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活动中以学习故事为载体构建幼儿微课程策略

2019-01-12郑薇薇

魅力中国 2019年49期
关键词:载体幼儿教师区域

郑薇薇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实验幼儿园,浙江 宁波 315200)

引言:

幼儿教育是幼儿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起始阶段,对幼儿今后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区域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当前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幼儿教师教学理念落后,区域活动形式单一等等,严重影响了区域活动教育价值的发挥。故事教学在区域活动中的应用,有效的改变了当前的教学状况,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构建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还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对此,本文就区域活动中以学习故事为载体构建幼儿微课程的策略进行分析。

一、以学习故事为载体的微课程在区域活动中作用

经调查发现,幼儿在3-6岁阶段是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故事作为幼儿最为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在对培养幼儿语言能力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故事由于涉及面十分的广泛,能将一些人生道理和科学知识直观、形象的呈现在幼儿的面前,帮助幼儿轻松的理解,已经成为当前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方式。但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在开展故事教学时仍是以教师的讲述为主,对此,如何发挥最大化的发挥故事教学的作用,成为幼儿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幼儿教育也积极的进行了变革,区域活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了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对此,幼儿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发展特点来设计区域活动。将学习故事融入到区域活动中满足了幼儿发展的需求,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有效的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构建了寓教于乐的活动氛围,不仅改善了教学效果,同时也为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

二、区域活动中以学习故事为载体构建幼儿微课程的策略

(一)强化微课程教学质量

微课程顾名思义就是一种短小精悍的课程,因此,幼儿教师在构建以学习故事为载体的微课程时,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强化微课程的教学质量。一方面,教师需要快速的进入主题。微课程的的时间大都不长,这就需要教师做到开门见山,快速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来了解区域活动的主题,进而保障微课程的教学质量[2]。另一方面,微课程的设计要具有逻辑性和条理性,教师讲解时要有清晰地主线,将学习故事作为辅助材料来加强幼儿的认知,进而保障区域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提供良好的活动场地和丰富的材料

幼儿区域活动涉及面十分的广泛,会因为场地、材料等因素产生丰富多彩的内容,所以,活动的场地和材料是幼儿微课程开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发展幼儿能力的有效工具。对此,教师需要充分的结合本园的实际条件,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活动场地,丰富幼儿的活动材料,进而保障微课程的顺利开展,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3]。例如,教师在开展锻炼幼儿语言能力的区域活动中,可结合《彩虹的尽头》为幼儿设计微课程,利用多媒体为幼儿播放《彩虹的尽头》的Flash动画,使幼儿直观的了解故事的内容,当播放完后教师引导幼儿来说一说故事的内容,然后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活动角,为幼儿准备相应的头饰和丰富的道具,组织幼儿进行情景表演,分别扮演獾、狐狸以及其他的动物角色,让幼儿结合故事内容运用合理的语气、表情、动作来进行表演,不仅能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同时还能更加深入的了解故事所表达的含义,实现幼儿思维的发展。

(三)建立交流反馈机制

在以学习故事为载体的微课程教学中,完善的交流反馈机制是保障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对此,幼儿园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交流反馈机制。首先,要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反馈,定期的组织交流研讨会,分享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从而促使教师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能力。其次,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可利用家长会、微信群等了解家长的一些想法,构建良好的家园合作,进而为微课程的设计和开展提供思路,共同努力帮助幼儿全面成长。

结语:

总之,区域活动中以学习故事为载体构建幼儿微课程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此,幼儿教师需要加深认识,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微课程的质量和效率,进而帮助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载体幼儿教师区域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分割区域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区域发展篇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
以活动为载体以创新为抓手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