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视域下高校创业孵化园的创新与发展
2019-01-13高维峰
高维峰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的我国人才创业的战略理念。当前高校学生(包括在校生和毕业生)是创业探索的主力军,也是推进我国经济创新发展的骨干力量。作为大学生创业的原发助飞平台,高校的创业孵化园起着培育创业创新理念、提升创业技能素养、提供创业信息流通、整合初始创业资金的功用,能否有效盘活高校各类创业孵化园,并使之服务于大学生的初始创业实践,对高校创业就业工作其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关系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实践成效。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的迅猛发展,为高校创业孵化园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理念更新的可能,因此关注大数据视域下高校创业孵化园的创新发展是今后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高校创业孵化园的发展现实与存在困囿
高校创业孵化园是一种介于市场与企业之间的新型社会经济组织,通过为在校学生创造包括科研、创新创业、商业经营、产品推广等在内的创业活动所需的平台与基础性设施,并借助学校、企业等方的力量,消解或降低大学生初创业的成本和风险,提高其创业成功率和项目成活率,因而是在校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的重要载体。我国以高校为主体的创业孵化园建设经过近20年的探索,在全国各高校已初具规模,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随着项目推进深入,陆续遇到问题,整体发展已至瓶颈期。目前许多高校的创业孵化园存在运行资金短缺、创业项目科技含量低、项目经营利率层次不高、项目转化率低、创业园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来自于多方面因素,并且由于积累的时间较长已经出现连锁性反应,因而单靠传统观念下的解决资金、人力、管理等方面的措施很难得到彻底解决。
以笔者所在河南省的高校创业孵化园发展现实为例,分析创业孵化园发展问题。河南省目前有普通高校120 所,其中,本科院校47 所,专科院校73所(含高职高专),据不完全统计,这些本专科院校中95%以上均创建了创业孵化园并处于运转中。现以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省内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本科院校,以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郑州成功财经学院等优秀的高职高专院校为典型样例进行分析。这些高校的创业孵化园基本上是在校内,依托现有楼宇结构作为创业园区,并通过定期投入资金、增加设施为学生创业提供支持。如河南大学金明校区的大学生创业中心,框架结构2 层,总建筑面积15000m2,内部使用面积达到了7000m2,能提供70 余个创业项目、2000 名以上学生参与企业实践,为孵化园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但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各高校园区同质化发展,导致项目可行性和信息有效性均处于低质化运行,难以提供给学生最需要的技术和信息支持,因而导致园区项目缺乏后续发展动力;二是创业园内师资力量普遍较弱,不仅数量上较少,而且教师素养也无法满足学生创业中的需要;三是创业园运行与管理中信息孤岛化严重,无法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有效流通与合理调配,出现有些项目已经僵死却占据着大量资源,而一些具有较强生机的项目却因前期的各种因素受到限制无法快速成长。这些都决定了当前的高校在创业孵化园建设的经验探索方面亟待改进,单靠传统的单一式管理机制和直线化运行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下一阶段园区发展的需求。目前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创业孵化园区的信息资源科学调配与运用、机制的扩散化发展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因而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创业孵化园创新发展的关键性突破口。
二、大数据对高校创业孵化园创新发展的价值
1.大数据平台在创业领域的总体意义
目前全球都关注于创业平台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如美国麦肯锡研究所于2011年6月公布了《大数据:下一个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前沿》的研究报告,提出“大数据是新时期的基本生活资料和市场要素,重要程度不亚于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它将成为企业提高生产力与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和关键因素”。2012年5月,联合国“全球脉冲”计划发布《大数据:机遇与挑战》报告,阐释大数据带来的机遇、挑战和应用领域,宣告了人类社会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社会生产与人们生活带来了深刻冲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原有的社会结构和相应的社会关系。大数据作为信息时代独一无二的信息传播媒介,已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力量,具有信息量大、覆盖范围广、增长快速、成果转化价值高等特点。大数据开启的不仅是一个信息数据技术化革命,更带来了社会和人类精神世界的思维方式的创新变革,成为人们获得新知识和创造新价值的基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以大数据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成为了当前社会经济价值链的发展根基,今后无论任何行业领域要实现突破性的发展,都必须全方位的借助于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与行情预测,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高校创业教育与实践领域,大数据的作用也十分重要。2016年中国教育大数据研究院公布了“中国教育大数据发展促进计划”,明确提出了利用大数据技术驱动高校智慧教育发展。之后,国内许多地区和高校科研基地都开始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制定教育大数据发展战略,推进教育大数据的资源共享,增强信息化教育治理研究等,以提升就业创业成果。比如广东省在政府主导下已正式启动了首批省级大数据产业园、大数据创业创新孵化园,并计划建设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数据中心,用5年时间打造数据应用先导区。贵州省同阿里巴巴集团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在大数据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创新创业、智慧城市等领域”展开合作。浙江省的多所高校也已依托其科研基地开始了类似的尝试。
