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方法
2019-01-13付强
付强
(焦作市职业技术学校,河南 焦作 454150)
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又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二、抓住意象,把握意境,分清类型
根据诗词内容将其大致分为三类:咏物言志诗、送别诗、怀古诗。就文学鉴赏的一般规律而言,预期――感知――领悟――余兴是其基本方法。鉴赏古诗词,首先,应明确作者是通过什么意象来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意象,即被赋予了特定意义的事物,鸿雁――思乡,信使;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鹧鸪――思乡,凄情;东篱――山尘脱俗之境;菊花――高洁品质;杨柳――依依离别;岁寒三友(松、竹、梅)――傲骨桃花――美人;鸟――自由。通过这些意象知道作者是如何将思想感情和生活途径相融合的,其次分析诗歌形象应注意景和情、物与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
三、要会分析诗词的思想内容,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
要正确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最根本的是要学会知人论世。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必须联系当时的背景:时值安史之乱尚未平定之际。上元元年(760)春,杜甫得亲友资助于成都西郭外浣花溪畔盖一草堂,以安顿其家。翌年八月,草堂为秋风所破,杜甫百感交集,作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记之。杜甫在这首诗里描写了他本身的痛苦,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激动读者的心灵,并发生过积极的作用。
四、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把握情感
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借梅抒怀,但意境不同。从环境看,陆词选了一个风雨黄昏,突出环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词为笔下的梅花选择了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独形象。从作者的感情寄托来看,陆词写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独自”、“如故”两层含义深化梅花不邀宠、不取媚、独自承受风雨打击,独自承受狐独凄苦的主观精神。作者以咏梅言志,花品人格融汇一体,范词中的梅花没有陆词梅花的多层次品格,诗人用“胜绝”,愁亦绝”来表现梅花的神韵:美到极点而忧愁也到极点,并以独倚画楼之人的形象来与梅花互相映衬,渲染了愁思,一经比较两词意境深浅尽出。
五、品析语言,领悟旨趣,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古诗词语言高度概括,言简意丰,鉴赏时要特别注意在语言上的品析,进而领悟诗歌的旨趣。品析语言即认真地咀嚼把握诗中的关键字眼,领略其中的精妙之处,把学生引入诗歌表达的艺术境界中去,和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诗歌中有一些高度聚集作者情感或者用来描述氛围的关键词语,我们把这些词语叫做诗眼或词眼。抓住“诗眼”即能纵观全篇,对诗的言外意、话外音、景外情有深入的领会。比如“僧敲月下门”中的“敲”,“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它们的妙处早已为人们所称道。再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中的“自”、“空”二字,还有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里的“知”、“乃”、“潜”、“润”、“细”几个字,诗人不仅赋予了春雨以人的情感,表现出它了解人们的意愿。
六、诗词贵体现作者的人格,胸怀,气魄
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做底蕴,诗作才能深沉饱满。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岳飞的《满江红》,白居易的《卖炭翁》,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或表现作者壮志未酬、忧国忧民的急切,或表现作者老骥伏枥、踌躇满志的壮阔胸襟。《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不如曹操《观沧海》般气魄,可能是李白没有曹操那般胸怀和人生经历,虽也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言壮语,但只是逃避现实,注重个人发泄,轻狂有余豪气不足。同样表现怀念亲友、离情别意的作品,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雨霖铃》)要比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来的真挚动人,其人格、胸襟可见一斑。
七、反复诵读,注重积累
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古诗词讲求音韵,平仄对仗,富于音乐美。在教学欣赏古诗词时,因其篇幅短小,音韵和谐,在学生理解古诗词背景、内容的基础上,要强化诵读,直至成诵。诵读古诗词,注重指导学生语音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体会平仄转换、重音句读等朗读技巧,读出韵味,体会古诗词中饱含的意象、情感。学生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古诗鉴赏亦然,反复诵读,品出诗味,要学会写赏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