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教学理念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2019-01-13禄光明
禄光明
(甘肃省陇西县首阳中学,甘肃 陇西 748106)
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要注重构建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挖掘生活中的资源,激活学生的思维;注重运用生活化的语言,激励学生学以致用。
一、构建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高中历史教材中的一些内容比较抽象,教师若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会让学生对历史学习提不起兴趣。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适合高中生的生活化情境,有效地链接历史教学和现实生活,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例如,“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这节课的内容和当今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选择的素材也比较多,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展示。课前,教师可将班级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让他们分别查阅反映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的素材。课堂上,教师用学生收集的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到现在不同时期的婚纱照导入新课,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教师可以借机问学生:“生活和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因势利导的发问,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文本探寻答案。随后,四个组分别展示收集的素材,还有部分学生展示家中具有时代特征的“宝贝”。在这节课中,生活化的情境使得学生的发言更加主动,拉近了学生和历史知识的距离,培养了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
二、挖掘生活中的资源,激活学生的思维
教育家卢梭认为,不要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空洞的说教,要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和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发掘生活中的历史资源,让历史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历史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年代较为久远,有时会让学生产生陌生感和距离感,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资源,选择和学生有密切关联的生活化题材融入历史教学之中,使得学生意识到历史就在身边,感受到以史为鉴的重要性,从而激活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思维。例如,在教学必修二“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时,考虑到交通和通讯工具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很容易找到和生活联系的结合点,但至关重要的是找到启发学生的切入点,教师应该精心选择导入材料,以激活学生的思维。结合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对手机过度依赖的事实,教师可以用PPT展示一则材料来引导学生思考现代通信技术对人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一位多年从事科技对人类影响研究的母亲发现自己孩子重度依赖手机时告诫人们:当人类放任科技时,科技最终会将人类带入歧途,会给人带来很多错觉和难以治愈的焦虑。教师可以利用这则材料让学生反思生活中人们机不离手的现象,进而思考在发展科技的同时如何避免科技对人的异化,以实现人类文明的进步。
三、运用生活化的语言,激励学生学以致用
教师的教学语言,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有意无意地会使用一些学术性较强的专业语言,容易使历史课堂变得乏味,这会让不少学生认为历史是毫无生气的“老古董”,因而对历史学习失去兴趣。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认为,教育家最重要的助手就是“幽默”。易中天用诙谐的生活化语言,赋予“三国历史”现实意义,让听众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铭记“三国”。教师同样也可以用生活化的语言,增强学生课堂的注意力,让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例如,在讲解“百家争鸣”中“孟子的思想主张”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孟子的思想内涵。当提及后世的执政者对孟子的态度时,教师可以引用朱元璋的例子:朱元璋在即将得到天下时,对孔孟之道产生了兴趣,挤出时间读《孟子》。不读不知道,读了吓一跳。他眉头紧锁,大发雷霆说这老头子如果活到今天还了得,于是准备把孟子的牌位从孔庙撤出,后来在大臣钱唐的劝谏下才作罢。教师运用生活化的语言,将历史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让枯燥的历史知识鲜活起来。这样,历史知识就具有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价值,学生也能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来解决现实问题。
总之,如果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能够将难懂晦涩的历史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语言讲授出来,则对提升课堂效率必然大有裨益。教师可以从生活化情境的构建、生活化资源的收集、生活化语言的运用等方面入手,让高中历史课堂在生活的小溪中荡起涟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