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本解读中凸显小学语文的本色
2019-01-13冯贤
冯贤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泓口小学,江苏 常州 213300)
在新课程的浪潮冲击下,语文课程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无论从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以及教学体系上,与语文有关的各个枝节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语文课堂也呈现出一片热闹纷繁的景象,但是,这真是理想中语文课堂的样子吗?各项改革的推进,虽然给语文课堂带来了全新的活力,可于此同时,部分观念落后的语文教育者也错误理解了相关教育理念,其并没有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以及语文教育的特性等原始元素出发,导致语文课堂逐步失去了原本的味道。那么,如何才会让语文回归本色,凸显语文味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将从提问环节、动态课堂以及感情朗读等三个方面进行简要的阐述和分析,以供参考。
一、重视提问,让语文回归本色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是惊世佳作,这些文章都是历代先哲文化底蕴的深刻积累,都是他们智慧的结晶,细细品味,文本中的独特韵味已不知不觉侵入脑海。语文教材之所以以阅读教学为基础、为切入点,主要原因就是文本所传达的讯息就是语文的本质所在,也是语文教学的中心要旨所在,而进行有效地提问,就是在一步一步挖掘语文知识的内涵,学生只有教师的指导下对文本进行积极地思考,才能深刻体会到字里行间所传达的本真讯息,这也是让语文回归本色的重要途径。
例如,《四季之美》一文,这篇课文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本具有一定的语言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就可以结合实际阅读内容,利用问题来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走向文本。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就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大家一边阅读课文一边思考问题:这篇课文中,你对四个季节哪个最感兴趣?并主动跟其他人进行分享。同时还要仔细观察,作者究竟使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描写四季的景色呢?有什么突出的特点?”问题一经抛出,学生们纷纷带着疑问走进文本去寻找答案,随着阅读的深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更加透彻。在此基础上,笔者趁热打铁,进一步进行引导“自主勾画文中你最喜欢的一段,说出你喜欢的理由?”课堂的气氛随即达到了高潮,学生纷纷展示自己的答案,如,有的学生就说道:我喜欢第二段,该段生动刻画了夏天夜晚的静谧之美,语文朴实但会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语文教师还可以继续提问,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积极的思考,如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尝试揣测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由简单的文本欣赏一下跨度到对文本的细读和精读,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从而真正做到让语文回归本真。
二、动态课堂,让语文回归本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注重“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构建。打造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有积极的意义,一方面不仅可以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另一方面也让语文课堂彰显了个人特色。因此,日常语文教学中,经常会发生一系列“预料之外”的状况,这其实是动态课堂生成的重要表现,如果语文教师能够利用自己的教学素养将这些“意外”转化成教学惊喜,这对学生的发展大有裨益。
例如,在教学《将相和》这篇课文时,由于这篇课文发生在距离现在较远的时代,具有一定的时代感,学生对这一故事也是爱不释手。结合小学生贪玩好动,喜欢展示自我这一心理特征,笔者就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角色扮演活动,旨在通过游戏娱乐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该故事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具体细节如下:
1.根据学生近期的学习表现以及课堂表现,按照优、中、差三种层次穿插分布的原则,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
2.随后,给学生一段时间去熟读课文中出现的对话,深度揣摩自己角色该有的神情和动作;
3.实际表现过程中,小组成员合理分工,密切配合,最终将整篇故事演绎完毕;
……
按照上述步骤去开展阅读活动,果不其然,课堂上果然也出现了一些“意外”,其中一个小组在准备“荆条”这一道具的过程中,由于扮演廉颇的学生过于粗心,他们准备的“荆条”在表演之前竟然找不到了,虽然没有了这一道具的支撑,但整个表演下来,该同学却显得更加从容和淡定。笔者马上意识到个性化阅读的重要性,于是对该同学提问道:你身上没有荆条,为什么还要做出有荆条的感受,你跟其它学生分享一下。该学生回答道:廉颇乃一代名将,通过文本阅读就可以了解到,廉颇豪气冲天,铁骨铮铮,如果他下定决心去请罪,那么必然是带着满满的诚意去的,所以,我饰演的“他”身上无荆条,但心中有荆条。话音刚落,课堂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有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才有了这课堂预设之外的内容,动态课堂也因此形成。面对学生的个性化表现,教师要重视和关注,适当允许课堂存在适度地“乱”,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本心去理解课文,体会独特的文本情感,这也是回归语文本色的表现之一。
三、重视读写结合,让语文回归本色
阅读和写作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思想也是让课文回归本色的重要方式。在日常阅读教学中,笔者通常会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诵读课文,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大声朗读,充分体会,充分感悟,体会文本中隐藏的情感,随后,再抛出一个与课文有关的话题,让学生随手记录下自己真实的情感,以达到陶冶学生情感,提升其思想品德的目的,从而让语文课堂回归本色。
例如,在教学《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时,首先,笔者引导学生多次朗读与母亲有关的语段,引导学生勾画自己感触最深的词句,随后,笔者抛出问题:家庭生活中你印象最深的场景是什么,随后记录下来。在课文文本的刺激下,学生必然有很多话想要对母亲说,对父亲说,让他们即时进行写作训练,让他们内心的情感迸发出来,已然对文本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和写作水平,另一方面也让语文回归的本真,岂不一举两得。
总之,文本是文章的基本单元,字里行间掩埋着作者的真实情感,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要重视文本解读,尝试多种方式来解读文本,让文本成为一种情感沟通的桥梁,才能让语文课堂回归本真,才能让语文教学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