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促进高中生物学困生转化策略
2019-01-13庄严
庄严
(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辽宁 本溪 117000)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应该坚持因材施教,要求教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明确的掌握,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有效的激发,而且在教学实践当中,优等生并不能代表整个班级的教学效果,需要保证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但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学困生是客观存在的,要求教师对相关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的应用,逐渐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问题,而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通过小组之间的相互影响,更好的帮助学困生进行转化,对学困生学习成绩以及班级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针对相关转化策略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一、通过集体荣誉感进行转化
部分学生在进行生物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习基础较为薄弱,或接收能力有限,往往无法对生物知识进行有效的掌握和应用,从而与其他学生之间产生差距,无法跟上班级的整体步伐,长此以往,这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以及学习积极性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产生破罐破摔的心理,课堂听讲不认真,课后作业不完成,而教师想要对这种现象加以改善,推动学困生的转化,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很难保证转化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对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应用,可以将学困生划分在各个学习小组当中,利用集体荣誉感,激发其好胜心理,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遗传学有关的问题,由学习小组共同解决,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学生都不想拖小组的后腿,会在学习讨论当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思维能力,对相关问题进行全面的思考。而且在所有小组成员都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学困生也会努力将作业完成,通过这种集体荣誉感的影响,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也将得到有效的提升,使学困生的学习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1]。
二、同伴帮扶转化
当然,对于学困生转化来说,仅有学习动机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困生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加上接收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影响,想要对其进行有效的转化,还存在很大的困难,特别是在班级人数较多的情况下,教师无法对全体学生加以顾及,可以对小组合作、相互帮扶的方法加以应用,在进行学习小组划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层次进行科学的划分,确保小组当中能够包含各层次的学生,并引导他们进行相互之间的帮扶,通过共同促进,使学困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例如在对光合作用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以后,教师可以让小组当中的优等生为学困生讲解相关知识,这样既可以让优等生更为透彻的理解相关知识,还能为学困生的学习提供帮助,实现全班同学的共同进步[2]。
三、提升参与度对学困生积极性加以提升
对于学困生转化而言,小组帮扶固然重要,但教师需要注意,不能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积极学习的同时,形成独立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小组划分当中,可以选择学习成绩好且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作为组长,组长在合作学习当中发挥主导者的作用,但不能出现包办和代替的现象,不能让学困生在其中成为附庸或陪衬,导致其无法表达自己的意见。在落实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们的表现,对于学习困难,不敢表达的学生,不管是组长,还是教师都应该对其进行积极的鼓励和帮助,使其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来。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困生对其他学生的发言进行认真的倾听,并要求其他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对学困生的发言进行倾听,然后提出相应的意见,使其学习思路及方法得到有效的优化,进而将相关知识理解和掌握,经过这种反复的帮扶和指导,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而且在经常交流回答的过程中,其思维能力也将变得更为活跃,且更加愿意参与学习活动来表现自我,这对于学困生的转化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3]。
结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对于高中生物学困生的有效转化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能够有效推动高中生物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应用,以此来推动学困生的转化,实现全班同学的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