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剧花旦艺术的现状与趋向辩

2019-01-12吴芳宇

魅力中国 2019年33期
关键词:旦角花旦唱段

吴芳宇

(景德镇市演艺公司,江西 景德镇 333000)

在当代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心日中占据比例较大的京剧旦角艺术流派,要数梅派、程派,抑或是张派了。这些流派中都有不少为大家所熟知的剧口和唱段,同时又拥有相当数量的传人人。相比之下,与这些流派同样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苟派、尚派或是筱(翠花)派艺术,则无论是演出剧口还一是流派传人.都要相形见拙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复杂.既有社会历史进程中文化观念的变化,也有京剧艺术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及其所受的局限等原因。本文探讨花厂旦艺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花旦概述

花旦在京剧旦角行当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京剧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它分有“闺门旦”“玩笑旦”“泼辣旦”“刺杀旦”“小旦”等五种。“闺门旦”扮演的是还没有出嫁的少女,其中性格内向、腼腆的,一般都是大家闺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如“苟(慧生)派”戏《勘玉钏》中的俞素秋、《红楼二尤》中的尤二姐。“玩笑旦”扮演的是喜剧、闹剧中爱说爱笑、好打好闹的人物。不唱“皮黄”,而唱“南锣”“吹腔”“柳枝腔”等民间小调,用唢呐伴奏。如《打面缸》《小放牛》《打花鼓》中的女性。他们都是爱说爱笑,性格爽朗的人物,且一般扮演的都是少妇,诸如小贩,产婆等,还有铁匠。“玩笑旦”和“闺门旦”不同之点是必念京白,而且不一定唱皮簧,甚至在全剧中只念不唱。泼辣旦。“说打就打”,必须会打,所以她们又有接近武旦之一面,但绝非纯粹武旦。扮演的是说话锋利、举止放荡的女性。如《刺巴杰·巴骆和》的马金定(九奶奶)、《东昌府》的郝素玉等都是显示其为“泼辣”,与众不同。这种“泼辣旦”还有一特征,即过去也不上跷。刺杀旦,顾名思义,就是刺杀或者被刺杀,一般有两种认识:一是说刺杀别人的;一是说被别人刺杀的。前者如《双钉记》中的白金莲、《双铃记》(也称《马思远》)中的赵玉、《杀子报》中的徐氏:后者如《战宛城》的邹氏等。“小旦”实际上就是“贴旦”,“小旦”一般都是年纪小的女性,正处于情窦初开的年龄,其中也有的习武,但都不是坏人。是那种天真烂漫、憨跳嬉笑的性格,例如《孔雀东南飞》的小姑、《御碑亭》的王淑英;也有些是小家碧玉,如《龙风配》的普大妞儿。以上只是对“花旦”五种类型的略述,其实每种类型中还可细分,但因篇幅所限,在此不再细说。花旦人物年纪轻,性格又活泼娇憨,甚至“童言无忌”,也常与诙谐幽默的丑行合作,乐观向上,极具喜剧风格。这种更贴近于百姓生活的体裁,深受观众的喜爱。

二、现实生活中的京剧花旦艺术的现状

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在京剧观众欣赏活动中又一次出现了这种两极分化,不仅是“听青衣、看花旦”,而且变成了“重青衣,轻花旦,,。其他行当如生行、净行中也出现了重唱工、轻表演了趋向,这也与当前的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京剧艺术在衰微的状态下,很难维持自身的正常演出,而同时一种易于组合的、轻便快捷的演出方式正在形成,一方面汇集全国各地的优秀演员演出某个戏的精采段落,易于引行观众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演出效果,另一方面,一种更简易的晚会形式的演出逐渐介增多,有些演员千脆只去清唱某个大家熟悉的唱段;同时,京剧的某些组织部门搞的各种形式的演唱比赛了才反少演员们在规定的时间里表演只占据很少的一部分……这种种方式都使得京剧艺术由整体走向散落,在很大程度上使这种综合艺术的内在手段分割开来。对千花旦演员来说,为了适应观众这种变异了的欣赏情趣,只好去寻找某个易被观众接受的局部,比如选择几段大家熟悉的唱段,或几个火爆的表演场而来应付这种形式的演出,这就极大地影响了花旦行当的表演,我们所能看到的完整剧目越来越少,看到的只是不同程度上被夸大或扭曲了的唱腔或表演;而正因为没有或缺少演出完整剧目的体验,演员的表演便越发不平衡起来,在唱腔或表演上出现难以符合剧中人物性格的,只夕立求简单的剧场效果的变异或夸张,对于青年演员来说,就更是个严重的间题了。这是在新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是旦角艺术所而对的如何重新找出路的新课题。

三、结语

总之,京剧表演艺术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伫立于世界戏剧之林,虽然花旦并不是京剧舞台的全部,但却是它的精髓所在。一场深入人心的京剧表演必然离不开精彩的花旦,而花旦也借助京剧表演的成功历久弥新。形式的多样性和典型的特征性赋予了花旦与生俱来的生命力,它在塑造人物形象和推动故事情节方面的作用更将它推向了另一个高峰。充分重视花旦在京剧表演过程中的作用,认真对待京剧花旦的拟定工作,使其优势得以发挥才是行京剧创作并创新的王道。

猜你喜欢

旦角花旦唱段
探究戏曲旦角身段艺术特征
花旦
花旦
花旦
绵绵古道连天上
花旦
由《歌剧魅影》中唱段分析看音乐剧声乐演唱特征
一弯新月挂半天
二人转旦角表演艺术之我见
秦腔旦角表演中真假声唱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