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公共实训中心(基地)建设运行的挑战与创新

2019-01-13周红莉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基地实训中心

郑 莹 周红莉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0)

2006年,中办国办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第一次正式提出“公共实训基地”的概念。200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功能定位和建设模式等当前,公共实训中心逐一进行阐述和规范,至此,公共实训中心(基地)的建设发展迈入正轨。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的基地、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重要平台、开展社区教育和服务的窗口,以及推动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手段。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研究高职院校公共实训中心(基地)的建设现状、面临的挑战和实践探索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公共实训中心(基地)建设的现状

公共实训中心(基地)是依托中心城市建设和资源分布情况,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精准对接地方产业特色,联合高职院校、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多方共建共享的实训平台。近年来,已在多个城市、职业院校生根发芽,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创新,突出多元投入、市场化运作和开放共享等特色。了解现阶段高职院校公共实训中心(基地)的建设理念、功能定位和运行方式,能够为逐步形成国家级公共实训基地网络体系提供参考意见。

1.公共实训中心(基地)的建设理念

(1)面向社会发展:公共性与示范性

由政府统筹规划、校企共建共享和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等一系列特征决定了公共实训中心(基地)的公共属性,其服务对象和运行方式区别于其他商业化平台,具有公益性质。公共实训中心(基地)以高职院校为重要载体,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重视教学环境企业化、教学内容生产化、教学评价多元化和开发创新性实训教材等内涵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面向产业结构:适用性与先进性

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框架下,公共实训中心(基地)强调专业(群)与产业(链)精准对接,重视具体实训项目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技术匹配适应。作为政校行企合作培养人才的着力点,公共实训中心(基地)以参与主体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在实训理念的前瞻性、实训设施设备的高水平和实训环境的真实性等方面体现先进性,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服务实践平台。

(3)面向参与主体:开放性与共享性

统筹不同利益主体的优势资源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公共实训中心(基地)需考虑参与各方的预期目标和发展规划,具备开放包容的进入机制和成果共享的分配机制。政府、企业、行业和职业院校等相关主体要求公共实训中心(基地)在技术人才培养、企业技能培训、专利研发转化、技能鉴定服务和承办技能大赛等方面发挥作用,从而实现资源的高度整合和共享,满足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2.公共实训中心(基地)的功能定位

坚持公共性与示范性、实用性与先进性、开放性与共享性,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正成为公共实训中心(基地)建设的战略方向,打造集教学、生产、培训、鉴定、科研等功能为一体的公共实训中心(基地)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公共实训中心(基地)具备以下多重功能:综合学校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培养特点,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在校学生、企业员工等所有社会劳动者,拓宽各级各类培训渠道;根据专业(群)设置与职业岗位要求,提供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认证服务;重视应用型研究和科技成果孵化,促进科研专利研发与转化效率;承办国家级、省级和行业技能大赛,进行各类竞赛的赛前培训、赛后实习、大赛成果转化等,将高职院校公共实训中心(基地)建设成为技术咨询、服务和推广的集散地。

3.公共实训中心(基地)的运作方式

公共实训中心(基地)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是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和利益共享的重要途径。从运作方式看,我国公共实训中心(基地)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依托共建型、统筹共享型和园区服务型。

(1)依托共建型

依托共建型的公共实训中心(基地)由政府和学校共同投资或管理,依托高职院校的实训场地和人员配置而建设运行,为企事业单位、职业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等提供人才培养和社会培训等服务。典型代表为绍兴市公共实训基地和青岛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例如由绍兴市人民政府和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出资建立的绍兴市公共实训基地,在当地政府部门的管理下,该基地采用“学校+基地”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两种模式紧密结合的运行与管理机制。

(2)统筹共享型

统筹共享型的公共实训中心(基地)主要是政府统一规划、出资和建设,一般由职业培训指导中心或公共实训管理服务中心等配套机构专门负责实训中心(基地)的运作管理。典型代表为上海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中心和深圳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管理服务中心。此类公共实训中心(基地)均面向高职院校、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等单位免费开放,强调公共性和公益性,不以营利为目的,通过使用单位自带基本耗材或收取原料费用等方式分担训练成本,维持正常运营。

