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刺激与表面肌电生物反馈仪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疗效观察
2019-01-13戴文娟赣州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江西赣州341000
戴文娟 赣州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江西 赣州 341000)
内容提要: 目的:观察分析电刺激与表面肌电生物反馈仪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疗效。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72例,选择时间为2018年6月~2019年6月,随机分为一般组(n=36)和观察组(n=36),一般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电刺激与表面肌电生物反馈仪的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抗阻力试验痛、自我疼痛感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与一般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抗阻力试验痛、自我疼痛感评分明显较低,治疗有效率(100.00%)明显更高,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治疗方法,电刺激与表面肌电生物反馈仪联合治疗能显著缓解抗阻力试验痛及自我疼痛感,对治疗有效率进行提高。
软组织是人体皮肤下除骨骼外的组织,主要有肌肉、筋膜、韧带、滑膜、关节囊等,急性软组织损伤部位多是肌肉肌腿的连接处,其出现主要原因是外力作用下的软组织拉伤[1]。其治疗方法多样,电刺激与表面肌电生物反馈仪治疗并不多见,此种方法多用于脑梗阻患者的康复训练,而急性软组织损伤则多是肌肉疲劳引起的,相关研究发现,通过电刺激与表面肌电生物反馈仪治疗,能有效促进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的恢复,呈现出明显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选择了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72例,旨在观察分析电刺激与表面肌电生物反馈仪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疗效,现将内容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一般组(n=36)和观察组(n=36),一般组中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分布在15~38岁,平均(28.41±5.62)岁;病程分布在1~4d,平均(1.82±0.36)d。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分布在17~39岁,平均(27.59±5.33)岁;病程分布在1~3d,平均(1.27±0.84)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被确诊为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治疗依从性较高的患者;本次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软组织损伤时间超过7d的患者;韧带断裂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合并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开放性损伤的患者;合并精神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一般组行常规治疗,主要是局部冷敷,中成药活血化瘀。
观察组行电刺激与表面肌电生物反馈仪的联合治疗,患者首先进行冷敷、加压包扎治疗,加压包扎时间保持在1h以内,冷敷则分不同的时段,冷敷时间为30min。24h后进行电刺激与表面肌电生物反馈仪治疗,首先沿着肌肉走形方向将治疗仪的电极片贴在患者受伤部位10~15cm左右,将耦合剂涂抹在超声波治疗仪的探头上,在受伤部位的皮肤上滑动,将电流强度设置为0~100mA,频率设置为25~75Hz,治疗程度以患者感到针刺感、受伤部位肌肉收缩为宜,每次治疗时间为14min,每天治疗1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抗阻力试验痛、自我疼痛感评分及临床疗效,抗阻力试验痛、自我疼痛感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分。临床疗效判断标准如下:(1)痊愈:治疗后局部肿胀、疼痛、压痛等临床症状消失,无功能障碍,不影响正常生活。(2)好转:治疗后局部肿胀、疼痛、压痛等临床症状显著消失,活动时会出现轻微的疼痛感,睡眠质量受到轻微影响。(3)无效:治疗后上述指标无改善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分析
实验以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使用χ2进行统计学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使用t值进行统计学检验,P<0.05代表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抗阻力试验痛、自我疼痛感评分观察
一般组患者的抗阻力试验痛评分为(3.64±1.01)分,自我疼痛感评分为(3.72±1.34);观察组患者的抗阻力试验痛评分为(1.13±0.58)分,自我疼痛感评分为(1.09±0.82),与一般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抗阻力试验痛、自我疼痛感评分明显较低,差异性显著(t=12.9305,10.0446,P=0.0000,0.0000)。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一般组治疗后痊愈的共15例,好转的共16例,无效的共5例,治疗有效率为86.11%(31例);观察组治疗后痊愈的共22例,好转的共14例,无治疗无效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00.00%(36例),与一般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差异性显著(χ²=5.3731,P=0.0204)。
3.讨论
相关研究发现,通过电刺激治疗,能在局部软组织退化和病变的恢复过程中发挥促进作用,在治疗时会让肌肉呈现出节律性的收缩,对肌肉营养和血液循环进行改善,促进淋巴和静脉的回流[2]。超声波则发挥细微按摩的效果,能有效改善淋巴和血液的循环,组织再生能力得到增强,且治疗效果显著,此外还能促进患者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肌肉组织的营养成分[3]。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仪作为生物反馈疗法,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因神经肌肉损伤导致的吞咽功能障碍、二便失禁及脑卒中等疾病,较少应用在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表面肌电生物反馈仪对患者的肌电信息进行获取并转化,向患者反馈出能够被认知的信号,让患者可对生理活动进行有意识的控制,实现机体功能调整的目的,促进患者的恢复[4]。其作用机制是将一定强度的低频脉冲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机理形成电刺激,作用于患者的受伤部位,让肌肉保持松弛或紧张的状态,对肌肉的功能进行有效训练和改善,从而恢复正常的肌肉运动功能。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的一大临床表现就是软组织疼痛,会影响到患者的睡眠质量及日常生活,通过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让患者适当减少肌肉活动,学会如何放松肌肉,达到缓解疼痛感的效果,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5]。本研究中,与一般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抗阻力试验痛、自我疼痛感评分明显较低,治疗有效率(100.00%)明显更高,差异性显著(P<0.05)。可见电刺激与表面肌电生物反馈仪能在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的治疗中发挥较为明显的作用,不仅能缓解疼痛感,还能提高治疗有效率,从而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
综上所述,相比于常规治疗方法,电刺激与表面肌电生物反馈仪联合治疗能显著缓解抗阻力试验痛及自我疼痛感,对治疗有效率进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