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随文识字策略
2019-01-13桂宝华
桂宝华
(贵州省湄潭县兰江新区,贵州 湄潭 564100)
一、随文识字教学的研究现状
随文识字作为识字教学的主要形式,自从被提出,便受到广泛关注,在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效果良好。随文识字是指依据汉字特点,充分利用课文的语境,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在文学教学中进行语言教学,在不同的具体的语境或情境中学习生字,生动灵活地理解体会字词含义,在进行阅读教学的同时完成识字的教学任务。综合现有论文,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随文识字教学法在低学段的运用。不可否认的是,随文识字对于好奇心强、理性思维较弱的低学段学生有极大的作用。因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语言规则差异大,在古文的学习中,更应遵循言语训练与语言教学相互协调的原则,在文学教学中进行语言教学,重视文本进行随文识字,达到阅读学习目标和识字学习目标同时完成的效果。
二、文言文随文识字的必要性
新课标对古代文学学习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古文语言本身特点的需要和现存古文教学法的不足,随文识字在古文教学中应用具有必要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在“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和“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的学习任务群中具体提出了对于文言文学习的目标与内容要求。无论是高中新课标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古文学习都有明确的要求。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比重的大幅增加更体现了对古文的重视。古文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文本资源,要想完成文化传承,古文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古文中存在着大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语活用等特殊语言现象,与现代汉语的语法差异大,较少接触古文的学生不易理解掌握,而高中《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握的常见文言实词数量多达120多个,通过背诵来学习任务重、耗时费力,且在考试中学生不能灵活运用,背诵效果不佳。在文言文中进行识字教学,变死板的实词虚词表为生动灵活的运用,通过具体语境理解字词含义,可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字词使用的精炼准确和古代汉语语法的灵活。
三、文言文随文识字的教学策略
(一)通过随文学习字句含义,理解文章内容内涵
进行文言文教学时,教师总是将生字词提取出来在讲解课文文本之前进行讲解容易割裂文中字词与文章语境的关系。学习古文,要将实词虚词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理解,古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数量多,不同语境字词含义也不一定相同,离开语境去解词不易理解,且字典义和古文语境中的具体意义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活用现象的灵活,所以将随文识字和运用查字典的方法结合起来学习古文更容易理解字词实际含义,如:同是“乐”这一个字,在《醉翁亭记》中出现多次,意义也有区别,“太守之乐其乐”第一个“乐”是“以……为乐”的意思,是意动用法,第二个“乐”是名词“乐趣”的意思。教师如果能结合“乐”在句子中位置解释“乐”的不同用法有利于学生理解“乐”字的名词意义和名词活用的语法,也能加深学生对太守乐人之乐,与民同乐的特点。通过随文识字在语境中理解词义来加深对古文的理解,能使古文教学效果整体得到提升。
(二)逐步培养古文语感,掌握古文阅读方法
随文识字是一种寓识字于阅读教学之中的教学方法,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逐渐掌握在句子语境中猜测字义、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的古文阅读方法,同时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从应试的角度看,考试中的文言文阅读不会出现已经学习过的古文,学生甚至很难在平时的学习中遇到,通过背诵的实词含义去套答案而不理解文章很难答对翻译题和理解题,只有掌握了古文阅读的方法,培养一定的古文阅读语感,在考试中才能读懂文章,翻译准确,拿到分数。掌握古文阅读的方法,学生可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在学生自由主动地进行广泛阅读后,更能提高古文阅读水平,形成一种古文学习的良性循环。
(三)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唤醒对中国传统文字的热爱
通过文言文随文识字的教学,变死记硬背式的古文学习为学生积极主动的阅读,有利于改变学生因读不懂“不知所云”而讨厌学习古文的现象。通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有意进行随文识字的引导,学生课堂日积月累进行随文识字的练习,逐步掌握阅读方法,也可以增强学生对古文的阅读兴趣。教师组织学生运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自由选择作品进行课外阅读,课内进行阅读体验的交流分享,学生逐渐获得自主阅读古文的成就感和广泛阅读的动力,提升自己对古代文学作品阅读的兴趣。在古文教学中教师运用随文识字教学方法,结合不同语句在语境中学习字词含义,通过分析具体句式了解古文语法,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古文内容,进而感受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各种丰富情感,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唤醒学生作为中国人对中国古老传统文字的热爱。
四、结语
随文识字在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广泛,其对识字教学及阅读教学的作用毋庸置疑,文言文教学更离不开随文识字的方法,文言文教学中运用随文识字可促进学生对古文字词及文意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掌握古文阅读方法,形成古文阅读语感,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