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学理论视域下高职学生教育管理探析
2019-01-13王利
[摘要]做好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纪律性和自我约束力,同时也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育人水平,对于学生、院校都具有广泛而深刻的重要影响。文章梳理了协同学理论的内涵与观点,结合当前一个时期高职院校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多个方面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针对性措施,旨在提升高职学生教育管理水平,为院校管理者和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协同学理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
[作者简介]王利(1983- ),女,江苏沭阳人,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江苏 南京 210012)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作用和影响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2015SJD288)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24-0045-04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用人单位对高职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压力也水涨船高。在当前教育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体系趋同发展的背景下,通过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来增强学生综合素质,进而打造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高职院校突破育人模式发展瓶颈的一条有效路径。尽管高职院校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与现实要求仍存在明显差距,这不仅制约了院校管理水平的提升,也影响了学生技能和素质的强化。为破解高职院校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一系列难题,本文基于协同学理论,从部门协同、制度协同、内容协同及路径协同四个维度入手,全面阐述了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策略。
一、基于协同学理论审视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现状
协同学理论问世于20世纪70年代,由德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哈肯提出。这一理论最早论述了自然界的协同性,认为多种多样的小系统共同构成了自然界这个统一体,无论是在大的统一体中,还是在小的系统中,各种因素始终处于互相促进、互相协作的关系,共同促进整个系统的平衡和有序。后来,该理论逐渐向多种学科和领域渗透,并作为一种全新的视角与方法,促进了多种学科、多个领域实现新的发展与质的飞跃。按照协同学理论的核心理论——协同导致有序观点,当前一个时期,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在很多方面存在不协调的现象。
1.教育管理部门之间缺少合作与沟通,工作难以形成合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工作繁杂,需要校团委、学生处、宿管处、就业处、教务处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密切协作。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少统一的协调机制和管理机构,各部门之间处于割裂状态,缺少沟通和合作,严重削弱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合力,实际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2.多种教育管理方式没有互相渗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涉及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的方方面面,在不同阶段、不同领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管理方式,这样才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当前,由于院校各部门的步调不一致,造成教育管理方式单一、低效,不利于学生身心成长。
3.教育内容缺乏有效协同,难以形成相互支持的教育系统。学生教育管理内容既包括具体的学业、就业、生活等方面,也涉及价值观培育、思想政治教育等。只有二者互相配合、互为补充,形成合力,才能确保学生既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又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纵观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现状,多数院校存在“重学业轻思想”的倾向,削弱了教育管理效果,不利于学生全面均衡发展。
4.理论与实践缺乏有效协同,难以让学生知行统一。《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號)指出:“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理论与实践同样重要。只有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学生才能成人成才。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师资力量短缺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相当一部分院校存在重视理论教育、轻视实践管理的现象,这不利于学生将理论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造成学生明明知道是非,但在面对实际问题时不能保持正确立场。这种知行不一的现状,对于学生的成绩提升、素质发展以及职业生涯长远规划都极为不利。
二、将协同学理论引入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1.协同学理论与教育管理相融合,有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当下,高职院校在师资结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等方面都构建起了科学的模式。在这一背景下,从变革教育管理方式入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进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就成为一个有效的路径。如何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水平、职业信念等内在精神,成为高职院校破解育人模式改革难题的关键。在协同学理论的指导下,院校在日常教育管理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内心和精神,有利于实现“知行合一”的育人目标。
2.协同学理论与教育管理相融合,有利于优化高职院校管理结构、提升高职院校管理层次。高职学生教育管理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院校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同时也形成了相对固化的思维定式和机械化的工作模式,因此,面对新的时代背景和教育形势,有时会显得力不从心。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融入协同学理论,有利于高职院校构建统一有效的协调机制,梳理各部门工作职责,确保各部门教育管理工作步调一致、密切协作,对于优化院校管理结构、提升院校管理层次具有重要作用。
3.协同学理论与教育管理相融合,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和育人质量。教育管理是高职院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整个院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相对滞后,制约了院校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协同学理论注重各要素之间的协作配合,以此实现整个统一体的均衡、完善发展,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和育人质量。
三、协同学理论视域下高职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
基于协同学理论开展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变革与创新,既是实现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打造高职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路径。当前一个时期,高职院校開展协同学理论视域下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主要应从几个层面发力。
1.构建部门协同机制,做到政令统一、高效协作。部门协同作为“顶层设计”,是开展其他方面协同工作的前提,也是各职能部门密切协作、高效运转的重要保障。为构建部门协同机制、提升育人效果,高职院校应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成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研究部署、指导协调全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其次,构建学生教育管理协同机制,下设学生处、校团委、就业处、教务处、宿管处等诸多部门。在统一机制下,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沟通交流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经验心得以及遇到的各种问题,群策群力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
