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2019-01-13陈黎

魅力中国 2019年15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师德职业道德

陈黎

(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或简称师德,是指高校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职业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和遵循的用以调节各种职业关系的道德规范,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道德观念、情操和道德品质等。它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是职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规范。它体现的是教师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具体表现在:教学效果反映了教师敬业的程度,不断完善的专业技能反映社会发展的需求,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反映了教师的责任心的强度等,这些都是作为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与修养。同时也对教师工作起着动力和方向的作用。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与自身的专业成长密切相关,它能不断地促使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改善教学质量从而实现其理想和人生价值。因而才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呼,这本身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社会价值的体现。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教师作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提高民族素质的重大使命。社会越进步教师越受人们的尊重,对师德的要求也就越迫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其对高等教育活动以及社会活动产生了巨大的能动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还有利于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正确处理与学生、学校和社会之间形成的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以及矛盾冲突。第二,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通常会处于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以及矛盾冲突之中,为保证高校教师研究和服务职责的有效履行,就需要在由其科研与服务活动所形成的各种职业关系中确立一种秩序,以明确各种“责、权、利”的关系,这就涉及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第三,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与其所具备的社会道德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职业道德作为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可以促进社会道德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高校教师所具备的社会道德是其职业道德的主要价值来源,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增强高校教师对其职业道德的认知能力与行动能力。

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具体规范内容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部等单位制定并实施《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其实施办法,主要体现在: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六个部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也包括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和为人师表等基本职业道德。其中爱岗敬业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以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廉洁从教为基本要求,热爱学生是核心精髓,为人师表是教师处理职业劳动与自身人格塑造之间关系的准则,是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工作实践中,按照师德的基本内容,努力强化师德意识,实践师德规范,自觉履行教师义务,促进师德水平的提高。

四、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的关系

教师职业道德是职业能力的前提。如果说教师是一颗树,那么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树根,职业能力就是树叶,只有树根扎稳了才能长出茂盛的叶子。如果一个教师没有最基本的职业道德,那么,不管他的能力又多强,他也不会得到学校和家长的认可,相反,他会被社会唾弃。因此,一个好教师必须要先具备职业道德才能使他的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职业能力是职业道德的体现,一棵树的叶子长得茂盛是因为它的根扎得稳,同理,评价一个教师的职业能力时,职业道德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当一个教师被评为优秀榜样时,说明他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这直接体现了他的职业道德较为规范。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是相互依存的,一个优秀的教师离不开规范的职业道德,也离不开较强的教学能力,这两者缺一不可。教师职业道德能促进职业能力的发展,职业能力依赖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并能使其得到更充分的展示。当撇开两者的关系,只发展其中一个时就会断节,无法评论一个教师的优与劣,无法在整体上描述一个教师的综合能力。

五、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政治思想方面。教学中大多数高校教师能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路线、方针,但仍有少数教师在这方面做得不够。部分高校只注重对师资队伍学历、科研能力等方面的考核,轻视了高校教师的思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部分教师只注重自己的科研成果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对时事政治知之甚少。

教书育人方面。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水平人才的社会职责,而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教育方法陈旧、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发展,却不愿接受新鲜事物而墨守陈规,而部分青年教师虽然专业理论扎实,但却放松了对教育内容、教学形式的不断探索,将个人精力主要放在了晋升职称之上,还有部分教师虽然意识到对学生品德培养的重要性,但过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压力使他们无暇与学生产生深入的交流与沟通。

学术科研方面。从整个学科领域来看,学术科研对于学科进步、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仍有部分教师科研意识不强,认为只要教好书、上好课就万事大吉,导致科研能力较弱,无法产出优秀的科研成果;而部分中青年教师在进行学术科研时急功近利,单纯为了评职称讲求速成,因此科研质量也不高;还有少数个别高校教师学术态度不严谨,做出了抄袭剽窃、编造数据等恶劣行径,有违学术道德。

个人修养方面。高校教师的个人修养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维品质。但是部分高校教师不重视为人师表的言行举止,也不看重教学科研时必要的团队协作精神,另有个别教师不能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自己与学生同事领导的人际关系,或高傲不可一世,或焦虑情绪失控,从而给教学科研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六、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制度建设,格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建立培养机制,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对教师健康人格及高尚品德的形成至关重要,师德是教师素质的关键与核心。教师培训中应将师德教育重点突出培训,对于新进青年教师将师德教育作为教师生涯的第一门必修课,对于中老年教师则应更加强调保持已有教师素养、淡泊名利,专心育人;将师德典范,育人楷模凝聚起来,形成一直支高素质的优秀教师团队,并广泛宣传,形成师德浓厚的育人氛围。

2.构建合理的师德考核机制,加强对师德的约束。高校要将师德考核纳入教师考核体系并至首要位置,学校应建立健全一套涵盖专业系统评定、学生家长反馈、教师同事互评、院校监督等方面的完善师德评定机制,严格考核教师师德,对师德低下者实行一票否决,即年度考核、职称晋升、干部竞选等教师评定工作均不予通过,情节严重者应给予相应处分,对师德突出者设置相应奖励机制,以此突出师德培养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性,使广大教师不被利益驱使,在提升自生素质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3.树立严谨的治学精神,端正学术之风。砥砺德行,身正为范,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认真对待教学任务,刻苦钻研,虚心学习,积极进取,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科研水平和教育实践能力。要全面掌握教学规律,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紧跟时代潮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真正从源头端正学风。教育活动要做到求真,就必须有严谨的治学精神,端正学术之风。只有严谨治学才能发挥出教师的真正潜力,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从制度上进行约束与规范,对学术不端行为等现象予以严肃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应该诉诸法律,

4.高校教师要有心怀家国,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高校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忠于教育事业,具有强烈自豪感和责任心,无私奉献。每一个从事教师职业的人都肩负着培养国家栋梁的使命和责任,都应当热爱自己的岗位。爱岗敬业首先是热爱教育事业,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这是教师职业素养的基本规范,要求教师在工作中有进取心、严于律己、培养合格的优秀人才。对工作兢兢业业,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工作责任感是教师爱岗敬业的具体表现,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基本修养,是一种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感。爱岗敬业的另一个表现就是热爱学生,可以完成学生的管理者和服务者的多重角色。热爱学生是忠于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也是对教学对象的尊重。有效的教育取决于师生之间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致力于学生健全人格的构建和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加强沟通。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师德职业道德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新时代高校教师育德能力的提升途径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谈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
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为目的加强中职德育工作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