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朗读教学,强化朗读训练
2019-01-12胡锦云
胡锦云
(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城关镇草坪九年制学校,陕西 安康 725700)
小学语文教学的特定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学生语言的直接感知是以积累为主,应该让学生多读书。语文课堂教学更要以朗读为主,学生朗读的过程是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过程。一节语文课,教师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多读,就能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识记生字,自主地领悟好词好句,依靠自己积极的读,主动的思,去获取知识。“书声朗朗”也是语文课的主要特点之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狠抓朗读,的确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下面就自己教学实践中的心得谈谈对朗读教学的一些认识:
一、创设情境、调动兴趣
浓厚的兴趣会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从而产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朗读课文时,老师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的兴趣,从而达到激发“读”的兴趣。
一是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从而达到激发“读”的兴趣的目的。如教学《精彩的马戏》一课时,先根据课文内容逐一展示几幅连环画,同时让学生朗读相应的段落。然后老师提出:“我们把这几幅连环画看作是一部动画片,谁愿意给这部动画片配音?”这么一来,孩子们的读的劲头马上就来了。
二是老师“读”的真情也可以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对一些文质兼优的课文片断,通过老师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范读,把文字上无法表达的内在情感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充分表达出来,能把学生吸引到优美的语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教师可以一边展示漓江两岸秀丽风景,一边动情地范读,为学生解说画中的风光,待学生的心思都被吸引到桂林山水的优美意境中时,再对学生说:“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甲天下的漓江上,乘着木筏,欣赏着桂林美景。如果能有位朗诵家来上一段就更好了。”这一招非常有效,课堂上立刻洋溢着活跃的气氛,同学们怀着愉悦、轻松的心情展开朗读,第一次试读就读得有点有声有色了。
二、明确目标、读有实效
课堂上既要发挥范读的作用,更要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为了避免学生泛读走过场,要提出不同的朗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朗读,以达到提高朗读能力,加深对文本理解的目的。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提出“读”的具体目标:
1 、初读课文。这一层次要求学生正确地读,正音正字,理解字词,感知整体。
2 、细读课文。这一层次要求学生进行明义性的朗读,以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弄清作者的写作目的的效果。
3 、精读课文。这一层次侧重表情朗读,从研究文章的精华之处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逐步进入情境,介入角色,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
以《林海》为例,可以提出这样的朗读要求:(1)细声轻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查字典找出正确读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正确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2)朗声通读全文,读懂词、句、段,看作者围绕大兴安岭这个“悦耳”的名字,怎样描述它的岭、林、花的特点,深刻理解课文的内容。(3)有感情地精读课文,摘录文质兼美的文段反复读,看作者如何展开丰富的联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样,学生朗读的目的明确,层次分明。具体的目标使学生读有方向,走有路子,达到阅读要求。学生的朗读技巧也在多层次“读”的训练中自然形成,得到提高。
三、读悟结合、相互促进
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两者相辅相成,才能使学生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读时自然地表达出来,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们细读作品,就会感悟到:在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中也融化了作者的感情,渗透着他自己的生活遭遇。作者把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所感受到的辛酸、痛苦和憎恶,通过小女孩的命运抒发出来,使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融为一体。教学时要结合重点词句和段落的理解,引导学生感受到文本内容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使这种强烈的感情注入学生的心田,产生共鸣,使其自然地感受到亲切、爱怜、压抑、愤懑以及含蓄、深沉的基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有感情地朗读。
四、朗读示范、有法可依
我们提倡“多读”,并非放任自流地读。学生的经验毕竟有限,因此教师可以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示范指导。无论放录音还是教师范读,都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示范的时机,教会学生处理重音、停顿,恰当运用的语气、节奏、音色等,对一些比较难读懂的文章或古诗,可以一开始就以示范引路,这样可以降低难度,放缓坡度。一般来说,当学生无法达到朗读要求或者是学生的朗读出现偏差时,教师可以范读,如:你们听听老师这么读,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读?听老师用不同的方法朗读课文,几种读法中,你们最喜欢哪几种?为什么?……这样的提问必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的思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在教师的范读中学到具体可感的朗读知识和技巧。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所谓的“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教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多么美妙的境界。”是呀,语文教师只要摆正朗读的地位,明确每一次的朗读目标,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朗读训练,行之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朗读必将真正点亮语文课堂,在这喧嚣的世界,独自绽放其本色美,犹如“灵秀之泉”,源源不断地滋养着每个学生纯净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