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精神层面的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文化初探

2019-01-13王露

魅力中国 2019年9期
关键词:志愿培育特色

王露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 100083)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国家强。文化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进行竞争的软实力,在综合国力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我国有着巨大的文化优势,绵延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催人奋进的中国革命传统文化、奏响时代之音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无不展示着中国文化的自信。然而中国的文化自信不仅仅局限于拥有灿烂的本土文化,更为重要的是吸收和包容其他不同的文化,并与我国的文化相融合,使我国的文化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我国的志愿服务文化就是这样一种兼容并蓄的文化,尽管“志愿服务”一词是舶来品,但志愿服务精神一直埋藏于中国深厚的土壤中,有其丰富的内涵,随着志愿服务活动的蓬勃展开而发芽和结果。但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文化在传播、培育和构建的过程中仍有一些不完善之处,需要我们去认真讨论和解决。

一、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文化发展现状

(一)缺乏对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文化的有效宣传

当前全球化趋势使整个世界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各种思想文化互相交流和碰撞,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志愿服务领域当中,在志愿服务实践中积累经验,逐渐的扩大了志愿服务文化内涵的丰富性,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文化。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引导和有效的宣传,人们对于志愿服务的意义和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文化的价值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首先,我国公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识空前高涨,但是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主体仍然是大学生和退休的老年人,这与我国总人口相比,仍是一个较小的单位;其次,中国的志愿服务活动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地域分布不平衡也是影响志愿文化有效宣传的主要障碍;第三,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主体有很大部分是盲目的,对于志愿服务的理念、志愿服务的价值、志愿服务的文化不够了解;最后,志愿者队伍不够稳定,那么对于普通民众的感召力不够强,也不利于志愿文化的推广和宣传。

(二)缺乏对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精神的深度培育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显著提高。志愿服务逐渐成为人们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志愿者的微笑成为中国最美的名片。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文化本身成为一种追求互助友爱、无私奉献的先进文化,有利于提高我国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但是在对于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精神的培育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现实的问题需要去解决。首先,提到志愿服务文化,我们总会立刻想到志愿精神,即“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但是这八个字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与我国的文化有怎样的联系、在志愿服务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更好的发展和弘扬志愿精神等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讨;其次,当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时,志愿服务组织或相关举办单位只是就本次志愿服务的基本概念、基本流程和基本专业知识对志愿者进行简单的培训,而对于志愿服务文化的积极引导和更深层次的挖掘与探讨则有所欠缺;最后,志愿服务的课程主要存在于大学,而不是从孩童抓起,这不利于志愿服务文化的深度培育。

(三)缺乏对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文化体系的构建

志愿服务文化是创意中国的新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各种文化因素互相补充,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文化:志愿精神文化、志愿物质文化和志愿制度文化等。这些志愿文化弘扬了中国社会精神文明的新风尚,进一步启迪了中国社会公众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而贡献自身的力量。但是由于志愿服务文化在我国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所以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文化的发展还比较零星,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志愿服务文化体系是指在志愿服务领域内,由互补的各种文化因素、文化系统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形成的文化系统。[4]文化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一般的志愿服务活动持续的时间较短且活动结束以后自愿者、志愿者组织和志愿服务对象就会分散而去,不利于志愿活动经验的总结与分享;其次,今天的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多样,但是缺乏有效的管理,难以形成相应的体制机制;最后,志愿服务有明显的形式化和行政化的倾向,适当的行政介入可以为志愿服务发展和志愿文化的形成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但是如果过度干预将不利于志愿服务文化多样性发展。

二、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文化培育路径

在文化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志愿服务文化已经掀开了中国特色文化发展的新篇章,志愿文化已经成为不断满足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成为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度重视和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文化,不仅能够推动志愿服务健康持续发展,也会大力提升公民的主体意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文化建设助力“两个一百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文化的宣传

首先,文化需要经营,文化需要宣传,所以志愿服务是大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不同阶层的人都可以做志愿者,但要加强对志愿者人力资源的培养和管理的资源分配。其次,我们可以通过邻里守望、扶危济困、暖冬行动、西部计划等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培育志愿文化、创造志愿文化、发展志愿文化。使人们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从而推进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文化的建设。同时也要利用广播电视、新闻报纸、主题网站、网络互动平台等其他新兴媒体加强对志愿服务文化的宣传推广工作,形成有利于志愿服务发展的良好文化生态。最后,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也要积极宣传志愿文化,形成有利于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小气候,向整个社会推广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形成群体效应。

(二)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精神的培育

首先,加强对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文化的培育,既需要紧密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但同时更需要坚持文化自信,加深对志愿精神的认知,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赋予革命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志愿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其次,将中华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个维度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中国志愿精神相融合,以“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为核心理念,进一步优化志愿文化环境与氛围,不断提升新时代中国志愿文化的生命力、吸引力和凝聚力。最后,促进志愿服务文化与其他志愿服务事业协调发展,并且把志愿服务文化的发展融入各项经济、社会政策之中,体现到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之中,形成志愿服务发展的良好文化氛围。

(三)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文化体系的构建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奉献意识”[5],实现志愿服务文化的制度化是构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文化体系的重要保障。首先,政府需要建立和完善与志愿服务文化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培育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文化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制度基础和思想基础,充分发挥在构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文化中所形成的政治优势;其次,志愿服务组织要根据志愿服务精神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深入化和平民化,总结和发展独具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管理运行模式;最后,将志愿工作纳入社会管理,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这样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文化的培育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语

新时代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文化的培育,既坚持中华立场,又紧扣时代主题;既坚持创造性转化,又坚持创新性发挥,符合中国当前的现实。积极培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文化,在高度的文化自信中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努力实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不断铸就中国志愿服务文化的崭新辉煌。[6]

猜你喜欢

志愿培育特色
以志愿,致青春
特色种植促增收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志愿中国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