2.大数据对高校企业孵化园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
大数据技术及其平台的出现提供了一种根本性的解决思路。即通过信息化技术打通创业孵化园的供给侧短缺的困境,充分利用好高校资金、人才、实验实训基地、技术创新成果资源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等优势,以持续性的动力注入孵化园的运行,实现创业的更高层次发展;同时以数据的强大内引力形成内涵式介入,促进大学生创业理念与素养的提升,进一步推动和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研究,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提供更具实效性的教学方法与工作机制。通过对大数据的跟踪与分析,有效利用和挖掘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大数据中的信息,以算法寻找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对高校创业孵化园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及行为预测,更准确的了解把握大学生创业实时思想动态、基础性知识结构、就业愿景等信息,有的放矢的对创业服务进行调整与改善,提高就业创业教育的实效。 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已经开始了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建设协同创新机制的尝试,力求更加有效的推动高校创业孵化园的发展,提升大学生创业质量。如电子科技大学开办了高校协同创新机制下的本科复合创新型人才培训班;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山东省信息产业协会联合某商业公司合作,依托山东大学创业孵化园创办了“凤岐大学生创业基地”;贵州理工学院与阿里云联合共建了首家基于OTO 模式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技术的“阿里巴巴·贵州理工大数据学院”。这些都是通过与企业或其他平台的协作,以期形成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三方的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态势,实现孵化园创业人才培育新机制的有效探索。所以,未来通过有效利用大数据,是能够而且必然地推动高校创业孵化园的发展,进而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形成社会经济发展一种新的力量增长。
三、大数据对高校创业孵化园治理的助推作用
1.实现信息与资源的高度共享,促进园区项目设置与发展的方向性导引
大数据对高校创业孵化园的信息资源贡献是全方位的,这种数据信息以社会、高校、课程、项目、个人(学生)所产生的数据为基础分布于园区的各个环节,能够形成一个无边界、多资源、全空间的信息生态环境,并实现数据信息的循环反馈,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起到培养作用。特别是在项目的实施阶段,通过大数据在“业务流程”中的体现形成数据的项目化分享,以及有效信息资源的准确送达与传播,这对处于草根阶段的初创业大学生来说是最有意义的资源供给,同时也能够引导大部分学生从纷繁复杂的项目信息选择中找到更适合其发展的初创项目。园区信息与资源共享还包括另一个阶段的信息流动,即园区项目在实施全过程和项目完成阶段的信息反馈与评测,对于过程中出现的经营效率、运作理念、实施步骤、项目效果、利润评判等进行数据化分析,能够得到更为客观和科学的评判,既为本项目的成效作了判定,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创业风险,也提出了项目下一步的实施可能分析,或者更换项目或经营方向的实施可能性,为园区整体项目的孵化率和运行环境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实现大学生个性化、跨领域创业思维与能力的提升
大学生是当前互联网的最主要使用群体,对于互联网下大数据的运行方式和运作流程比其他群体更为熟知,同时对于新生技术具有更强的认知和接受能力,因而应该在大数据发展背景下更主动的调整对大数据的认知和运用,特别是运用大数据技术对自身的就业创业观念、创新能力进行培育。这主要包括个性化素养培育、跨领域能力发展两个方面。首先是要不断提升大学生运用大数据技术的技能,增强自身对于全新的创业环境的适应性和准备度,以更有效的把握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就业和创业机遇。特别是要通过大数据所提供的个体成长背景和知识结构、教育经历等方面分析,明晰自身所具有的技术优势、能力水平和不足,这样才能更为准确的实现创业定位和项目选择,有利于个体阶段性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另一方面,创业的初始阶段对于大学生的社会认知和商业敏感度也是一种考验和适应,对于许多首次踏入创业大潮的学生来说,能够在大数据时代的海量信息中判断和甄别有效信息是实现成功创业的关键,而培养跨领域、宽范围的思维意识和能力结构则是准确选择有效创业信息的知识储备基础,通过不断的预学习,积累互联网信息化、经济、政治、社会发展、文化创新等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对自身创业定位的准确判断和有效选择。
3.以数据信息推进园区双主体的成长,反促创业教育的推进
高校建设创业孵化园的主旨在于通过提供低门槛、高信息化的初始创业平台,为广大有创业志向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机会,促进高校的创业教育、培养广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更全面有效实现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目前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的问题就集中于对接市场需求和职业导向不足,学生很难从单一的校园教育环境中得到实质性的创业经验指导。而借助于大数据的分析与指导,既可以为学生创业提供第一手的丰富信息,又可以从内涵上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项目化学生观念,这种教育成效及其数据化展现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创业教育的教师更好的得到学生教育需求的反馈,从而不断地调整更新其创业教育方案和内容,从长远视角看高校创业孵化园能够持续开展的最恒久内生动力。
