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财经高校校企合作方法创新研究

2019-01-12吴小明邱伟芬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财经大学校企学校

吴小明,邱伟芬

新形势下财经高校校企合作方法创新研究

吴小明,邱伟芬

(南京财经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江苏南京,210033)

经济增速放缓致使社会有效工作岗位不足,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逐渐增大。为创新驱动打造精准就业平台,有效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分析校企合作模式及现状,并结合南京财经大学校企合作的成功典范,分析校企合作在当今大学生就业中的促进作用,并对促进校企合作进一步发展、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建议。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就业平台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各项指标超预期回落,中国经济处于新常态攻坚期。经济的低迷和劳动力需求的下降是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的原因所在。同时,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被智能信息化取代,这些都要求大学生具备更多的职业技能。根据江苏省教育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省2016届高校毕业生半年后的离职率高达36%,高出全国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近2个百分点,比同期的2015届的33%高出3个百分点。其中,本科生半年内离职率达到25%,专科生则高达46%,这些数据都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基础产业产能过剩,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电商智能信息化全球风速发展,促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经济发展方式变革任重而道远。大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下找到一份好工作、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难度逐渐增大。

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求职压力,高等院校从长远发展出发,提高就业率,创新驱动打造精准求职平台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方法。高校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共同培养特定学生的职场能力,以达到企业的要求,校企合作在实践中逐渐得到发展。作为学校与企业共建的一种合作模式,校企合作精准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员工,将在校学习与企业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共享,最终达到校企双赢。这种模式的运用和推广,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做到了产学研一体化,接轨市场、合作办学、实践理论相结合等全新的教学理念,为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转机。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

我国的高等教育向社会输出大量的人才,为国家的建设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的增长,社会对大学生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应用型高素质人才要求学生在职业技能方面的培养更加深入,为适应社会发展,高校深入校企合作的建设更具有现实意义。

(一) 校企合作促进高校主动进行教学创新

改革创新是高校不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不同于传统的理论型教育,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应用。校企合作作为应用型高等院校发展的一种途径,要求高校在教学方案中加入更多实践技能的培养元素,在校企合作中设计高水平的教学方案,从注重理论教育到理论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并重的格局。

(二) 提高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养,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抛弃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书本走向实践,从校园走向校外。学生在未毕业之前就获得企业可能需要的专业技能,从而能够更快更好的进入工作状态,校企合作是增强应用型高校人才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三) 校企合作促进教师职能转变,建设“双师型”队伍

传道授业依然是教师的主要工作,校企合作下的教学模式促使高校教师在教育方法和内容上有创新,不再局限于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师也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参与到合作企业的发展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水平,才能更好地启迪学生。“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促使高校的教师不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四) 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目标人才发挥效用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校企合作为企业输送了一大批新鲜的血液,企业选择合适的人才,有利于节省培养成本和培养时间。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的学生专业素质更强,更适合企业的发展,因此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人才发挥了最大的效用。

二、传统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与比较

为了提高毕业生的创新就业能力,满足社会企业的高要求,高校对我国传统教育进行反思,对新的教育模式不断摸索,形成了多种校企合作模式。具有代表性的有:践学结合模式、职工“加油”产学研模式和校企互助共赢模式等。

(一) 学践结合模式

学践结合模式的校企合作强调学业与实习实践的对等性,高校学生在完成基础理论知识要求的同时完成合作企业的工作要求,学践结合是一种边学边工作的过程。不同于脱产制教育,完成企业的“作业”也是学生的必修课,学践结合要求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更加密切,学校派遣专门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督导,将教学理论和工作实践有效地融为一体,同时保护在企业工作的学生的合法权益。校企合作的目的在于学生学有所用,并且学以致用,学校应当提高校企合作的层次,加强对教学改革的研究,认真分析、修订和总结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创新教学模式落到实处。

(二) 职工“加油”和产学研模式

利用学校的教授专家等智力资源、行业专业技术认证、经理学院(MBA中心)、继续教育学院等平台,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专业技能,提升并加强教师的继续深造工作,促使企业专业技能人才积极参与课程设置以及重大项目研究,以达到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导师对学校与学科的认可、以及学生应岗培养、师资评鉴、产学研共建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等目的。

(三) 校企互助共赢模式

学校利用自身的优势,主动与企业合作共建投资项目,企业利用其卓越的经营优势,用社会运营带动教学,参与开展课题研究、转化科研成果,弥补学校办学经费和科研成果无法落地等不足。如国家电子商务实验室、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即可引进企业合作,有效解决人才供需不均衡现状,进而达到双赢。校企合作的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 成立研发团队

根据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校企合作成立专门研发团队,主要目的是培养当代企业所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2. 引入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聘请企业一线技术员工,进入大学课堂,通过开展系列讲座,组织学生参与学习。

3. 建立实训基地

校企双方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同合作,并在此基础上共建实训基地,主要目的是为培训当代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实训基地的建立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硬件保障。

