叠式中,A一A式因为有“郑重”“强调”的意味,所以在祈使句中的使用数量超过陈述句。

五、结语

动词重叠的定量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在确定六类动词重叠式的基础上,对近135万字语料中的1985个动词重叠进行了使用频次、语境的定量分析,主要有以下发现:

1.六类重叠式的使用频次差距较大,其顺序依次为:AA>A了A>ABAB>A一A>A了一A>AB了AB,其中,AA式占总用例的比例达80.45%。

2.定量分析表明A一A式与AA式存在显著差异:一是在使用频次上,A一A式仅占总用例的2.42%,远低于AA式的80.45%;二是在使用语境上,与AA式不同,A一A式在祈使句中的用例超过了陈述句。这一特殊现象为邢福义(2000)A一A具有“郑重”“特意的强调”的论断提供了数据支持。我们也解释了为什么A一A式在祈使句中既有“委婉”的功能,又能表达“郑重”“特意的强调”。我们认为,相对于AA式, A一A增加了一个音节“yi”,用语音的延长表达出郑重强调之意;同时,“一”又是最小的整数,在语义和语用上更能传达出委婉的效果,从而实现了委婉与郑重的统一。

3.单、双音节动词重叠的差异不仅表现在数量上,也表现在频次上。ABAB式双音节重叠仅占总用例的6.15%,频次均未超过10次;而AA式单音节重叠占比达93.85%,部分动词的重叠频次甚至超过100次,如:“看(376次)”、“想(112次)”。

4.A了A式与A了一A式虽然只差了一个“一”,但使用数量差异巨大。A了A式共217个用例,占总用例的10.93%;同样是表达已然状态,A了一A式仅1例。这主要是语言的经济性原理在起作用。此外,含“了”的動词重叠只出现在表达完成状态的陈述句中。

5.从使用语境看,陈述句使用动词重叠的用例有1391个,占比70%,这些用例具有很强的描写性,主要用于描述动作,尤其是连续动作。祈使句有497个用例,占比25%,远低于陈述句。数据比较支持陈述句是使用动词重叠最典型的语境,祈使句虽然也大量使用动词重叠式,但是典型程度缺少数据的强有力支持。

本文从频次和语境对动词重叠进行定量分析,一方面佐证了现有的观点,另一方面也提出了新的问题,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定量分析对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参考文献:

[1]陈立民.论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J].中国语文, 2005,(2).

[2]范方莲.试论所谓“动词重叠”[J].中国语文,1964,(4).

[3]房玉清.实用汉语语法[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4]何融.略论汉语动词的重迭法[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2,(1).

[5]华玉明.汉语重叠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6]华玉明,马庆株.重音式和轻声式动词重叠的功能差异及其理据[J].语文研究,2007,(4).

[7]鞠志勤.动词重叠的体标记地位及语篇语用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2).

[8]李珊.动词重叠式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3.

[9]李人鉴.关于动词重叠[J].中国语文,1964,(4).

[10]李宇明.论词语重叠的意义[J].世界汉语教学, 1996,(1).

[11]李宇明.动词重叠的若干句法问题[J].中国语文, 1998,(2).

[12]刘丹青.原生重叠和次生重叠:重叠式历时来源的多样性[J].方言,2012,(1).

[13]刘月华.动词重叠的表达功能及可重叠动词的范围[J].中国语文,1983,(1).

[14]潘国英.论汉语动词重叠的主观性表达[J].修辞学习, 2007,(1).

[15]邵敬敏,吳吟.动词重叠的核心意义、派生意义和格式意义[J].汉语学报,2000,(1).

[16]王还.动词重叠[J].中国语文,1963,(1).

[17]王茂林.留学生动词重叠式使用情况浅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4).

[18]萧国政,李汛.试论V一V和VV的差异[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6).

[19]邢福义.说“V一V”[J].中国语文,2000,(5).

[20]熊仲儒.动词重叠的句法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 2016,(2).

[21]徐连祥.动词重叠式VV与V一V的语用差别[J].中国语文,2002,(2).

[22]徐阳春.汉语动词重叠式的语用考察[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

[23]杨平.动词重叠式的基本意义[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3,(5).

[24]张伯江,方梅.汉语功能语法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25]张静.论汉语动词的重迭形式[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3).

[26]张敏.从类型学和认知语法的角度看汉语重叠现象[J].国外语言学,1997,(2).

[27]张爱民,杜娟.动词重叠与句类的语用制约[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28]赵新.动词重叠在使用中的制约因素[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3).

[29]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吕叔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30]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1]朱景松.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J].中国语文, 1998,(5).

Corpus-Based Analysis on Verb Reduplication

Li Zhan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Beijing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University, Beijing 100101,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requency and contexts on 1,985 tokens of verb reduplications from corpus, this paper find six types of verb reduplications dramatically differ from each other on frequency. The type of AA is the most popular one, it accounts for 80.45% of total tokens. The study show there are more verb reduplications in declarative sentences than other sentence types in total, the percentage is 70%. But the verb reduplication of A一(yi)A is exceptional, it is used more in imperative sentence than declarative sentences. This article also discussed the reasons of difference and exception.

Key words:verb reduplication;frequency;context;sentence types

猜你喜欢

语境
语境与语境教学
主题语境七:学校生活(1)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
基于语境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实践探析
试析语境理论视角下的英语词汇教学
让“说”变身
跟踪导练(三)2
语境对阅读教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