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评弹的艺术特色
2019-01-13曹志槟
曹志槟
(廊坊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苏州评弹发展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现在已经是国内独具民间特色的说唱艺术,对评弹艺术进行研究,不仅能够让更多人了解评弹艺术,还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文化进行弘扬。
一、唱词
作为一种说唱技术,评弹在唱词部分的重点主要在“说”上,其讲究依字行腔,即依据词的音调来进行表演,以形成独特的艺术语言。
(一)软糯婉柔的方言
苏州方言一直是吴语的代表语言之一,其特点是比较软、糯,且大量运用叠词,显得较为口语化,且自带一种强烈的民间世俗气息。
在《沈芳哭更》中,大量苏州话的运用使得人物的形象瞬间变得鲜明起来,沈芳为了分别形容出“大”和“小”的程度,用“蛮蛮大”、“顶顶大”、“勿能再大”以及“一滴滴”、“一屑屑”、“比菜籽还小”等词,不仅在描述之时生动形象,而且使沈芳的人物形象愈加丰满生动,富有情趣。
(二)多样的句式
苏州评弹主要是用于说唱,因此评弹的唱词在趣味的基础之上比较注重语言文字的精炼,具有相对严整的结构形式。苏州唱词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结构形式:
第一种是上下句式,上下句式是苏州唱词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就是将唱词分为上句和下句,每句七字,给人以一种工整的美感。
第二种是凤点头式,和上下句式不同,凤点头式是一句上句和两句下句,三句为一组并配以唱腔进行表演。且相比上下句式,凤点头式要求两句下句尾字要押韵,且统一采用平声韵。
例:《珍珠塔》片段
金丝穿,银线纫,玲珑剔透塔七层。
——《珍珠塔》
第三种是叠句式,叠句式是在一个上句之后叠加了一系列的类似的句子,以加强其情绪的表达。叠句式不同于上下句式和凤点头式的是,它的形式比较自由,并没有严格的字数或者句式控制。
例:《珍珠塔》片段
有志者,事竟成,莫把侄儿太看轻。
韩信苏秦为将相,当初也是苦出身。
——《珍珠塔》
这三种形式是苏州评弹中经常用到的唱词结构形式,三种结构的综合运用不仅使得苏州评弹的唱词形式更加多样化,也使评弹的内涵更加深刻。
二、话本及书调
话本及书调是评弹表演形式的组成成分之一,也是评弹技术的基础。
(一)话本的基本特色
话本最初是在宋朝形成的一种文学体裁,在不断的发展中,话本所被赋予的意义也有所不用,在评弹等说唱艺术中,“话”指故事,“本”即表示一种记录的底本。
评弹主要是以演唱的形式进行流传,而演唱与表演者具有很大的关系,不少表演者都会在表演过程中即兴发挥,尤其是在“噱头”或者“起脚色”方面的变化较大。因此,话本是随着发展不断变化的,每次听都会给听者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特色之三是评话与弹词的结合。传统的评话主要围绕着一些家国之思的主题来展开,如有名的《三国》、《包公》等,其语言大多豪迈,刻画也多是一些侠义忠孝的形象。而弹词则多注重与儿女情长、家庭伦理的内容,如《白蛇传》、《西厢记》等,其语言大多细腻缠绵。二者的结合让评弹话本更为多样。
(二)“书调”音乐特色构成
书调建立在七言上下句的结构形式上的,讲究平仄分明,字正音清,富有一定的灵活性。书调的典型曲式结构是“拖六点七”,一般在下句的第六个字上换以拖腔或者转腔,因此其一般抑扬顿挫,具有一定的韵律之美。评弹以书调为基本唱腔,在后来的发展中又吸收了民间艺术的特色,由于评弹讲唱性的特点较浓,故书调讲究咬字正,吐音清,四声五音平仄尖团分明。其曲调用本嗓演唱,简单朴实,近似吟诵,灵活性、随意性、即兴性强,旋律平淡但变化灵活,能依据唱词的不同内容和感情而变化故而呈现出明显的说唱音乐特征,由于旋律和情感表达都灵活多变,故而书调也被称为“自由调”。除此之外,书调和音乐中常用的终止四六句回归主音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给人以一种不稳定到稳定的感觉。
三、弹唱
评弹表演主要分为唱和弹两部分,唱词部分一般优雅且细腻,意境深远,富有美感,而弹则是在艺人的即兴发挥之下对唱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以增加评弹表演的音乐特性。
(一)优雅细腻的唱
作为一种说唱技术,评弹的故事情节主要以“说”来表示,唱的作用主要是对故事中语言无法表达的情节起到一个渲染的作用,让人物性格更为丰满、故事情节更为顺畅。评弹表演在书调的基础上产生了不同流派的唱腔,不同唱腔以“调”来进行命名(如前方提及的“俞调”、“陈调”等),不同调又具有较大差别。弹唱之时,哝哝细语之间给听众一种重复叠唱的韵律之美,这也是评弹在唱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色。
(二)画龙点睛的弹
唱是评弹中直接的表演形式,对人物、故事的表述十分重要,而相比之下,弹则具有一定的烘托、陪衬的作用,通过弹奏不同的乐器,情感的表达也大有不同,其中评弹表演中主要的乐器是三弦和琵琶。
弹唱在评弹表演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情感渲染以及情节填充上都是不可或缺的。虽然其旋律并不相同,且并没有严格的曲谱,但是正是这样给了表演者大量的发挥空间,演奏者根据自身对唱腔的理解与运用来进行表演,使得旋律和曲调协调一致,更具美感。
苏州评弹发展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其独特的演出方式以及吴语方言的广泛运用使其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评弹艺术的传播,但是同时也最大限度保留了评弹的原貌,其细腻的唱词,软糯的方言,独有的演出形式以及各种幽默的“噱”,无一不吸引着听众朋友的目光,具有极大的文学价值。评弹艺术在新时代中具有了新的发展,其内涵也越来越丰富,不仅不断加入了其它民间地方戏曲的演奏艺术,新时代的音乐元素也逐渐融入苏州评弹之中,使得中弹词的伴奏逐渐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