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与解题能力的方法浅谈

2019-01-13陈锋

魅力中国 2019年15期
关键词:逆向习题思维能力

陈锋

(江西省瑞昌市第八中学,江西 九江 332200)

初中数学的分析与解题能力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只有加强学生的分析与解题能力才能保障初中数学的学习质量。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题能力成为了关键。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教学方法上,所以,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分析与解题能力。以下内容就是对提升分析与解题能力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一、抓好双基训练,注重解题模式的迁移应用

在解答数学题时,解题的过程都是以数学概念为核心解题思想,因此可以看出数学概念的重要性。它是数学教学中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和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点,就必须要分清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产生的关系。初中数学知识丰富多样化,所有习题具有千变万化的特点,如何解题才是学生需要思考的内容。解题离不开数学基础知识的辅助,通过所有基础知识的有效结合,才能达到正确解题的目标。

在数学习题测验练习时,教师需要先把习题进行归整和分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编,使编制出来的教学内容具有趣味性,这种举措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兴趣,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再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运用自身的思维进行分析习题,最后运用数学基础知识的有效结合,达到正确解决的目标[1]。

例如:要在煤矿所在地修建一个供热站,分别向A城和B城供热,要修建在什么位置上,其供热的速度最快?

解法:先作A点关于煤矿H的对称点A/,连接A/B交煤矿线L于C点,则点C是所求供热站建站的位置。这道习题主要利用的是轴对称的含义和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进行解题。

在复习这道习题时,可以把它进行改编,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0,M在CD上,且DM=4,N是AC上的一点,则DN+MN的最小值为多少?

这道习题中,把D和M看成是A城和B城,AC可以看成煤矿线L,由此题可知,D点与AC的对称点是B点,连接BM交AC于点N,那么N就是供热站建站的位置,所以DN+MN的最小值为BM=12。

二、注重变式训练,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运用变式训练教学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数学习题拥有千变万化的特点,所以,学生需要从多个角度和多个方向进行分析,这一过程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也达到了培养分析能力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把一题多解模式进行引导,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提升,还促进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2]。

例如: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以直线X=4为对称轴,而且通过了(2,6)、(7,0)两点,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大胆的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利用多种二次函数解题方式进行解答,从而得到不同的解法。运用不同的解题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达到了教学质量提升的要求。

三、重视执果索因,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把执果索因的思维方法充分运用,可以使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思维是具有双向性的,有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正向推理和逆向推理得到的结果都是相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正向和逆向进行解题,从而能够促进学生的多项思维能力。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执果索因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此方法进行解题,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例如:已知方程5x/(5-x3)+2=(k-k3)/(x-3)+2/(x+3)时不会产生增根,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学生用正向的思维分析:只有最简公分母不为零的情况下,方程才不会产生增根,如果公分母不为零的X有无数个,不可能把所有数值都代入到方程中去得到K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进行思考:为何会产生增根?不会产生的逆向是会产生,把产生增根的情形进行排除,得到的结果是不会产生增根的情况。这种解题方法,使习题的解题过程非常容易。

四、渗透化归思想,培养学生的问题转化意识

运用此思想,可以培养学生把问题进行转化的思想。

例如:在正方形网格内,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ABC的顶点都在格点处,求△ABC的面积。S△ABC=S矩形DEFC- S△ACDS △ ABE- S△ BCF =3×5-0.5×5×2-0.5×3×1-0.5×3×2=5.5。

此例题运用增补的模式,使解题更为直观化,把不规则的多边形面积问题,转变成求矩形面积和几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差,此解题过程较为容易。

解:因△ABC三边长没有具体长度,所以,运用增补矩形的方式,使正确答案容易得到。

五、养成总结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每节课程过后,教师都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知识点,此举措可以使学生更深刻的掌握知识内容。如何总结是关键,需要遵循以下的内容:(1)引导学生回顾解题过程,找出规律。举例来说,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此题的解题过程具有什么样的规律?最关键的知识点在哪里?这种解题方法可以运用到其他类型的习题上吗?教师通过这一系列的提问,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找到规律,并总结出规律,在运用与之相似的题型时,可以有效利用此规律进行解题。(2)利用题目的条件引出更多的条件。此举措是为了挖掘出此习题中含有所有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数学具有千变万化的特点,学生也需要运用灵活的思维进行解题。所以,通过一道习题引出更多类型的习题。常用的变换题目的方法有把条件进行弱化,把条件进行强化,逆向转换,得到结论进行推广,利用条件进行代换。通过习题的变化,学生的灵活性思维得到锻炼,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对于数学题不再产生抗拒的心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质量需要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如何提升是关键。初中数学学习需要学生的思维能够有效发散和扩展,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多种有效的方法进行改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促进了学生的数学分析和解题能力。

猜你喜欢

逆向习题思维能力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逆向而行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培养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天地宽
培养思维能力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