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2019-01-13王垚辽宁奉天中医院辽宁沈阳110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0期
关键词:椎动脉颈椎病手法

王垚 辽宁奉天中医院 (辽宁 沈阳 1100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10例患者,随机纳入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针灸治疗,研究组予以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接受治疗后的症状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更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手段,可帮助患者控制症状、减轻痛苦,促进颈部功能恢复。

椎动脉型颈椎病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甚至严重者可能因发生猝倒导致更严重后果。在治疗此病方面,帮助患者解除压迫、控制症状,是选择治疗方法的疾病原则[1]。我国中医多种手段广泛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显著。本文分析了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选取2017年的1月~2018年的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10例患者。纳入标准:①患者病情、症状表现与椎动脉型颈椎病相关的诊断标准相符;②患者无针灸与推拿相关禁忌;③患者非其他类型颈椎病。采用随机次序将患者分别纳入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纳入55例患者。研究组中有男性26例,女性29例;年龄30~62岁,平均(45.7±3.8)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3.2±1.1)。对照组中有男性25例,女性30例;年龄30~61岁,平均(45.1±3.6)岁;病程5个月~10年,平均(3.1±1.3)年。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入组患者均是因存在颈性眩晕症状前来就诊,帮助其进行全面检查,掌握其发病情况,了解到其有猝倒史,不少患者存在有交感神经相关症状,通过旋颈试验结果提示为阳性,影像学检查提示存在钩椎关节增生或颈椎节段性不稳;经椎动脉彩超或MRA检查提示第二段椎动脉存在扭曲征或局限性狭窄,综合上述检查结果明确诊断。对照组采用针灸手段治疗,方法如下:取穴:取三阴交、太冲、太溪、颈夹脊、足三里、天柱、风府、风池等穴为主穴;取太阳、大椎、合谷、印堂等穴为配穴。针灸方法:以平补平泻、提插捻转法施针,针刺风池穴时提醒患者将头低下,进针0.8寸,方向为朝向鼻尖;针刺百会穴时顺患者头皮朝后进针,进针1寸;双侧夹脊穴则以直刺方向进针,每次在治疗留针20~30min,每天治疗1次,治疗7d为1个疗程,共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

研究组患者除接受针灸治疗,增加推拿手法治疗,方法如下:指导患者处于坐位并引导其放松身体,首先用拿法帮助患者放松上肢肌肉、上背部、颈肩部,持续数分钟,对其背部左右局部予以缓扣,30下左右,施术者将患者头部用一只手扶住,另一只手将下颚托住,由相反方向通过双手将患者颈部进行左右环转摆动,对两侧桥弓相应的穴位进行按摩,经翳风锁骨上窝处局部同时由胸锁乳突肌局部向而后方实施2~3min的提拉操作。对病患颈项通过一指禅法予以禅推5min,对项韧带实施1min弹拨,对颈部、肩部予以提拉推拿1min,进行左右各次的颈板间摇动。本组患者每天接受推拿治疗1次。

1.3 观察指标

接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相关体征、症状的变化进行观察,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症状评分进行观察。

1.4 疗效评估

综合疗程结束时患者体征、症状改善程度和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量表的评分评估治疗效果:患者在治疗结束后颈椎病体征、症状消失,局部功能恢复正常,功能量表评分上浮90%,评估为治愈;患者在治疗结束后颈椎病体征、症状明显好转,局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功能量表评分有75%以上上浮,评估为显效;患者在治疗结束后颈椎病体征、症状有减轻,存在轻度的颈椎功能障碍,功能量表评分上浮30%,评估为有效;患者相关症状、体征在治疗后无改善,存在较严重功能障碍,评估为无效。

1.5 统计学分析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接受治疗后症状评分

研究组接受治疗后症状评分是(2.7±0.7)分;对照组接受治疗后症状评分是(5.7±1.5)分;研究组接受治疗后的症状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

2.2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经治疗,研究组患者中治愈28例,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是94.55%(52/55);对照组患者中治愈19例,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是83.64%(46/5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常见的颈椎病类型,主要是各种不良习惯使患者的肩颈多处肌群处于长时间且较严重的紧张状态,导致局部发生缺氧、缺血,进而对椎基底动脉造成一定程度压迫,逐渐有供血不足相关的症状产生。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生后,体位性眩晕是主要症状表现,即是在日常患者发生体位改变特别是在扭转头部过程产生眩晕感,一些病情严重的患者往往还存在猝倒风险[2,3]。近些年受到生活压力增加、生活方式变化等饮食影响,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生率有明显增长且呈越来越年轻化发展。在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时,鉴于此病发生、发作均受到椎基底动脉血供不足影响,固采用有效手段缓解局部的压迫是基本原则。西医治疗此病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因此采用西药保守治疗效果并不理想[4]。而采用手术方法治疗会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不利于接受。我国中医无论是对此症的认识还是相应的治疗手段,一直以来均广受认可,中医理论将之归为“眩晕、痹症”范畴,让我能为经脉失养、营卫失调加之湿邪风寒阻滞经络乃此病病机,有多种手段可帮助缓解,其中以针灸、推拿等手段最为常用[5]。通过选取肩颈诸穴并依据辩证理念选取相应

配穴并实施针灸刺激,可抑制局部交感神经,达到减轻血肿、改善缺氧和缺血状态的效果。而推拿手法则能够帮助患者对局部肌群进行放松,缓解痉挛,加快血液循环,促进局部肌群恢复正常的力学平衡。

本文结果提示,研究组接受治疗后的症状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更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充分证明,中医针灸联合手法推拿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手段,可帮助患者控制症状、减轻痛苦,促进颈部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椎动脉颈椎病手法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层递手法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游泳 赶走颈椎病
七步洗手法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