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探究
2019-01-13罗俊
[摘要]文章提出建构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业点+企业群”的校企共同体,实现专业与行业的良性对接;构建“1+n”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4+1”模式,实现工学交替的有序进行;构建卓越的企业导师和师傅团队,实现双师的协同育人;构建与岗位技能培养标准相匹配的学生考核晋升体系,实现学生“梯级递进”成长。基于此,通过落实“三衔接”的培养制度,规范学徒培养标准;创新“实岗轮换”的学徒模式,提高学徒实操技能;建成“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基地,改善实践教学环境;搭建“递阶式”创新创业培育体系,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等路径不断提高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水平。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罗俊(1987- ),男,江西抚州人,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浙江 嘉兴 314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8年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一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跨境电商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180815)和嘉兴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教育部现代学徒制子项目“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跨境电商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XT20171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24-0107-05
一、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存在的瓶颈
1.人才培养数量、质量尚不达标,未能满足行业发展需要。“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了新时代的网上丝绸之路,推动了跨境电商这一外贸新业态的加速腾飞,跨境电商行业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我国传统外贸企业纷纷抢占跨境电商市场,拓展跨境电商业务,布局跨境电商战略市场。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2018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总额为1347亿元,同比增长50%。然而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输送数量却不能满足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需求,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缺口巨大。通过“2018年企业未开展跨境电商原因”调查发现,37%的原因归因于跨境电商人才的缺失。此外,由于跨境电商传统教学与实践环节相结合的紧密程度不够,课程知识体系陈旧,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用工的需求。在“2018年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遇到问题”的调查中,人才因素问题最为突出,占比高达58%,跨境电商毕业生质量有待提升。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任重道远,培养一批高质量、实战型跨境电商人才迫在眉睫。
2.独立专业目录尚未设立,未能形成系列精品教学资源。教育部还未将跨境电商设为独立的专业目录,尚未正式出台跨境电商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目前,培养跨境电商学生的专业包括国际商务、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等,专业类别多而杂,而且各专业都是以原有专业资源为基础开展跨境电商方向的人才培养工作,并未系统地梳理跨境电商岗位标准、课程體系结构与课程标准。各校各专业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标准方面尚未形成一致意见,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处于初级摸索阶段。由此导致当前跨境电商领域的教学资源匮乏,市场上只有少数几门跨境电商核心课程教材,并未形成全套跨境电商系列教材。跨境电商数字教学资源更是严重不足,跨境电商领域的国家教学资源库和省级以上跨境电商类精品在线课程寥寥无几。
3.教师实战技能尚存欠缺,未能满足实战教学师资需求。当前从事跨境电商教学的教师并非跨境电商专业科班出身,而且大部分教师没有丰富的跨境电商实战经验,只是通过短期下企业锻炼学习、自学或外出培训等形式学习跨境电商知识,随后在课堂上“现学现卖”传授学生相关知识。教师跨境电商实战技能欠缺是当下跨境电商教学存在的最为显著的痛点。跨境电商行业需要懂互联网、懂外语和懂外贸的复合型人才,教师更需具备一专多能的技能方能胜任跨境电商教学工作。目前,教师跨境电商实战经验不足,难以满足实战教学的需要。
4.实习实训条件尚不成熟,未能满足实战教学的需求。高职教育尤为注重提升学生的实操技能,实习实训场所是提升学生实操技能的主战场。但是,跨境电商作为外贸行业的新业态,大部分高职院校尚未及时顺应外贸行业发展趋势,增补用于跨境电商教学的实习实训场所,导致跨境电商教学实习实训校内外基地数量有限,占地面积不足,以及跨境电商教学实习实训岗位数和工位数有限,实习实训内容也未能精准匹配跨境电商专业教学标准和岗位标准。总体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现有的实习实训条件不能完全满足跨境电商教学的需求。
5.合作企业热情不高,未能达成校企无缝对接。产教深度融合离不开校企双方的密切配合。由于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尚不成熟,企业片面追求短期既得利益,对校企合作的认知存在一定偏差,导致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时主人翁意识不强,参与协同育人的热情不高。高职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时,往往会遇到学校热、企业冷的尴尬情况。部分企业虽参与校企合作,但只是顾及情面,被动地参与校企合作,并没有深入实行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育人成效不明显。
