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如在数学教学中因材施教、施行个性化教育

2019-01-13李红

魅力中国 2019年28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规律学习者

李红

(贵州省贵阳市第二实验小学,贵州 贵阳 550000)

2010年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这一命题非常重要。把学生的素质教育抓到了实处,克服应试教育的倾向。开展研究性学习,加强理想心理、学习方面的指导,特别是教育模式和方法要全力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独立思考的能力,要全面推进个人改革。

因材施教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因材施教作为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施行个性化教育。作为数学教师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数学学习的发光体,那我们的因材施教就落到了实处。下面就简单的谈几点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因材施教:

一、树立正确教育理念,尊重和爱护每一位学生

一切教学行为都是受教育思想支配,有怎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怎样的教学行为及教学活动。我们所面临的是21世纪的孩子,我想以下几点我们应该思考清楚。

(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孩子是多样性的,不能用标准化的数学计算公式去培养孩子,而应该用多样化的教育去适应孩子的特点,适应孩子的个性,哺育他们成长,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因此我们今天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我们从事教育的每一个人,应该有教好每一个孩子的义务。

(二)练就培养认识学生的真本领

我记得苏联教育学家曾经讲过这样一段话,每个孩子心中都有很隐蔽的一角,你老师教育他们时,要和他们对准音标,这样你的话才能够拨动他们的心弦,引起共振和共鸣,这样教育有效性就大大提升,所以你要教心就必先知心。

(三)改变备课、上课模式,让课堂歌唱

有人说数学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但我想孩子在课堂里的世界是非常美丽的,因为基础教育的课堂是青少年青春的教育,青春是无价的,一个人只有一个青春。因此每一节课的质量,关系到孩子生命的质量。你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还是工厂批量生产,这有本质不同。教师应该在了解孩子多样性,独特性的基础上,运用文本的知识,培养孩子的能力,熏陶孩子的感情,这是你在用生命歌唱。

二、因材施教应遵循的规律

(一)认知发展规律

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是遵循这样的过程:动作感知——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前后顺序是不变的。

(二)心理发展规律

儿童心理发展既受遗传素质和生理发展的影响,又受环境和教育的制约。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这个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过程。

(三)数学学习的认知规律

课标倡导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过程是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学习评价这样一种过程。我国的许多学者认为知识学习过程是由以下四个阶段构成的:知识的感知、知识的理解、知识的保持和知识的应用。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揭示了知识学习的过程规律。他把知识学习过程分为以下八个有序的信息加工过程(阶段):动机阶段、领会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反馈阶段。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也应服从这样的规律,按上述的八个阶段有序地进行。

三、因材施教的实施方案

(一)了解孩子的行为模式。要按照孩子的天性养育他们,就要了解孩子的天性。你可以从行为举止上观察到这些迹象——对事物的做法和看法。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行为模式。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是有迹可寻的。每个模式中都有自己特定的优势,以及相对应的劣势。我们需要对自己以及孩子都能够有透彻的了解,才能采取恰当的方式与孩子相处,这有助于你成功的帮助孩子成为他原来的样式。

(二)了解学生的学习类型

美国学习心理研究专家邓恩夫妇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过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发现:有40%的学生能够记住课堂上看到或者读到的东西的3/4,这些是视觉学习者;有30%的学生能够记住课堂上听到的东西的3/4,这些人是听觉学习者;有15%的人通过触觉学习得最好,他们需要触摸物质,写、画以及参与具体的经验,另外15%的人是动觉学习者,通过身体来做能使他们学习得最好。总体来说,视觉学习者、听觉学习者和动觉触觉学习者在人群中的大致比例是4∶3∶3。

目前,学校教学对待各种类型的学习者无法做到一视同仁,学校里最主要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和用声音讲课,学生看和听,这是让视觉和听觉学习者受益的方式,而动觉触觉类型的学习者则很不幸运了。他们需要运动,需要感觉,需要触摸,需要做,可很少有学校会有条件让他们这样做,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所有考试几乎都是通过纸笔来进行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动觉触觉学习者无疑会感到被排挤、被遗忘以及乏味无趣。

(三)唤醒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教师都希望孩子能积极主动的求知,而不是在督促下学习,但是很多孩子都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知识在老师和父母的监督下被动的学习,这就需要老师和父母放弃监督,唤醒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

世界上任何一个取得成功的人都不是靠强制逼迫培养出来的,所以要教育学生学习时不依赖他人,不受他人的控制和干涉,自己判断,自主学习。教师和父母要重视培养孩子的主动性、自信心、自律性和责任感,这是自主学习能力所必需的。

(四)相信孩子能够学好

每位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教师和父母的引导、启发能够使孩子自觉主动的学习和创造性的探索,主动地进行自我潜能的开发。想要真正把孩子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出来,就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首先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学好,接收到老师和父母的这种心理暗示,孩子会受到鼓舞。在相信孩子的同时,也要和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鼓励孩子,让他们对自己有积极的评价,促进其自信心的建立,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了,学习起来就会干劲十足。

教育培养学生是一场长达十几年的马拉松比赛,在这场比赛中有人早退,有人坚持了下来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不管是因材施教还是施行个性化教育,目的最终都是培养学生的人格教育,让他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找到正确的教育方法并不难,难的是我们要将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进行准确定位,不要让它成为一句广告语。而是要真正落实到每位学生的身上,让他们接受良好的素质教育。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规律学习者
将“减负增效”与“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教学与作业改革实践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