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思想指导下的班主任管理工作
2019-01-13孟小花
孟小花
(甘肃省和政县龙泉小学,甘肃 和政 731200)
一、我国现阶段小学班级管理现状
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启蒙教育是我国所有教育程序的最重要基础,小学学习生活是学生学习生涯发展的第一步。进入小学后,校园成为小学生自立学习与生活的地方,班级则成为了其活动的重要单元,班主任成为班级小社会的领导者。
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改革继续深入展开,教育对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在我国各地区小学学校班主任教育实践中,班级管理工作因其各方面的复杂因素仍旧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班级管理重心有偏差。在我国现阶段,虽然小学班主任对小学生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大部分学校的班级管理模式仍旧是比较传统的班主任中心模式。为了追求更便利的管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往往更希望小学生在生活与学习过程中的行为活动都处于一种有序的合乎班主任制定的规范之内,导致小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受到抑制进而影响全面的身心发展。这种管理重心的偏差也不符合我国现代教育的班级管理要求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其次,班级管理内容不集中。现代教育要求班级管理要围绕学生需要进行工作的编排与设置,而在我国现阶段的大部分小学学校中,部分班主任管理方式仍旧漫无目的,没有突出,没有重点。
二、人本主义思路引入小学班级管理的必要性
班主任作为班级单元的领导者,不仅在小学生人格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对于联系学校与学生以及学校与家长的关系也起到重要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我国新课改文件明确指出,学校教育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发展需求,这便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即人本主义。对于处于学生个性养成重要时期的小学教育阶段来说,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要求更应如此。只有在人本主义的基础上进行小学生的班级管理工作,才能够真正地释放小学生能力与天性,培养其各自的独特性格与过人方面,为祖国的未来人才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小学班主任管理人本主义思路应用
人本主义班级管理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要求小学班级的核心部分即班级主任能够做到合理安排教学与教育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扮演多种不同角色,以达到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最终目的。基于实践角度,人本主义指导下的小学班级管理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进行。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人本主义在小学管理工作中,不仅要求一切管理工作以小学生为主,还要求班主任能够真正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小学初次离开家庭的襁褓,对于学校和外界未免会有畏惧心理,在小学生活中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各种问题,严重者还会出现厌学情绪,需要班主任无微不至的呵护与关爱。因此,在班级管理活动中,班主任不仅需要在班级活动中密切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心理状况及行为表现,还应当以平等的身份看待小学生,用交朋友的方式与其拉近距离,使其快速适应小学生活并进而营造一种师生和谐、愉快的班级氛围,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小学生才能在全方面健康成长。
(二)丰富班级活动
另外,小学生性格天真烂漫,对学校生活充满好奇与渴望,对班级活动的要求也较一般学生更高。在人本主义指导下,小学班级活动设置不仅要更加丰富多彩,还需要足够有趣能够吸引小学生的兴趣,激发其创造性与想象,更需要给予每个小学生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以培养其学习生活的热情与自信。基于此,以下一些活动可以参考。
第一,主题班会活动。每逢一些重大节日时,班主任可以以节日精神为主题引导小学生进行一堂以德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比如建军节时,布置作业让小学生回家向长辈了解军队知识及我国军队的功绩,在班会上为大家介绍解释等,这种方法既能够提高小学生复述能力,又能够锻炼其讲话方式,提高自信心。
其次,实地探究活动。这种活动要求班主任密切关注小学生的日常学习内容,如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人与自然部分,班主任便可以自己带队组织小学生去合适的地方进行自然中的植物或动物的实地认知活动,在耳闻目睹中加深小学生的印象,提高其对自然的感知能力。
最后,社会实践活动。在小学阶段,班主任就应培养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意识,基于此,班主任可以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带领小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如在社会需要的部门进行志愿者活动等。
(三)以身作则,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
人本主义的另一大要求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道德素养,对于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来说,只有班主任加强以身作则,才能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小学生正处于尚未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时期,对家长与教师等师长的行为有着很强的模仿与学习倾向,这种状况下,班主任更应当严格加强对自身行为的要求,能够让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