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千阳县奶山羊产业发展现状

2019-01-13文/冯

中国乳业 2019年8期
关键词:奶山羊羊奶全县

文/冯 艳

(千阳县生鲜乳质量检测中心)

奶山羊生产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奶山羊综合经济效益高、羊奶产品多样且具有独特的保健作用,因此在全球很多国家均有较多的饲养量,羊奶产品市场稳定,羊奶产量和奶山羊数量多年来保持稳中有增的态势。本文在全面分析奶山羊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奶山羊产业发展政策和需要加强的研究领域,指出通过充分挖掘奶山羊开发利用潜力,进一步促进奶山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1 发展现状与机遇

1.1 发展现状

千阳县是传统奶山羊养殖县,发展基础良好,种源优势突出。近年来,在省市县各级政策大力支持下,奶山羊养殖逐步转型为规模化养殖,全县建成存栏规模100 只以上的家庭牧场35 个,300 只以上的的规模奶山羊场15 个,1 000 只以上的2 个。引进的奥龙奶山羊快速繁育基地正在抓紧建设。建成机械化挤奶站10 个,乳品加工厂逐步完成技术改良和产品升级,奶山羊产业基础条件逐步提升,生产水平稳步提高,羊乳制品加工产销两旺。截至2019年7月,全县奶山羊存栏3.5 万只,全县平均奶山羊单产水平达到600 千克以上,羊奶产量1万吨,产值约为3 亿元,莎能奶山羊良种供应能力大幅提升。

1.2 发展机遇

奶山羊产业是全省农业农村经济重要支柱,在政策带动下,千阳县奶山羊产业发展势头迅猛、规模快速扩张,良种覆盖面大幅提升。陕西良种奶山羊繁育中心作为“金字招牌”,其供种能力大幅提升。随着羊奶消费增长,带动了养殖效益的同步提高,成为千阳县“搭载式”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通过向贫困户低价提供良种、引导贫困户种植饲草等形式,奶山羊产业已成为千阳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2 发展思路与目标

2.1 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抢抓全省培育千亿级奶山羊全产业链机遇,紧扣莎能奶山羊良种基地县建设,强化科技支撑,坚持做强种源,优化联合扩繁,提升品牌营销,推进绿色养殖,以县种羊场为引领,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以规模养殖为主体,以养殖大户为基础,以莎能奶山羊良种扩繁为重点,加快扩大莎能奶山羊良种产业规模,优化良种质量,举全县之力打造莎能奶山羊良种名县,形成莎能奶山羊良种繁育、技术推广、高端羊乳三个新高地,全产业链发展。

2.2 发展目标

以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为基础,采取分群育种措施,实施十大工程,加快良种扩繁与推广。到2022年,全县奶山羊存栏达到30万只,其中良种羊存栏20 万只,年莎能奶山羊良种供应能力达到10万只;规模养殖率和机械化挤奶率达到70%以上,全县年羊奶产量达到10 万吨,羊乳制品产量达到1 万吨,产值达到20 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奶山羊年产值达到2 万元。力争到2025年,全县奶山羊存栏达到50万只,其中良种羊存栏达到30 万只,羊奶产量达到20 万吨,建成良繁体系健全、种质优化优良、产业链条完备、技术应用先进、羊奶生态高端的莎能奶山羊良种繁育、技术推广、高端羊乳加工三大基地,实现全国奶山羊良种名县目标。

2.3 发展路径

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以规模化养殖为主体,以培育优质良种莎能奶山羊为重点,加快建设县种羊场育种核心群、千只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为主的良种扩繁群,培育300 只以上的适度规模养殖为主的良种基础群,采取“一场一策一方向”措施,引进先进育种新技术,规范风险防控,在全县形成“龙头企业+基地+示范点+农户”的可复制、有序推进的发展方式。

2.4 发展模式

紧扣一个目标——建设全国莎能奶山羊良种基地县,打造奶山羊良种名县。

培育两支队伍——培育1 个产业技术队伍和1 个产业经营管理队伍。

建设三个体系——良种繁育体系、良种鉴定体系、交易推广体系。

形成四种模式——种羊场引领,企业带动,规模场支撑,农户递补。

健全五大中心——繁殖育种、技术服务、科技研发与培训、奶山羊鉴定、生产性能测定五大服务中心。

强化六个统一——统一防疫,统一配种,统一饲料,统一挤奶,统一管理,统一销售。

2.5 养殖模式

2.5.1 规模化养殖模式

以集约化、标准化养殖为特点,大力引进工商资本,建设现代化、智能化莎能奶山羊良种扩繁基地。养殖规模一般为1 000 只以上。

2.5.2 合作社养殖模式

以村级经济合作社为主体,投资建设奶山羊规模养殖场或养殖小区,形成适度规模的莎能奶山羊扩繁场,开展联合育种,培育优质种羊,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养殖规模一般为500~1 000 只。