(3)园区服务型

园区服务型的公共实训中心(基地)是依托当地职教园,将园区内职业院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统筹并规划建设,主要对接区域主导产业结构,集聚资源打造公共实训中心(基地)。典型代表为无锡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管理服务中心和常州科教城现代工业中心共享实训基地。此类公共实训中心(基地)对园区内的职业院校和中小型企业提供免费实训服务,同时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为其他单位提供实训服务来补偿公共实训中心(基地)的正常运营费用。

二、高职院校公共实训中心(基地)面临的挑战

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新技术、新业态为特点的新经济触发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岗位需求变化等一系列连锁反应,传统人才观、能力观等受到来自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冲击与挑战。高职院校公共实训中心(基地)是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的先行实验区,需要直面社会经济和产业需求的不断变化。为有效深化“引企入教”,促进资源开放共享,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技术人才素质,高职院校公共实训中心(基地)建设正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与挑战。

1.保障制度设计尚未完善

2018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组合投融资支持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社会〔2018〕1464号)强调在拓宽投融资渠道的基础上引导政校行企各方全面加强合作。因此,对参与各方的法律关系、权责职能和功能定位等做出制度性的规定是公共实训中心(基地)建设发展的前提条件。此外,在项目立项阶段的选址征地、评估遴选和设备采购等也需要科学规划和政策支持;在运营维护阶段,设备利用、经费落实和资金使用等日常管理同样需要有效的管理办法和配套措施。一系列相关保障制度的制定与完善将有助于公共实训中心(基地)充分发挥其多重职能,进而实现健康有序发展。

2.精准对接产业有待提高

战略新兴产业的飞速发展与科技发明的成果应用等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公共实训中心(基地)的功能定位决定了要将高职院校的专业(群)设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等有机结合起来。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载体,公共实训中心(基地)需要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精准对接产业结构布局,提高企业参与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积极性,实现政校行企多方共建共享共赢。

3.信息化管理手段急需更新

信息技术革命和互联网的到来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高职院校实验实训设备、专业仪器等基础教学设施的进步,要求与之相匹配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在公共实训中心(基地)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不仅能够实时了解使用情况,提高利用效率,实现动态管理;也能及时对接产业新工艺、新技术,更新实训实验设备。为确保公共实训中心(基地)的日常运行与维护,无论是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还是原设备的改造升级,都需要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让有限的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

4.实训文化建设亟待加强

实践教学模式的特性要求实训文化建设重视真实生产场景的教学环境,可通过张贴安全守则、操作流程与规范等形式营造企业工作环境。同时,公共实训中心(基地)扎根于校园环境中,必然会受到校风、教风和学风等校园文化氛围的影响。庄三舵等学者将“实训文化”界定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融合,形成的创新文化,具有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双重性”。如何丰富和完善实训文化的精神内涵,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各项管理规定内化于心,这是实训文化建设需要深入研究的。

三、高职院校公共实训中心(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面向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和产业布局结构调整,规划和建设高职院校公共实训中心(基地)既符合社会各个层面的普遍需要,也符合增强职业教育辐射、集聚和服务社会的功能需要;不仅有利于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行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的均衡协调,还对于促进广泛就业与再就业、保持职业教育的发展活力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立足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建成先进制造技术及检测公共实训中心、电工电子公共实训中心、艺术类公共实训中心、公共计算机中心、生态环境虚拟现实教学中心和VR旅游仿真体验中心等。研究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典型做法,可为高职院校公共实训中心(基地)的建设和推广提供创新性发展理念与思路。

1.制定相关管理办法,提供指引和保障

依据《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广东省高职教育公共实训中心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关于做好2017年省高职教育公共实训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学校制定并完善了《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实训中心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规范公共实训中心项目建设工作流程,加强项目实施管理。从管理职责、申报立项、资金管理、检查验收等方面出发,确保公共实训中心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安全和正常运行,也为后续的操作性和保障性措施提供政策文件依据。

