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沈菊人医案》“气为血帅”理论的运用

2019-01-13阮怀文郭氏清水孟静岩

天津中医药 2019年6期
关键词:血行降气补气

阮怀文 ,郭氏清水 ,孟静岩

(1.越南;2.天津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天津 301617;3.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天津 301617)

沈菊人,字来亨,斋号九峰环翠山房,元和(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清朝咸丰年间,卒于光绪戊寅(1878年)秋,先生“工诗善画,而尤肆力于岐黄,凡经络、脉理、药性、病情,无不讲求而熟悉”(见张良耘序),治病必探究病源,辨证慎思,思必求确,然后处方用药。《沈菊人医案》由沈菊人高足李筱云(字茂才)、吕伯纯(字上舍)选编,其外甥张良耘为之作序,惜未付梓。该书为沈菊人先生临症医案之一部分,分上下两卷。上卷列病症三十五门,下卷列病症二十二门,共收医案四百八十一例。所治病种非常广泛,包括内、外、妇、产、儿、老年、五官、口腔、男性、心理,并辅以针灸、导引等,可见沈菊人先生的医疗技术非常全面[1]。通过3则医案,从气生血、行血、摄血3方面浅谈“气为血帅”理论的临床应用。

1 气生血

(案1)吴。肛痔系湿热下注,大肠之火相激而成,痔坠、下血,湿热迫血下注也。脉见寸关弦象,按之细弱,心肝脾三脏已虚,故时有心宕嘈杂,目眩便溏,心不生血,肝不藏血,脾不统血,血液已亏,法当补益,但肛痔滋水颇多,湿热尚甚,先以清理湿邪,续商进补。黄芩,地榆炭,炙草,归身炭,槐米,赤芍,柿饼炭,川柏,赤小豆。接服黑地黄丸、归脾丸。又:肠痔下血之后自觉痔胀已松,乃湿从血泄之征,治宜益气理湿,气和则湿去,气旺则血生,既夺有形之血,必培无形之气,因气为血帅也。人参,冬术,白芍,茯神,地榆炭,黄芪,炙草,归身,陈皮,桂圆肉(七枚,每包苦参子一粒)[1]。

从整个医案来看,患者的肛痔程度尤为严重,表现为“痔坠、下血”以及“肛痔滋水颇多,湿热尚甚”,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沈菊人选择“先以清理湿邪,续商进补”,稍待急症有所改善后则即刻针对其本因进行治疗。诊其脉则觉“脉见寸关弦象,按之细弱”,标志着“心不生血,肝不藏血,脾不统血,血液已亏”。因“气为血帅”而“气旺则血生,既夺有形之血,必培无形之气”,沈氏随即施以益气生血法。方中施人参、白术、茯神、炙甘草成四君子以健脾益气,使气旺则血生;黄芪与归身合为当归补血汤,能补气生血;白芍入肝、脾经,能补益肝之阴血;茯神、龙眼肉补血养心安神;陈皮理气和胃,防止大量益气补血药滋腻碍胃;地榆炭入肝经,能凉血止血,针对下血而设。全方共奏益气生血,使心气旺而能生血,肝气调则能藏血,脾气健则能统血。

2 气行血

(案19)高。肝木气滞不行,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机失畅,遂致瘀凝肝络,左胁下结聚有形,时时作痛,腹亦痛。室女经阻一载未行。脉象左关弦滞,此肝留有凝瘀,气不宣泄也。近又恶心吐涎沫,厥阴寒浊上逆犯胃。治以泄肝化痰,疏和血气,俾得经行,不致诸证蜂起也。归身,茺蔚子,陈皮,香附,茯苓,炒桃仁,川芎,小青皮,半夏,鳖甲,谷芽[1]。

患者女性而月经一年未见来潮,女子以肝为先天,而肝又主疏泄、调畅气机,沈菊人在医案中指出其主要原因为“肝木气滞不行”,同时明确“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由于“气机失畅”,血行受到阻碍,血运不畅,血液瘀滞停积而为瘀血,由此导致闭经一年。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现因“瘀凝肝络”,使气机运行受阻,不通则痛,因此患者出现一系列伴随症状如左胁下结聚有形,时时作痛,腹亦痛。此外,通过脉诊亦可进一步明确诊断,患者脉象左关弦滞表示“肝留有凝瘀,气不宣泄。”沈菊人选用泄肝化痰,疏和血气等治疗方法,以期“俾得经行,不致诸证蜂起也。”方中当归味甘而重,专能补血,为补血第一药,又长于活血行滞止痛,用治妇女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为君药。茺蔚子,味辛、苦,微寒,具有活血调经,清肝明目的功效;香附能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为妇科调经之要药,如《本草衍义补遗》曰[2]:“香附子,必用童便浸,凡血气药必用之,引至气分而生血,此阳生阴长之义也”;炒桃仁活血祛瘀;川芎行气开郁,活血止痛;鳖甲软坚散结,诸药共凑活血化瘀之功,使地道通而经血潮。为臣药。方中以陈皮、小青皮为佐药发挥其理气健脾、疏肝破气之功,使气行则血行。茯苓、半夏、谷芽则是针对患者“近又恶心吐涎沫”而设。由此可见,沈菊人无论从原因分析还是辨证遣药都本着“气为血帅”的这一理论思想。

3 气摄血

(案14)陆。咳嗽失血,月余未止,劳力即吐。脉形迟滑,中虚,气不摄血。治以益气降气,以气为血帅也。党参、参三七、降香、甜杏仁、茯苓、苏子、炙草、石决明、侧柏、藕节炭、白芍[1]。

在该案中吐血症状出现前,患者已“咳嗽失血,月余未止”,肺络损伤,肺气虚弱,而加之劳累使得气更为耗损。沈菊人凭脉指出其中气虚弱,导致气不摄血,根据“气为血帅”理论,继而施以益气降气法。方中党参、茯苓、炙草健脾益气以摄血;降香、甜杏仁、苏子、石决明降气止咳;侧柏、参三七、藕节炭均有收敛止血之功;白芍敛阴养血。全方以补气摄血与降气止血相结合,最后辅以养血之药来收功,可谓配伍严谨,时时遵循“气为血帅”理论。

4 讨论

通过上述3则医案,可以看出“气为血帅”理论有效地指导中医临床。“气为血帅”强调气对于血的生成、运行、统摄具有重要作用。在临床上治疗一些出血性疾病应结合补气调气药,以达到补气生血、行气活血、补气摄血等目的。此外,如果结合“肛痔案”与“吐血案”来看,补气以生血及摄血可以同时存在,生血中寓有摄血之意,摄血时兼带生血之功,两者相互为用。从“闭经案”来看,气滞则血瘀,在活血之时若加以行气之剂,则气行之时推动血行,起到双管齐下,事半功倍之效。若气滞血瘀日久,则如河道阻塞,在经之液化为离经之血又可导致出血之症。结合3个医案来看,气之生血、行血、摄血为相需为用之体。

猜你喜欢

血行降气补气
紫苏子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油压装置自动补气逻辑的修改与完善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夏季养生 重在补气
ADA、TB-DNA、TB-Ab在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的诊断应用
补气补阴就吃黄精炖瘦肉
治疗小儿肺炎小验方
金黄色葡萄球菌血行感染对外周血血小板数量影响的研究
痰除不尽试试这碗汤
PCT和白介素6对危重患者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的预测价值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