四、利用大数据推进高校企业孵化园发展的创新理路
对于高校的创业孵化园来说,信息与知识的获取、项目组织能力的实现、项目转化与成效提取是其创新发展的关键之所在,而这些都可以通过大数据进行培育与提升。这种创新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如何能够通过构建有效的模型,形成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为大数据支持高校创业孵化园提供保障;二是在大数据应用于高校创业孵化园建设过程中,如何做到信息的有效利用,以及“对于有/无效信息的甄别、筛选和分析”,从而为项目的科学运转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1.强化数据治理思维,健全完善高校孵化园数据库
从长期发展来说,数据治理思维是做好创业孵化园的核心内驱力,而健全完善高校孵化园的数据库则能够持续的为园区发展提供导向化支撑。大数据对高校创业孵化园区内项目及其资源的强大数据分析、整合、推演作用,为园区建设相关数据库提供了可能。大数据的特点是其对于数据所含信息的深度化挖掘与析理功能,能够从大量的数据信息中提取有效的价值信息,并反馈于今后的项目创业实践,初创业的大学生可以通过数据治理的成果更为准确和有效的把握创业前景和创业孵化网络构建,提高创业孵化的成功率,这就是数据治理功能的体现。作为反馈式功能的体现,创业孵化园数据库的构建也很有必要,这种数据库不仅仅是学校方的任务,也应该是包括省级数据中心总库和省内各高校的数据分库共同构成一个纵向的数据化网络;同时数据库存的主要内容应当具有人才数据库和创业项目数据库两方面,以形成横向的平台化数据。这样纵横双向的交织就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和高效的创业孵化园数据库,实现持续支撑项目孵化的功能需求,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技术上的足够支持。
2.打造以创客空间为代表的新型创业孵化园运作模式
通过有效分析积极探索大数据技术对于高校创业孵化园的创新发展,实现其在互联网+时代的新突破,为高校创业教育、为大学生创业发展提供新的可供使用的创新思维。2015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众创空间要“有效满足大众创新创业需求、具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在尝试依托大学生创业平台和合作企业联合开展各类创客空间,而大数据平台是各类创客空间的关键性支撑因素,创业孵化园区内的项目初选、筛查,项目有关人员和资源的匹配,项目立项后的孵化与成长,以及后期的利润管理和成果转化,都需要以大数据的配套为基础来实现。同时,创客空间自身还具有门槛不高、管理相对灵活、信息资源更新迅速、成果转化快等特点,与大数据的强大信息功能相融合,为创业孵化园的运行提供十分高效的运作模式,已经成为今后一段时期高校创业孵化园的重要发展趋势。
3.构建孵化园项目信息反馈渠道,提高项目成果转化效率
项目能否顺利高效的实现转化,决定着孵化园的发展长效,而信息的流通与反馈则在项目转化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基于大数据驱动的项目“监控—评估—反馈”化的链式网络信息运行机制,通过数据化分析整合,对科技创业企业在项目孵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数据信息进行监控评估、分析与筛选,并产生更具导向价值的实效性数据用于项目改良与创业环境改善,可以提升科技创业项目的企业孵化成功率。这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在实操层面,不同项目的主体运行形态与所需环境相异,如果要从根本上提升项目转化效率,就必须从资源的整体调配与项目主体的运行机制两方面入手。具体来讲,一方面,高校需要下大力气创制孵化园的创业资源库,依托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接相应的校内服务性机构为创业学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服务。另一方面,高校应在创业教育体系中增强对师生两个群体的大数据技术与相应知识的培育,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大数据认知和运用的素养,同时“鼓励支持研发设计、科技中介、金融服务、中试孵化、成果交易、认证检测等创客服务平台建设”,这是能同时提升教师的大数据教育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大数据创新创业能力的最有效举措。
4.依托大数据导向形成孵化园多方联动机制
这种联动式机制的做法在国内一些地方和高校已经有所尝试,效果尚佳,因此有必要进行更多的思考和实践的探索。这里所指的多方联动机制不仅包括教育系统的各方,更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参与的社会各方力量。高校众创空间“以高等院校为主体,可依托高校‘政产学研金’一体化的平台对政府、企业、金融机构、高校研究院各方面的资源进行整合”,同时可以考虑以灵活的方式引入上述各类机构的派驻,“从而为创业企业提供一体化、全方位的创业服务”。整合的信息资源包括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学生创业企业在政府补贴、贷款、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等。另一方面,要根据高校所在的当地政府所建立的各类创新型企业、具有领先技术的制造业等平台,搭建校、企、生三方的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渠道,以有效推动“当地的制造业企业和面向市场的终端部门延伸到创客空间,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介、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补贴发放等‘一站式’创业服务”。再者,一旦成果转化进入利润分配阶段,学校方要大力协调各主体方(学生为第一主体人、企业与社会团体组织等为第二主体人)的科技成果使用与处置自主权的分配,保证各方的利润有效实现。科研机构与高校的创业孵化平台是创业成果转化的主要完成主体,因此要在股权、收益分配、个人所得税等方面能够依托高校相应机构享受到较好的政策。
五、结语
总体来说,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高校创业孵化园下一阶段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技术和理念上的强有力支持。但同时也要看到,基于大数据应用的高校创业孵化园建设创新探索,是今后发展过程中最大的困难,仍然存在资金投入问题、如何实现资金的有效引入以保证大数据平台的运行和利用问题,还需要今后进行重点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