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命化教育”途径
2019-01-13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吕墅中学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吕墅中学 吴 燕
一、语文教育对生命教育的意义
(一)语文教学认识生命
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对学生性格和人格的塑造,是学生认识生命的重要举措。初中生在语文课外阅读、诵读过程中强化他们对生命的认知。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学,让学生用心领悟文章中生命的意义,从语文教学中慢慢地体会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比如说,古诗词《离离原上草》大家都不陌生,这首诗就是讲授了野草生命的顽强力,野火烧了一遍又一遍,都将野草消灭不了,到了春天的时候,野草照样从地下长了出来,让学生通过诗歌的诵读感悟生命力的顽强。
(二)语文教学基于生命
语文教学中加入和渗透生命教学的内容,这种教学模式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在这种教学模式引导下,学生的各个器官可以充分应用起来,释放了学生在学习上的压力,尊重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将生命教育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对生命教育的内容,语文老师的引导也很关键,在初中比较有名的文章中,如胡适的《我的母亲》、朱自清的《背影》,都是很好的对生命教育的名篇。
(三)语文教学健全人格
健全的人格应该是素质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就是要求学生能做到全面发展。其它学科也许会多少会压制人的不同方面的欲望,导致学生不能全面健康地发展。但是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性,不会局限于发展人格的某一方面,是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官能力和人文素养,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和性格的全面发展。
二、语文教育中实施生命教育策略
(一)创设生命情境,阅读生命灿烂
语文是一门阅读性很强的学科,文章是由语言所组成的,但这绝不是文字的简单堆积,文章中每个字词中都透露出对生命教育的渗透,学生可以阅读文章来感受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生命意识和生命力,使之对学生也有所感悟。初中老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可以先让学生自由地阅读文章,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个初步了解,然后让学生在阅读中带着感情,慢慢体验文中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比如,在教授《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节课时,老师可以先带领学生阅读。然后让学生自由阅读,并同时可以播放相应的背景音乐,如《爱的奉献》,在背景音乐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的感受会更加深刻,学生就会很快领悟生命的珍贵。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能自然地感受到生命的教育,使得他们在与文章共鸣中品味生命的顽强和灿烂。
(二)学生合作学习,品味生命价值
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已经不是单人学习阶段,而是处于在老师引导下的对生命教育有效组织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体会到生命教育中的珍贵。老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将学生组织在一块,让学生在语文文章中探究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意义,以此来解决在语文教学活动渗透生命教育中出现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的问题。在初三年级《孔乙己》这篇文章讲授时,老师可以有针对性首先提出一系列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如“孔乙己为什么会被众人取笑”、“鲁迅写《孔乙己》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以这些问题为引导,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具有深度的讨论。学生在探究孔乙己生存的社会背景后,对当时社会中的种种弊端就会有一个具体的认知,从而对生命有了敬畏之心,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三)参加课外活动,感悟生命意义
语文的课外活动对于渗透生命教育也是很有帮助的,当然这种活动中安全性是不可忽视的。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有意义的事情,考虑问题不能出现极端,不能妄自菲薄,时刻对生命的有个客观性的评价。例如,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安全教学的培训讲座,让学生参与其中。邀请警察开展交通安全讲座或者生命安全防护知识讲座,引起学生对珍惜生命的重视。通过生命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对生命深度的认知。同时开展阅读活动,尽可能地领悟生命的意义,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感受到生命教育活动的真谛。老师有目的地开展一些生命教育的课外实践活动,这是很有必要的。
【结 语】
可以看出,语文教学只是作为生命教育的一个活动载体,语文老师为了实现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更好地融入生命教育内容,就需要深度挖掘语文文章中的内涵意义,让每名学生充分领悟生命的珍贵。老师在生命教育中让学生感知生命的美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时刻对生命保持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