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肿瘤随访中的应用

2019-01-13任洁西安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2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0期
关键词:癌痛电话肺癌

任洁 西安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21)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分析电话、网络、移动端等不同信息技术在肿瘤随访中的应用,对比患者满意度、生存质量、诊疗效果等,讨论不同信息技术应用的优缺点,旨在总结信息技术在肿瘤随访中的应用效果,推动信息技术在肿瘤随访中的深层次应用。

信息技术是指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与信息相关的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医疗卫生领域的深度应用提供了基础平台,并且融合程度逐步加深,互联网服务呈智慧化和精细化发展。近年,我国总癌症发生率保持增长态势,但癌症死亡率显著降低,2015年癌症患者的5年存活率达到36.9%。癌症患者存活率的提高,突显了定期复查和随访的重要。近些年,肿瘤随访工作中借助电信网络、互联网平台、移动终端等不同的信息技术平台,采用电话随访、网络随访、移动端随访等不同的随访方式,为患者提供了多样的随访服务。

1.电话随访

对肿瘤患者的电话随访是随访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患者出院后,由责任护士为患者建立个人信息档案和随访档案,定期通过电话方式与患者或患者家属联系与交流,随访内容以复诊情况、健康教育、疾病自我管理评估为主。

乔世娜等人对癌痛患者电话随访的应用研究表明,通过电话随访对患者进行宣教,告知规律用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不规律用药可能导致的后果,有利于提高居家癌痛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简单方便的随访手段,系统连贯地随访强化了患者对癌痛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有效的疼痛管理[1]。多项研究表明在放化疗患者中开展的电话随访,提高了患者的知识掌握度,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消除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增强自信心。

但实际工作中,杨俊波等对肺癌手术患者调查发现手术年份越长,电话随访应答率越低,肺癌手术患者电话随访应答率不理想[2]。影响随访质量的因素有患者及家属不理解不配合,电话号码缺陷停机,缺乏规范化随访流程,随访人员缺乏系统培训等。孟晓静等提出应根据不同的疾病采取专科化随访措施,制定专科化的电话随访内容,以满足不同患者不同层次的需求,随访质量的提高依赖于科学的管理体系和方法[3]。

2.基于网络随访系统

随访管理系统通过信息集成平台实现与HIS、CIS、EMR、LIS、PACS等临床信息系统实现数据交互共享,可直接从其他系统中导入患者基本和诊疗信息,为每位患者设定随访方案,实现随访管理、患者管理、数据统计、进度跟踪等功能。随访管理系统的随访方式除电话随访外还扩充了短信随访,可自动向患者发送随访提醒信息和相关疾病和健康信息。

胡翠莲等采用自主开发肺癌随访系统的短信式关键性提醒及系统的电话随访对60例肺癌患者展开调查,结果显示使用肺癌患者随访系统较传统电话随访在回院接受化疗的比率上有显著提高,有助于提高肺癌患者的化疗疗效[4]。

与医院临床信息系统交互的随访系统能直接获取患者的诊疗信息,自动形成随访档案,提高了随访信息建立的准确性,减轻了随访人员的工作量;系统可根据相关病情提示随访内容,增强了随访的针对性,提高患者的有效访问率;系统自动的短信息提示也是随访方式的有效扩充;随访系统对每次随访工作的自动记录和存储,可形成持续的随访追踪,有效实现随访的监控,完善随访管理流程;数据统计功能给随访科研工作提供大数据支持,利于医护人员开展临床科研工作。

3.基于移动端随访系统

目前,许多医院在原有电话随访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微信、QQ、公众号、App等渠道实现患者的随访过程,拓展原有的诊疗服务方式。丁金霞等人借助云随访系统应用云随访App对90例居家癌痛患者进行疼痛管理,通过App提供对患者一对一指导,患者需通过个人端App上传疼痛日记、用药情况、病情变化情况等。研究表明,基于云随访系统对癌痛患者进行居家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满意度,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水平[5]。

侯爽等人在对以微信为媒介的移动医疗的功能研究中提到,随访系统与HIS或EMR系统的整合、患者基础数据的建设是减轻医护人员随访工作的基础,但是医师繁忙的工作降低了对患者病历信息跟踪的主动性[6]。

有研究设计的Web应用程序供术后肺癌患者通过智能手机或个人电脑每周进行一次身体体征自我评估,系统通过收集到的数据自动计算并给医生发送警告邮件,然后医生打电话给患者评估临床状况的准确性,进而指导下一步治疗。该研究表明通过互联网基于自我评估症状的移动健康管理特别是对于那些依从性较强的肿瘤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系统的数据分析能力也降低了医生拨打电话的时间。

通过远程监视和治疗应用程序进行随访研究,患者通过智能手机将症状评分与传感器收集的生理参数传送给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锻炼计划模块通过患者的自评报告和自动监测数据来监控锻炼过程。该研究表明监测仪器的可用性和灵活性使患者更加的自信,患者更期待及时的反馈,智能手机相较于基于Web的门户网站更容易获得健康和恢复的反馈,用户界面更友好,症状监测的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有了积极评价,但临床医生的积极使用也是推进远程治疗的重要保障之一。

4.讨论

可穿戴式设备、远程诊疗和决策支持系统等技术在肿瘤随访中的应用,使随访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和智能化,多篇研究均表明信息技术在肿瘤随访中存在优势,例如持续性的健康教育和指导可提高患者用药依存性和满意度;通过监测设备收集数据完成的健康评估使医生能更准确地指导治疗;智能手机的友好界面促进了患者的参与主动性。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应用对肿瘤随访的方式和效果都有促进的作用。

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有对电话和网络等随访方式研究中发现老年人、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和收入较低的人不太倾向于使用互联网,会影响为医患提供交流平台的在线论坛的使用。另外,虽然信息技术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但是临床医生的积极使用和主动追踪也是保障肿瘤随访效果的必要条件。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肿瘤随访中的应用,促进了多种随访方式的出现,并都获得了良好的随访效果,使得就医成本下降、二次住院率的降低、服药依从性提高等。同时,技术的应用也需要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使肿瘤随访能在技术和制度的双重保障下获得最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癌痛电话肺癌
输尿管瘘并发盆腔脓肿误诊癌痛1例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骨转移癌痛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张 晖
癌痛规范化治疗在老年晚期癌症患者中的作用
家里的电话等
夜半电话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