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方法漫谈
2019-01-12齐艳君
齐艳君
(河北省滦平县滦平镇中心校,河北 滦平 06825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工作的一大难点,目前,尽管老师们采取多种手段鼓励引导学生写作。学生依然怀有畏难情绪,把写作当作一个沉重的包袱,害怕写作,不愿写作,提起笔来,要么无话可说,要么有话说不出来,即使开了个头,硬写下去,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内容平淡,大量使用不规范的口语,就像漫不经心的闲扯,毫无文彩。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发展的过程,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需要语文老师做生活的有心人,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下面笔者结合多年在教学实践,谈谈小学生作文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要想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如果学生有了写作文的兴趣,就没有了对作文的“恐惧症”,那么学生才会主动地进行作文。
(一)创设写作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刚开始写作文的同学,往往感觉到拿到作文题目,无从下手,没有可写的内容,因此教师必须想办法克服学生的这一大碍——为学生创设情境。比如布置学生去参加某一景区,参观某一次活动,熟悉某一个人物、某一次事件等等。这样学生就会有写作素材,有话可说。教师为同学们创设了情景,学生写作的欲望就大大提高了,大家都纷纷对苹果进行了描述。这样的情景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有素材可写,学生必将能写出不少优秀作文。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应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课外可以和学生保持朋友式的关系,学生喜欢老师,才乐意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例如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文题目:《老师,请您到我家》、《给老师一封信》、《和老师说悄悄话》、《老师,请您到我家》、《给老师的一封信》、《老师,我想对你说……》,给学生出这样的作文题目,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写出比较感人的作文,吐露出学生的心里话。
二、留心生活,培养观察能力
(一)讲读教学,授予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我在讲读课上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习作练习,训练观察事物的思维。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观察方法后,要通过练习,使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培养的提高观察能力,并通过练习来检验学生观察的效果,促使他们更加认真地观察,激发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结合各单元习作要求,实地指导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观察培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注意让学生学会联想和想象。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观察能力强的同学都爱动脑筋,而爱动脑筋思考,爱产生联想的同学往往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幻想力。这样的学生在写作时不仅能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而且能浮想联翩。
三、要求学生读写结合
教学小学生的作文要求循序渐进,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先识字,再积累词语,有了词语和句子,就能进行阅读。学习写作知识,要注重与阅读材料相结合。字、词、篇和章的积累可以是教材中的优美段落、也可以是名篇名作中的优秀段落,日积月累,可以为写作提供大量的优美素材。同时加强课外阅读,当前,学生阅读的途径非常之多,可以来自网络、报刊、书本等,对那些好词好句好短要坚持记下来,并进行背诵。正如俗话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爱作文的情感。生活是真实的,作文也应当是真实的。叶圣陶先生说过:“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实的真理,切乎生活的状况。”这就告诉我们,摒除虚假浮夸,才能写出真实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