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及舆情引导研究
2019-01-13杨韫嘉杜凯凯顾子正
杨韫嘉 杜凯凯 顾子正
(北京农学院,北京 102206)
在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面临着诸多挑战。从国际环境来看,国家间的交往与交流日渐频繁,不断有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思潮涌入中国。高校青年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重,是外国思潮侵蚀的重点对象。从国内环境来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安全教育也摆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系统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信息安全也纳入“11种安全”之一。高校意识形态宣传以网络为阵地、微信公众号等为平台,舆论环境高度复杂,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应更加关注,进行正确方向的舆情引导。[1]
一、高校意识形态及舆情引导存在的问题
(一)意识形态教育观念与方式落后
目前在课堂内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中国高校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要行为[2]。该类课程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为目的展开,但是在实际上课的过程中却十分缺乏双向互动性,学生参与感较低。教学观念落后的问题有许多的原因,有受到长久教学观念的束缚、有学生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也可能是教室上课准备不够充分,造成学生积极性低下等原因,为了强化意识形态的安全教育而转变教育观念是十分重要的。
(二)安全教育过程过于注重形式。
过于注重教育开展的形式是无法进入深入教育的原因之一。本身社会实践活动是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过于重视安全教育开展的形式而忽略了教育的意义导致学生不理解该教育开展的目的,使得教育开展无法实现。由于部分人员将意识形态的安全教育看作是工作,没有将其看成是教育的一部分,因此在开展实践活动的时候会将其安排成为简单的发放传单、招收志愿者的活动,对于教学没有任何的帮助。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的不成熟
在网络化时代,大学生对于信息内容的获取十分庞杂,其中不乏一些负面信息、不良价值观念、非主流意识等,而部分大学生缺乏足够的辨别意识和思想认知基础[3],这使得学生的社会认知可能出现偏差,缺乏入党积极性,限制了党建工作的发展。
二、高校意识形态问题舆情问题的应对方式
(一)强化党的思想引领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主要内容,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利用学校、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台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及时分析国内外时事热点,主动抢占舆论高地,让学校、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成为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三课堂”,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指导地位,做好思想引领。
(二)构建校园舆情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构建领导小组、管理员、信息员、用户四个层次的校园舆情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其他部门分工协作,坚持层层管理、责任到人。针对社会热点新闻报道及校内突发大事件,及时进行预判并进行高校意识形态宣传;开辟公共突发事件宣讲专栏和保障通道,各类安全宣讲,热点追踪解释;一旦发生公共事件,邀请专家在第一时间向师生发布权威资讯和专业指导。
(三)完善网络教育及实践课程
大学生在面对无数网络信息应具有辨别真假、防范、应对网络问题的能力。高校开展网络信息教育课,提升大学生网络能力和道德素养,帮助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进行有效表达沟通、参与社会管理。完善实践教育从学校、学院的具体情况入手,根据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践教育,最大程度上要求学生全部参与实践活动。
(四)提供学生党组织交流的有效途径,强化党建文化宣传和思政教育质量
高校党组织可带动学生党组织建立专业化的党建文化及党建信息交流平台,如建设党建信息交流群、党建活动信息发布平台、党建信息交流群和论坛等,进一步改善学生党组织内部关系以及学生党组织与普通大学生的关系,进而强化党建关系。高校党组织可以充分借助网络平台来建立更为完善的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和党的文化教育等相关工作,此类工作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便利性、生动性、内容丰富性、受众覆盖广等特点,向大学生提供更高效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内容获取途径,同时也能够有效规避传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中存在的枯燥性问题。
结束语
在大学的学习当中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为了培养具有正确思想的大学生,加强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和高校校园内舆情引导对于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发达却造成了新形势之下高校学生意识形态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为了解决问题就需要高校方面结合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措施,引导学生积极配合安全教育。现阶段很多因素给高校内舆情向正确方向引导带来了阻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正确思想道路,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优势,通过开展社会实践与校园文化建设等措施对加强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及高校舆情引导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