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农村家庭教育融合的策略

2019-01-13王建勋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庭教育融合

王建勋

[摘 要]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三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有效结合起来。那么,怎样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家庭教育,发挥家庭教育的显著作用,为我们当代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考点。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庭教育;融合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环境中,由家長(首先是父母)实施的教育。中华民族家庭教育源远流长,其内容也是丰富多样的,从文献记载来看,我国最早的家庭教育应该始于西周,“岳母刺字”“孟母三迁”等故事,都是良好家庭教育的典范。家庭教育作为一个人一生发展中的重要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农村人口数量约有57661万人,而农村大部分家庭教育没有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好多家长还是采用父辈们当初较为原始的单一、片面的教育方式,他们注重成绩,忽略能力;注重身体,忽略心理;注重眼前,忽略长远……种种错误而陈旧的教育方式导致当前农村家庭教育陷入了本本主义的困境。为了扭转目前农村家庭教育相对落后的现状,笔者尝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农村家庭教育,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作用。

一、用书香校园引导创建书香家庭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要扎实开展“书香校园”创建,大力宣传创建“书香校园”的目的和意义。强化图书室管理,建设校园读书长廊、班级图书角等,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地读好书,时时刻刻都能徜徉在书海里,努力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学校定期开放图书室、阅览室,组织开展师生读书比赛、征文比赛、经典诗文诵读、好书推荐、读书心得展评等活动,共同品味经典,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师生的精神素养。

学校在注重“书香校园”创建的同时,更应该重视“书香家庭”的创建。通过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大力宣传读书的作用。由于有的家长认为课外书是“闲书”,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常常阻止孩子阅读课外书。因此,教师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让他们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向家长推荐好书,建议他们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并写出读书心得,营造家庭浓厚的读书氛围。同时也倡议父母利用节假日多带孩子到图书馆看书,到书店去买书,以提高孩子的阅读量。建议家长在特殊的日子能够将书作为礼物赠送给孩子。学校适时组织开展“亲子共读交流会”,让家长成为读书活动的参与者、受益者。

开展“书香家庭”创建活动,将家庭引入到热爱书籍、享受阅读、热爱母语、享受经典文化的行动中来,让书香时刻滋润孩子心灵。让孩子从“书香家庭”到“书香校园”,再从“书香校园”到“书香社会”,快乐成长之路一路散发书香。

二、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引领作用

目前,大多数农村学校都已成立了家长学校,我们可以利用家长学校,采用多种形式,在家长学校学习内容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家长学校学习教育,提升家长的传统文化素养,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融合,共同对孩子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培育。例如,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等为主题的家庭教育讲座,指导家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相融合,为家长们处理孩子成长中的问题提供新方法、好思路;也可以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家长读书活动,共同阅读中华经典文化方面的书籍,如《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丛书》《中华传统八德诠解丛书》等,用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影响家长,提升家长个人修养,提高家长的育人能力;还可以组织开展家长座谈会,以交流研讨的方式,共同探讨传承中华家国情怀、人格修养、家训家风、家庭伦理观念等方面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家长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增强家长的文化自信,切实实现真正的家校共育,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三、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家长言传身教

“家训,顾名思义就是‘言居家之道,以垂训子孙者”(《辞源》)。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将家庭建设、家教和家风问题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一个个家庭承载着一个个希望。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规矩”,是历代积淀的做人做事准则。人们常说,家风好,养出来的孩子就好。的确,家风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正如春风化雨一般。家风就像一股无形的力量,影响着孩子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每一个家庭要形成良好的家风,就要把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责任,约束自己的行为,用自己良好的言行去影响自己的孩子。学校也可以用主题校会或班团队会的形式,组织开展“我爱我家”实践活动,让学生讲一讲自己家庭的家风家训,提高对家风家训的认识和理解,进而继承和发扬良好的家风家训。

综上所述,要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发展农村家庭教育有机融合,完善农村家庭教育理论知识,丰富教育手段,让农村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直面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接受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终身、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楚廷.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18(3):120-124.

[2]邓桃,谢仁生.优秀传统家训文化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探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9(2):59-62.

[3]傅国亮.新时代对家庭教育有哪些新要求[N].中国教育报,2019-04-04(9).

[4]张少斌.也谈家庭教育的有效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18(30):53-55.

[5]陈茹香.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家庭教育中的作用[J].世纪桥,2016(7):90-91.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农村家庭教育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GS[2019]GHBZX193。

(责任编辑:文宝)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庭教育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