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问题分析
2019-01-13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城关第六小学李兴平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城关第六小学 李兴平
小学语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最为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要促进学生学习成绩和语文综合素养全面提升,更要在语文教学中良好实现情感教育实效,满足新时期素质教育教学要求。以下即是对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的具体策略探究。
一、结合教材内容,构建教育课堂情境
教师通过结合教材内容构建情感教育课堂情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更能实现语文情感教育实效。
例如,教师在讲授到《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节时,就可以通过结合教材内容构建情感教育课堂情境。首先,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一些发生地震灾害时的实例图片悬挂在讲台前方,其中有街道、建筑物大面积倒塌、学校里的孩子被坍塌的建筑物掩盖在废墟下、焦急等待救援的人们等等真实图片,以此唤起学生与课文中人物的强烈情感共鸣。随后,教师引领学生进行了一遍课文诵读,并要求学生再自行深度阅读课文,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带着情感去了解文中主要讲述内容以及深刻感受父亲对于儿子的坚定父爱、儿子对于父亲无比的信任。在阅读结束后,教师怀着深沉忧伤的自然情感去解析课文内容,这种情绪也深深感染着学生。教师讲到:“同学们,大家对课文内容有了详尽了解认知。文中这场地震是在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的,总计有约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各种程度的身心伤害。但是在地震发生后,也涌现了一对父与子之间最让人感动的坚定父子之情”。伴随着教师饱含情感的课文讲解以及课堂情境,使学生们深刻体会到地震灾害前人们的无助以及灾害爆发时最平凡又伟大的父子之情。课堂尾声,教师给学生布置了题目为《生活中平凡的爱》写作任务。让学生去体会挖掘实际生活中那些平凡又伟大的爱,更好的促进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教师通过结合课文内容构建对应情感情境,不仅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更能实现语文情感教育实效。
二、开展角色扮演,促进情感教学实效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角色扮演形式充分促进语文情感教学实效。
例如,教师在讲解《落花生》这一课节时,就通过角色扮演的互动教学模式,来体现学生教学主体地位,促进语文情感教育实效。首先,教师分别选取了5位同学扮演课文中的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和第一人称‘我’的角色,并将课前准备好的带壳花生分发给了他们。随后,引领学生诵读全篇课文,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学生阅读结束后,角色扮演环节开始啦。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时,认真观察着手里的花生,完全投入到了角色情感世界中,良好演绎了课文内容。通过这种角色扮演教学形式,学生了解到花生诸多好处,更意识到不要做只讲体面却不能帮助别人的人,要做有用的人。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语文综合素养,实现了良好的情感教育实效。
三、拓展情感教学路径,达成情感教学目标
教师要积极转换教学理念,重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以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达成情感教育教学目标。
例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将学生的课堂反应及课文内容中的情感难点整理成笔记形式,自行钻研提升或与同事进行深度探讨活动,一起共同交流学习,集思广益、以更好的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达成语文情感教学实效。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购买阅读部分国内外优秀情感教学书籍资料,或借助网络平台学习借鉴先进的情感教育经验范例,全面提升自己的情感教学水平,实现语文教学实效。
四、应用多媒体播放,提升情感教育实效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应用多媒体播放形式,促进提升情感教育实效。
例如,在讲解《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节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激发学生强烈情感共鸣,实现情感教学实效。首先,教师引领学生进行课文诵读,帮助学生加深课文印象。紧接着,要求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并对课文内容和作者表达意图有深刻认识理解。待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开始播放课前预选的视频影像。观看过程中,有的学生激动的攥紧了拳头,有的眼圈红了,还有的紧紧的盯着视频,强烈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情绪高昂、激动。通过多媒体形式引发情感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掌握课堂内容,更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民族情怀,实现了语文情感教育实效。
【结 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阐述了小学语文情感教学具体策略探究。新时期形势下,语文教师要积极转换教学理念,结合教材内容,以多元化教学形式将情感教育有效融入到语文教学活动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更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升了语文情感教育教学实效。希望能给各位教师同行起到微薄借鉴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