二、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建构
《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指出:“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服务发展、就业导向,以推进产教融合、适应需求、提高质量为目标,以创新招生制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以形成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为着力点,以注重整体谋划、增强政策协调、鼓励基层首创为手段,通过试点、总结、完善、推广,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度。”据此,笔者提出建构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
1.构建“专业点+企业群”的校企共同体,实现专业与行业的良性对接。第一,专业点紧密对接地方跨境电子商务协会,认真梳理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现状,研判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并以此为基础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符合区域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的课程体系。
第二,专业点紧密对接区域跨境电商龙头企业。校方对合作企业进行严格把关,选择合作企业时应充分考虑企业培养学徒胜任力、企业校企合作已有基础、企业自身战略发展需求、企业对学徒的吸引力等因素,尤其注重与区域跨境电商龙头企业的紧密合作,发挥龙头企业的领军作用。同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地方跨境电子商务协会和本地职教集团的作用,让其推荐更多优秀跨境电商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保障合作企业的数量和质量符合专业发展的需要。
第三,政府和学校配套相关激励政策,调动合作企业更主动地参与校企合作,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构建“专业点+企业群”的校企共同体。政府和学校通过相关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的激励,使合作企业更主动、积极地以主人翁精神参与到现代学徒制各项工作中来,最终实现专业点和企业群的深度融合。
2.构建“1+n”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4+1”模式,实现工学交替的有序进行。第一,采用“专业点+企业群”的“1+n”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4+1”培养方式。“1+n”即“一家主导企业(区域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多家共建企业(从地方跨境电子商务协会和本地职教集团合作企业中遴选)”共同参与现代学徒班的人才培养。“4+1”即学徒(学生)从进入学徒班(二年级)开始,4天校外(企业)集中“实岗学习”(学徒身份),在企业实际岗位中学习跨境电商技术技能基础课程模块和跨境电商岗位群技术技能模块的课程,提高专业技能实操水平;1天校内(学校)集中课程教学(学生身份),学习跨境电商职业素养养成模块和学徒个人职业发展需求的课程。
第二,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通过线上和线下联动,协调和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线上主要通过专业教学委员会群、专业学徒制试点双师带徒群、专业学徒制工作试点工作组群进行问题的实时反馈。线下通过三方(企业、学校和学生)定期教学例会,进行三方问题的面对面沟通,高效解决相关问题,真正实现学生双身份、教学双场所、师傅双指导的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3.构建卓越的企业导师和师傅团队,实现双师的协同育人。第一,明確企业导师和企业师傅的工作职责。企业导师主要负责参与跨境电商专业教学标准、岗位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和论证工作,并承担部分跨境电商技术技能基础课程和岗位群技术技能课程的授课等工作;企业师傅主要负责跨境电商岗位带徒的实践教学指导工作。
第二,成立专业现代学徒专家监督指导委员会,确定企业导师和企业师傅的聘任条件。专业现代学徒专家监督指导委员会负责企业导师和企业师傅的聘任、管理和监督等工作,从当地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当地跨境电子商务协会和本地职教集团合作企业中选拔一定数量的优秀员工担任企业导师和企业师傅,确保企业导师和企业师傅团队的素质和能力达标,以此解决校内教师实战技能欠缺的问题,为跨境电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第三,学校与企业导师和企业师傅签订聘用合同,保证企业导师和师傅团队的相对稳定。通过校内教师和企业导师、企业师傅的紧密配合、协同育人,满足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的师资需求。
4.构建与岗位技能培养标准相匹配的学生考核晋升体系,实现学生“梯级递进”成长。构建与岗位技能培养标准相匹配的学生考核晋升体系,成立岗位考核晋升测评小组,由企业导师、企业师傅和校内教师共同参与评价。校企共同管理、综合评价是现代学徒制的客观要求。根据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循序渐进的学习培养过程要求,采用“日常月度考评+阶段性晋升考评”相结合的“梯级递进”机制,结合过程管理与阶段性成果评定的方法,全面考查学生的技能成长是否与岗位技能培养标准相匹配。
第一,结合各学徒岗位的特点,确定学生“梯级递进”的岗位评价方法与评分标准。以跨境电商运营岗位为例,月度考评是对学徒日常跨境电商技能学习进度情况进行考查,用于检验学徒日常工作学习的成绩,以月度考核表的形式体现,由企业师傅给予评价。晋升晋级考核方式以“现场考试+述职答辩+日常考评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考查方式进行。考评小组从题库中抽取申请岗位所涉及的知识、技能进行笔试或上机考查,并根据考试结果确定知识技能及行为素质的达标情况。跨境电商运营岗具体评价方法与评分标准如表1所示。
第二,企业师傅和校内导师在实际岗位中360度观测学徒班学生,并在岗位实操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考核和加以指导,使学生在岗位中不断成长、成才,技能水平“梯级递进”提升,完成“秀才—举人—进士”的锐变。