2.5.3 能人代户发展模式

以适度规模、家庭养殖为特点,由产业能人投资兴办养殖规模为100~500 只的家庭牧场,形成联合育种场,建立规范的饲养管理制度,积极培育养殖专业大户。

2.5.4 分户养殖模式

鼓励广大群众和养殖户,特别是贫困户,以发展增收产业为特点,走分散舍饲养殖道路,形成发展基础。养殖规模一般为10~30 只。

3 发展重点与措施

3.1 建设推广交易平台

引进“互联网+”技术,建设网上莎能奶山羊良种推广交易平台,宣传良种优势,打造产业品牌。建设1 个莎能奶山羊良种交易中心,引入社会中介力量,统一管理,分类销售。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视频网络和数据平台,推进产业向标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形成立体营销网,线上线下互联互通,交易实时跟进,交易平台与良种基地实时连通,促进良种销售。

3.2 产业投资多元化

以市场为导向,广泛引进工商资本和大企业投资建设莎能奶山羊良种扩繁基地、交易平台、产业技术开发、物资服务中心、饲草料配送中心、病死畜及粪污集中处理中心等项目,支持社会自然人、合作社、返乡农民工等建设联合育种场,鼓励产业能人、养殖大户扩大生产规模,建设标准化养殖场、饲草生产基地等。对建设高标准化的养殖场、饲草基地、信息(交易)平台等给予适当补助,引导产业向高效、优质、环境友好方向发展。支持金融机构、保险机构开发手续简便、抵押多样、方式快捷的金融产品、保险产品,实现多渠道融资,促进产业投入不断提升。

3.3 实施十大重点工程

一是县种羊场扩建提升工程;二是良种扩繁基地建设工程;三是奶山羊基础群建设工程;四是良种羊鉴定登记工程;五是技术体系能力提升工程;六是饲草饲料保障提升工程;七是高端羊乳产品开发工程;八是产业品牌建设工程;九是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十是中国莎能奶山羊良种交易中心工程。

4 保障措施与政策

4.1 组织保障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奶山羊产业发展的意见》精神,由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一领导莎能奶山羊良种基地县建设工作,研究制定具体推动措施、协调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分解产业发展重点工作、羊良种基地县建设工作等。领导小组办公室、县畜产局负责产业发展各项工作的推动落实和监督管理。各镇、各职能部门要强化协作,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和资源优势,落实建设任务和服务作用,支持奶山羊良种基地县建设工作。

4.2 政策保障

积极争取全省千亿级奶山羊全产业链发展项目支持,每年落实省级补助资金1 000 万元以上。加大向市政府申请政策支持力度,每年争取市级财政支持300 万元以上。县本级累计安排产业发展扶持资金2 000 万元。统筹使用全县各级与奶山羊产业发展相关项目资金。按照产业发展重点,主要从新建养殖场基础设施、扩建场基础设施改造、良种引进补贴、种群扩繁和良种鉴定登记、防疫及无害化处理设施、粪污集中资源化利用、饲草基地建设等环节重点支持发展。每年具体支持重点和方向、补助标准由县奶山羊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县畜产局根据实际情况负责制定。

4.3 安全保障

按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机制要求,扎实落实“各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和“三级四方”签字制度,推行规模养殖程序化免疫和散养奶山羊春秋两季集中免疫,确保重大动物免疫密度达到100%。发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监测预警机制,强化动物疫情预警,严格执行种用乳用动物相关规定,严防外来疫病传入,确保产业发展安全。

加大羊奶质量安全监管,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建立县、镇、场(站)三级监管工作机制,保障监管工作经费,强化实验室抽样检测,确保生鲜羊乳质量安全。加大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规范病死畜无害化处理,降低动物发病率、死亡率和公共卫生风险。

猜你喜欢

奶山羊羊奶全县
真空结合加热、冷冻浓缩羊奶理化品质分析
基于线粒体DNA D-loop 区序列分析中国及新西兰奶山羊遗传进化关系
世界及我国奶山羊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关中地区规模化奶山羊养殖场机器挤奶现状及建议
羊奶,会喝才更有营养
关中奶山羊良种繁育技术应用现状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卖羊奶的老人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