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预习教学的技巧与心得研究
2019-01-13赵梓伶
赵梓伶
【摘要】在初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中,课前预习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能够促使学生在课程开始之前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接下来的学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基于此,本篇文章主要围绕着语文课前预习,对具体的应用方式进行详细的解析,探究相关的实施策略,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最后概括出相应的心得与感受。建立健全的语文预习教学系统,将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有效强化初中阶段语文教学效率,希望可以为教育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预习教学;教学技巧;预习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对于初中的语文学科教学来说,其知识内容主要以语言文字的运用为主,而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预习在其中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学习节点。想要提高预习的效果,教师就应该对学生实施精准的教学指导,学生经过对相关资料的提前预习,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去对课堂知识进行分析与探究,进而促使对将要学习的教学内容能够有一个具体的认知。跟随新课改的逐步完善,教育工作者对于预习教学也开始逐渐重视起来,而依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学生的预习活动中,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给予相应的引导帮助,进而提升预习的质量。
一、创建科学高效的导学案
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是功不可没的。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对学生学习的情况以及学习的意愿充分地进行了解与掌握,运用相较精准科学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依据教学的目的以及学生的自身特征去创建完善的预习学案。与此同时,教师也可扩展知识范围,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素材,引导学生自主独立探索研究,或者是提出一系列相应的提问,引导学生正确思考。运用这样的方式能够节约大部分的时间,同时提升教学效率。教师提前设置预习学案能够促使学生预习效果不断提升,起到了具有针对性的作用。
二、创建预习作业,促进预习成效
对于课堂知识提前预习,这是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的,因此,为了能够促使学生强化预习的效果,教师可展开科学合理的预习设置,特别是预习作业的布置,使学生能够在作业的引导下达到预习效果,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可把分层作业的设置模式引入到预习的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相应的要求。例如对于学习一般的学生而言,在其完成了教师所布置的预习作业后,应该引导其对文章中的写作手法进行体会,而学习较好的学生,教师可将任务的难度提高,指导学生试着掌握了解文章的整体立意。
三、实施互助学习,强化自主巩固学习
培养学生有一个正确对待学习的态度是教师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然而想要提升学习的效率,最关键的路径就是用对方法。以往的教学方式主要就是课前自主预习,课后教师指导复习。由于学生各自的学习能力以及自主性存在些许的差别,所以对课堂教学实施起来具有一定的影响。基于教学的内容多数比较抽象,留给学生实践的时间也不是很多,并且教学内容重复率也比较高,致使学生不能够充分地将学到的知识有效运用,这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阻碍。若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课堂内外辅助学习、以小组探讨的形式进行学习,不但能够把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的展开归纳与总结,并且能够对于重难点的知识进行探讨,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于其中一些应用性较大的问题展开讨论,在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的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并运用到实际中,将课堂中的知识问题转换成实际性的问题,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与运用。例如对于《杜戏》这节内容展开教学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深度体会文章的内容,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作业,使学生主动去了解文章的内容。也可以以师生角色互相转换的形式,使学生依据自己预习的知识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教师的感受,以多角度增加学生认知的宽广性,促使教学的方法能够获得逐渐的完善,激励学生预习的积极性,进而了解到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巩固的关键性。
四、实施预习评价,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的基础体现在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直接途径,教师对于各个教学环节应该以认真严谨的态度进行,保持学生能够主动探索问题的意识,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课堂中主动提出问题,或是教师给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展开探讨,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地给予评价,或赞扬或鼓励,让学生在教师的鞭策下逐渐提升全面性的自主预习。例如教师可以定期组建学生课外互动交流活动,在减少学生日常学习压力的同时增进学生在学习中的感触,重点进行预习的指导。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和同桌展开预习,讨论交流,随后让其中一位同学代表讲述,为学生阐述自身预习学习的有效方式,让学生了解到经过这样的预习方式获得了哪些收获。同时,教师依据学生的交流内容展开最后的概括,从中得出更适合学生的高效预习策略。
五、学生积极探索性引导,提升综合素质
课前自主预习以及课后巩固复习主要就是以语文阅读进行教学的,对知识的掌握主要体现在总结与累积。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内容应与崭新的知识产生明确的对比,进而不断地在对比中学习进步,促使学生经过探讨与互动提高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认知。教师在结束某一节课程的教学时,经过学生对文章的阅读与认知,阐述出其对文章作者整体立意的感受,而学生避免不了会对某一个节点不了解,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学习方式实施探索式学习。对于不同的学生而言,在对问题的理解上也存在一定的不同,要引导学生将这些不同之处在小组中进行探讨,对应相关问题总结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最后教师对各个小组的交流结果实施评价,如此一来,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到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存在哪些欠缺之处,经过表达内心思想观念以及自由的发挥,进而完成充分理解文章中情感意境的目标。这样激励学生积极表述情感,倡导自由发挥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的过程中获得有效的提高。例如在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篇文章进行学习时,学生对作者的写作手法有了具体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将一些英雄典故融入到教学中,比如刘胡兰等等,促使学生自主搜集相应的英雄典故解读,同时让学生在閱读之后将自己的读后感记录下来。主要应该包括:自身思想宗旨、对英雄性格特征的解析、其事迹对社会所带来的影响等。激励学生积极表述读后感受,扩展发挥的空间,本不应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六、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对语文预习教学给予高度关注,对于当下教学方式的欠缺进行充分的解析,创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与方式,进一步提升初中阶段语文预习教学的效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对方式方法进行逐渐的改革与完善,提高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地融入到学习中,促进学生提升预习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赵立香.初中语文有效预习方法的研究[J].华夏教师,2017(14).
[2]冷欢欢.初中语文课前预习指导策略探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