三、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路径
1.落实“三衔接”的培养制度,规范学徒培养标准。第一,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与行业标准的无缝衔接。深入分析跨境电商行业标准,了解跨境电商行业的市场需求变化和行业的基本准则,以此明确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第二,落实学徒岗位与企业用人需求的无缝衔接。对地方跨境电商协会和跨境电商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深入调研,科学研判分析后确定学徒学习的主要岗位,使得学徒班培养的学生符合企业的用工需要,有效解决当前跨境电商行业的用工荒问题,保证输送符合区域跨境电商行业需求的高技能跨境电商人才。
第三,落实专业课程设置与“x证书”的无缝衔接。深入贯彻落实“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对标跨境电商行业的“X证书”,系统地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使专业的技术课程设置与行业“X证书”能够有机融合。专业课程标准完全覆盖职业标准,学生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辅导,能够考取并获得跨境电商行业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2.创新“实岗轮换”的学徒模式,提高学徒实操技能。校企双方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入调研跨境电商行业和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同时,立足实际,与当地产业发展相对接,以此确定专业学徒班人才培养的主要岗位,并编写相对应的岗位标准,明确各岗位所需学习的专业技术技能课程。
第一, 校企双方基于“1+n”企业群的岗位供给能力,让每个学徒班学生在实际岗位中学习跨境电商技术技能基础课程和跨境电商岗位群技术技能的课程,以双师带徒的形式,在实际岗位中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实际岗位工作,深入洞察跨境电商市场,接触到真实的跨境电商业务,在业务中学习,在岗位中成长、成才,有利于规避传统的过于理论性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
第二, 校企双方根据各岗位的复杂程度,科学安排每个岗位的学徒周期。学徒班学生在一定周期内完成某个岗位的全部课程后,开始在新的岗位中进行相关课程的学习,以此实现“实岗轮换”的学习模式。在整个学徒周期中,师傅可根据每个学徒对各岗位真实业务的操作情况,针对性调整课程教学的内容和相应的学习周期,保证学徒在岗位中学习的效果,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建成“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基地,改善实践教学环境。教学的双场所是学徒制的内在要求。学徒班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两个教学场所进行工学交替的学习,教学环境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第一, 深度整合校内已有的实验实训条件,突出功能,重新定位实践教学结构。根据学生技能认知规律,设计涵盖跨境电商运营、跨境物流、跨境客服三个主要岗位的“多层次”的跨境电商综合技能实訓基地。同时,以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定位为落脚点,重构实训中心功能模块,不断提升校内实验实训条件。
第二, 企业所在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企业除应配备满足学生实岗学徒基本工作条件的硬件设备外,还应加强企业文化和跨境电商行业氛围营造。同时,不定时对优秀学徒进行张榜表彰,营造出一种拼搏、向上、你追我赶的工作氛围。
4.搭建“递阶式”创新创业培育体系,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当下高职教育的使命。校企协同努力培养技能型、创新型的跨境电商人才,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强化学徒班学生的专业技能,搭建“递阶式”创新创业培育体系。
第一,开设通识性创新创业公共课程、专业课程以及各类实践活动课程,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开拓学生创新创业眼界。同时,制定完善的创新创业激励政策,培养学徒班学生创新创业兴趣,推动学徒班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
第二,积极组织学徒班学生参与政府及行业主办的各类创新创业技能大赛,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创”的目的。让学生在创新创业技能大比武中找到差距、找到重点、找到方向,激励学生更主动、更努力、更扎实地学好跨境电商专业技能。
第三,校企协同成立跨境电商创业孵化器,为每个孵化器团队配备创业导师,为孵化器学员详细解读跨境电商行业创业的环境,提供办公场所、筹集创业初始资金以及跨境电商店铺运营的技术支持等帮助。创业导师指导学生注册公司,在主流的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开设店铺,并从选品、运营和风险控制等全流程进行针对性指导。
[参考文献]
[1]赵鹏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和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50-154.
[2]李玉珠.教育现代化视野下的现代学徒制研究[J].职教论坛,2014(16):14-18+30.
[3]雷承波.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困境与优化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9(6):12-18.
[4]梁业梅.应用型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8(23):53-56.
[5]张晓晖.财经类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9(32):6-104.
[6]李兵,笵人伟.高职院校“双主体管理、五个对接”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9(1):50-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