三、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初显成效的实例

南京财经大学为江苏省部共建重点财经类大学,长期与知名企事业单位共建创新就业实训平台,为合作企业定制所需的专业人才,学校在每年招生前组织校企合作定向的培养班,双向选择(学生大二可申请调整专业或方向),确保在进校前精准定位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建定向校企合作班。同时在学生毕业前,企业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实训平台及专业定制岗位,以便学生入职后能尽快适应,缩短培养周期,创造应有价值,校企双方还共建一对一“本科生”导师库(一个本科生导师负责一个专业或一个年级的求职规划就业指导)。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成功运用,不仅提高了我校学生的就业率,而且对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也起到巨大促进作用,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校企合作取得初步成效。南京财经大学2016届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9.11%,其中统招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9.45%,民办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8.53%。

(一) 校友联动“现场先办”构建人才供需新局面

南京财经大学校企合作建设一直以来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学校成立了由党委学生工作部为牵头单位,其他相应部门和学院共同轮流负责的长效机制,安排专业师资及专项资金推进校企合作发展。近年来,该校不断创新创优校企合作模式,去年会同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先后与苏宁集团等18家知名企业共同举办了校企合作集中签约仪式暨人才培养共建研讨会。18家企业中知名校友担任企业高管的占80%。学校校友会发动、联系并组织知名校友开展“互利双赢、互通互联”活动,在活动中校友以帮扶共建、现身说法、权威解答等方式,让在校毕业生更加明确就业求职方向。活动期间,参会企业先后签约共建南京财经大学校企合作班,由学校、南京市人社局、知名校友企业三方共同签约人才培养备忘录。另外,校长还为校友企业高管颁发“创新就业导师”聘书,采取师徒结队一对一培养方式。在签约仪式现场,知名企业负责人介绍企业现状和公司发展战略,并在现场发布针对南京财经大学的人才需求和培养计划。近3个小时的交流活动中,学生提前获取了企业的最新资讯,通过交流了解到企业的真正需求,为后期精准求职就业打下伏笔。在交流中,校友企业的高管也为南京财经大学毕业生“集中把脉、统一会诊”。校友代表苏宁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表示,学校此举能零距离集中专业筛选企业所需人才,架构先学后录的培养计划,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精准打造就业平台,有效缩短企业的培养周期,此种创新值得推广。南京财经大学学生的高就业率是学校校企合作成功的反映,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获得工作技能,学校也可以提高知名度。

(二) 分层次建设多个校内外专业实训基地

本校校企合作层次分为三层(如表1所示),合作层次较低的是浅层次合作,此类合作企业主要是一些中小型企业或者刚刚开始合作的企业,这种模式下学生以在校外实训为主,学校教师进行督导。浅层次合作可以向专项深度合作和全面深度合作演进。专项深度合作是企业在高校里设立校企合作班和实践基地,企业派遣专人到学校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并担任“创新就业导师”,企业高管参与到学生的教学中的典型代表是校友企业南京奥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全面深度合作是最紧密的合作类型,企业与学校共建教学基地和教学软件共享,企业与学校联合培养学生,这种合作模式是最全面和稳定的,我校与江苏昆山花桥金融谷、苏宁集团等都建立了全面深度合作机制。全面深度合作是校企合作的较高层次,这种合作模式要求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广泛。

表1 南京财经大学校企合作方案人才培养架构

(三) “双师型”师资队伍逐渐建立,合作平台逐渐拓宽

校企合作不仅是学生亲临工作岗位,也是检验教师实践能力的一个平台,高校教师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建设中,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既有利于教师理论与时间结合,又有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使得更多的企业与南京财经大学开展合作机制,教师也积极主动要求到企业去锻炼。学校利用自有资源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企业邀请教师到企业任职,“双师型”师资队伍逐渐建立,合作平台逐渐拓宽。

(四) 以创新一体化为主导的校企合作育人

“教师+学生+社会企业”共同构成一种“三位一体”的公司制形式,让学生和老师直接参与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中,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和老师的创新创业能力,最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这样一种培养模式,能够让学生快速的融入到企业的发展历程中,了解企业的文化理念。能够让学生从企业的角度来思考和分析问题,最终在企业的运作中得到锻炼,以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使学生真正成为企业所需求的人才。同时,我们的老师也能够在管理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和能力的提升。

四、推进校企合作发展的建议

校企合作正处于不断的探索发展阶段,模式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创新,对于推动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层次可以从以下三点着手:

(一) 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完善校企合作监控流程

学生在校企合作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校企合作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层次,为社会输送人才。因此在合作的过程中,推进教学体制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不仅考评学生的成果,而且考评教师在过程中的作用,考评结果与学生的评奖评优和教师的职称评教相挂钩,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努力参与实践,也可以督促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注入教学改革中。校企合作推进了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促使在校大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大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快速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这样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以便将来能够更好地发展。推进校企合作发展需完善校企合作的监控流程,将该项工程的建设发展纳入计划管理,稳步推进。