2.依托区域产业布局,整合优化实训资源

学校立足自身办学定位,依托珠三角地区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深层次挖掘校企合作模式。根据“以专业、学科、二级学院或学科类别为整体在同一校区相对集中的功能布局”的原则,将广州校区定位为“大文科校区”,文科、艺术类专业面向广州现代服务业;南海校区定位为“大工科校区”,面向珠江西岸高端制造业。在此基础上整合优化两校区实训资源,科学统筹实训教学场地资源,大力推进公共实训中心(基地)建设。不仅对功能单一、利用率低的实训室进行优化,也兼顾合并二级学院之间相同或类似的实验实训室,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利用率,提高投资效益。

3.跨院系整合资源,统筹实训教学场地

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等技术,模拟真实生产环节,学校建设了生态环境虚拟现实教学中心和VR旅游仿真体验中心,分别服务于南海校区和广州校区。其中,生态环境虚拟现实教学中心供食品、轻化、机电、汽车、信息和环境等6个工科学院共享使用,搭建了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系统,建成了9 个虚拟仿真实训项目;VR 旅游仿真体验中心供财贸、外语、艺术和管理等4个文科学院共享使用,提供旅游、物流、教育等9个行业的VR资源。此外,依托广东轻工职业教育集团、南海职业教育政校行企协同创新联盟等产教融合平台,践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在课程计划中引入真实项目,设计以典型产品为导向的教学项目,围绕从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开展教学。

4.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智能化管理

作为全国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学校在整合优化两校区实训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统筹规划管理、设置门禁系统和打造实验实训室智能化管理平台等信息化技术管理,使公共实训中心(基地)使用手续更加便捷。在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方面,推动人性化信息平台技术的改进与提高,构建集合专业优势互补的实训共享平台,共享实验实训室、科研仪器与设备,实现资源无界化。建立激励和调控机制,使学校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开放共享水平进一步提高,推进学校公共实训服务体系建设。

5.融入专业环境特色,重视实训文化建设

从“厂中校”“校中厂”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到公共实训中心(基地)文化建设,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强调真实生产环境与校园文化氛围的对接与融合。基于高职院校公共实训中心(基地)容易出现重技术技能培训轻人文素质培养、企业文化的缺位或表面化等问题,学校将轻工特色文化融入实训文化建设,例如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开展古树名木保护、虚拟仿真等实践教学,在南海校区建设“全景式”园林文化育人基地,以校园环境绿化相结合,打造不同园林文化主题实践教学基地和生态文化实践教学基地,与专业群协同实现环境育人。

自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 号中首次提出“建设公益性实训基地”,公共实训中心(基地)的建设发展经历了规模发展、统筹规划等阶段。社会环境与经济形势瞬息万变,产业格局的变化对高职院校公共实训中心(基地)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面对建设重复率高、利用率低,造成资源资金浪费等问题,公共实训中心(基地)如何与时俱进地深化产教融合、开展社会服务还有待深入探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厘清相关主体权责分工。协调公共实训中心(基地)的多方主体、多方共享、多方治理的格局。多方参与主体不仅包括来自校外的政府、行业和企业,还包括校内的实训主管部门和各专业院系。依托实训平台,创新管理与运行机制,提高设备利用效率,实施实验实训室及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式管理。第二,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公共实训中心(基地)进行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是关键,校企合作共建共享也包括教师团队之间的互通和组合,引进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或对专职实训教师进行培训均是补充“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方式。第三,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高职院校只有提高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主动在技术人才和技术研发中服务企业,才能顺利获得企业对共育技术型人才的支持,校企合作才能取得实质性推进,以此建设互惠互利的长效运营机制。第四,重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公共实训中心(基地)的人才培养不仅做到教、学、做、考一体化,更要鼓励培训学员使用新技术、新方法达到新目标,通过创新创造价值。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入公共实训中心(基地)的内涵建设中。第五,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引入第三方考核评价,从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对公共实训中心(基地)进行多维度的评价,以此补充和完善保障性制度,促进公共实训中心(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综合效益。

猜你喜欢

基地实训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我的基地我的连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