最后,设定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目标,提供物质支持和资金奖励。高职院校应专门划定一部分专项资金,交由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管理、使用,形成“任务分配+评价奖励”的工作格局,从而在保证育人水平稳步提升的同时,调动各育人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构建制度协同机制。多部门协同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一个新生事物,也是一项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工程。在长期的工作中,由于各部门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若想在短时期内让各部门做到整齐划一、协同一致,就离不开制度协同。构建完善的制度协同机制,既可以确保各项教育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为各部门开展具体工作指明方向,也可以为实施有效、及时的监督提供客观标准。高职院校应采取以下措施构建学生教育管理的制度协同机制:
首先,实现督导评价制度的协同。在参考不同院系、专业实际情况的前提下,院校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设定统一的目标和标准,确保各部门、各单位都能紧紧围绕共同的目标、依据共有的标准,投入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
其次,实现奖惩制度的协同。多方协同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有利于育人工作的全面化和精细化,提升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由于具备了统一的目标和标准,院校可据此纠正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错误,使得以后在工作中少走弯路、不出错;同时,据此表彰优秀员工及惩处表现差的员工,以提高教育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最后,实现工作联络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的协同。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涉及多个部门,院校一是建立定期联络制度,便于多方及时交流、互通有无,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建立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使各部门以及工作人员根据各自不同的职责,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高工作实际效果。
3.构建内容协同机制。高职学生教育管理涉及众多部门,而各部门又有自身的工作重点。为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管理内容协同,院校应从思想政治教育、学业教育以及就业教育等几个关键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首先,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这一背景,高职院校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要注重加强业务沟通,定期召开相关会议或专题备课会,分工合作,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完善和优化。
其次,实现学生学业管理协同。这需要调动包括教务处、学生处、院系、校团委、就业处等多个部门的积极性。高职院校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和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打通各部门之间的隔阂与界限,从学校自身实际出发,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设计出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选择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资源。
最后,实现学生就业管理协同。大学生就业既是教育问题,更是民生问题。《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创新学分等多种方式,因地制宜地开展创业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4.构建路径协同机制。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内容十分丰富,牵涉部门较多。正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同问题需要借助不同的方式方法来解决。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具体来说,为构建路径协同机制,高职院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首先,充分利用现有的成熟的教育管理方式,发挥其最大作用,如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等。目前来说,通过课堂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仍是高职院校最常用、最有效的方式,尤其是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而言,课堂教学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具体实施环节,院校可采取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人文素质课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在避免思想政治理论课枯燥、呆板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其次,利用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形成多层次、立体式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当前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方式应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利用新媒体。例如,建立微信群、QQ群,传达各种通知,对学生进行统一管理;借助微博、微信好友、QQ好友等,开展“一对一”个性化教育。这些手段的采用,既可以提升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也迎合了青年学生追求个性、追求效率、追求潮流的心理。
最后,实现专职教育管理队伍与学生管理干部队伍的协同。院校要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打造一支思想觉悟过硬、业务能力强、作风端正的学生干部管理队伍。一方面,严格人员进口关。建立健全学生干部招聘与考核机制,成立相应的招聘领导小组,通过公开笔试与面试,确定最终人选。另一方面,加强岗位监督,明确学生管理干部的工作职责。不能为这些学生管理干部安排与岗位职责不相关的工作事项。此外,还要加强绩效考核。合理安排学生管理干部的工作量,并定期考核,确保奖罚分明,逐步完善优胜劣汰的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1]张莹.管理协同理论下的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思政教育联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1):209-210.
[2]郑吉春,黄荟宇,张超,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优化路径研究——基于协同理论的视角[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0):89-94.
[3]孙建,周举坤.协同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7):21-22.
[4]刘慧.从协同理论的视角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评《协同理论视域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优化研究》[J].新闻与写作,2017(2):121.
[5]高雅,鲁宽民.协同理论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分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10-113.
[6]蔡小葵.协同理论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教育途径探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5):195-196.
[7]吴文浩.基于协同理论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8):81-83.
[8]周倩.协同理论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研究[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2):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