一是计划管理流程。该流程是校企合作的起点,对校企合作的发展具有引领的作用。主要安排学生选择企业实训、如何实训、实训内容、实训考评及实训周期等问题。

二是组织管理流程。该流程强调的是对校企合作的控制,校企合作应当在学校相关人员的监督管理之下,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学校应当安排专人负责,建立管理平台。

三是过程管理流程。主要强调对过程的管理,回答校企合作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辅导、如何测评学生的工作绩效,确保学生遵守合作单位的规章制度等问题。

四是考核管理流程。该流程是事后管理机制,主要是考核学生的技能提高程度、合作单位对学生的满意程度,以及合作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改进的 地方。

(二) 择优选择合作企业,注重校企合作的质量

校企合作不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商务合作,必须维护好学生在校企合作中的正当权益。校企合作的根本出发点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精准就业。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却出现了畸形的合作关系,劳动力成本是企业运营过程中负担越来越大的成本费用,某些企业看到学生这一廉价劳动市场,便假借校企合作之名剥削学生的价值,学生往往从事一些体力活却无法运用自身的所学,付出劳动收获的报酬却十分的低廉。因此高校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必须较强对合作企业的甄别,与合作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将合作内容明确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

学校也应当主动与行业系统、知名校友企业寻求合作,将学生输送到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中进行锻炼,加强与合作企业对学生的联合督导。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教学课程,在合适的企业中共同建立校企合作班及实训就业基地,让企业成为学生的另一个“学校”。学校应当注重校企合作质量的发展,而不能仅仅以合作企业数量的多少居高自傲。高质量的校企合作能够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从而推动学校的发展,这样便可以推动校企合作数量的增加。因此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首先注重质量的发展,其次注重数量的增加。

(三) 多部门牵头联动加强支持力度,推进校企合作

政府在校企合作中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组织职能、协调职能、管理职能和规划职能,指导和协调校企合作稳步进行。首先,政府可以制定法律法规规范校企的合作行为。学校作为公共教育部门,是一种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而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二者之间的合作必定会涉及商业利益,如何规范校企合作的开展是相关法律法规必须考虑的工作。其次,政府可以建立专门的机构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政府在校企合作中能够解决很多学校层次无法解决的问题,政府建立专门的主管部门监督并推进校企合作的开展,形成有效的管理模式。同时,政府可以对校企合作中各方的责任进行划分,明确各自在合作开展过程中的地位职责,任何一方出现特殊状况,政府可以快速的做出应急反应,确保校企合作顺利开展。

(四) 建立校企合作的考核机制

为了确保校企合作能够长期、健康、有序的发展,校企双方应当共同建立教学质量监控考核部门,例如,考核标准的制定、企业导师的遴选、对教学过程和各个环节的质量跟踪、监控、评估、管理和服务。最终能够形成“专业评教、教师互评、学生评教”三位一体的教学评价体系,从而能够有效地预防“偷懒”与“搭便车”的行为。

(五) 形成校企合作文化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是一种以生产经营、追求利润为主要特征的文化,而校园文化是一种以培养人才、追求学术为主要特征的文化。学习、技术和人才,是两种文化的共同特征,应该主动营造技术氛围,加强校企双方之间的文化融合,树立“服务企业”的办学理念,形成浓厚的校企合作文化,培养出高水平的技术型人才。

校企合作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打造精准就业的新平台,深化教育经济改革、修订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校企合作的必经之路。虽然国内诸多高校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这需要学校、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合作,各尽所能创造新篇章。

[1] 张杰飞,赵伟章.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湖南农机,2014(1):103-105.

[2] 陈晓红.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职业技术, 2014(10):31-32.

[3] 吕文艳.机械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改革研究[J].内江科技, 2015(6):147-148.

[4] 黄敏,张洁夫.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个案审视[J].音乐大观,2013(1):166-167.

[5] 骆金维,翁润钡,黄富平,等.校企合作培养IT应用型人才的探索[J].当代职业教育,2010,11:34-37.

[6] 叶舟,朱达凯.校企合作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校科技,2012(6):57-58.

[7] 李公法,孙瑛,蒋国璋,等.机械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4): 105-109.

[8] 刘珊,刘治章.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思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1):56-57.

[9] 刘书良.探析职业生涯规划与社会实践的良性互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5(2):110.

[编辑:游玉佩]

2017-12-01;

2018-04-01

2017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大赛驱动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系统建模和作用机制量化的研究—以江苏省创新创业大赛为例”(2017JSJG219);南京财经大学2017年度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课题“财经类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与方法研究”(DJ201738)

吴小明(1983—),男,江苏泰州人,博士,南京财经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联系邮箱:xiaoming13142003@126.com;邱伟芬(1965—),女,浙江嘉兴人,博士,南京财经大学教授党委常委、副校长,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

G646;G718.5

A

1674-893X(2018)02−0023−05

猜你喜欢

财经大学校企学校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寻找最美校园 吉林财经大学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学校推介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全年总目录
校企合作五反思
浙江财经大学伦理研究所简介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全年总目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