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校对与各环节的关系

2019-01-12丁欲晓

魅力中国 2019年40期
关键词:校样原稿书稿

丁欲晓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陕西 西安 710077)

一、校对与作者的关系

校对与作者是一种间接关系,并不直接发生联系。

校对往往是通过校稿或者编辑的介绍了解作者,这种了解是间接的、纯理性的。一般情况下校对对作者的这种了解也就足够了。但是,在工作实践中却常常发生一些校对与作者共同校对书稿的情况,因书稿而连接,关系就密切起来。比如有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文稿,如果让作者参与一次校对或者阅读一下校样,这就不仅能确保文稿的正确无误,还可以使校对得到不少自己不懂或知之甚少的专业知识,从而优化校对人员的知识结构,拓宽校对人员的知识面,同时也使图书的编校质量有了可靠的保障。这种校对与作者的间接联系,不仅必要,而且能收到知识互补,扬长避短,共同保证出版周期和质量的效果。

校对与作者之间,不仅有和谐配合、相得益彰的经历,也会有发生争执,最终圆满解决的生动事例。

总之,校对或缘于编辑介绍而与书稿的编著者打交道;或因解决校对质疑与编著者进行知识内容方面的切磋和探讨,都产生密切的联系,而且这种联系是大量存在着,贯穿着校对过程的始终。是积极的,有益的。即使当时发生过争执、误解和不愉快(这是难免的),但事后彼此都可以互相理解,而且能使校对获得难忘的知识学养的滋润。校对人员因此十分珍惜这种关系。

二、校对与编辑的关系

编辑工作是校对的基础,校对是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延续。编辑与校对之间将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更加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部书的出版过程,首先是由编辑依据市场动态和读者的需求,确定选题,然后组稿,再对原稿进行编辑加工等,经过一系列运作,最后出校样,送交校对手中。编辑的全部工作在书稿成为校样之前,这时的书稿还远远不是一部成型的图书。其间必须经过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校对人员详细而认真地校对工作。依据校对职责,校对既要依据编辑审定和修改的原稿,核查矫正排版录入的错误,即“校异同”;又要本着对将要出版的图书负责,对读者负责的精神,认真审读原稿,发现作者和编辑的疏漏和失误,提出质疑,履行“校是非”的职责。这个过程,与编辑之间形成十分密切的直接联系,因为每一部书稿,每一个校次,都有许多需要编辑解决和定夺的字、词、标点,政治性、知识性、常识性错讹疑团,版式、体例、图文、表题、数字等是否规范的问题。与编辑协作的过程,也是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的过程。每一部书稿每一个校次结束都经过编辑的进一步核正,才能保证图书尽善尽美,完美无缺。

据此而言,编辑和校对之间,业务各有侧重,术业各有专攻,既分工,相辅相承,又各尽其责,不可相互替代,形成十分紧密的关系。

毋庸置疑,校对不是编辑的附属,也不是“对照机”,“依葫芦画瓢”,它有自身的独立性、创造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工智能校对软件、原稿磁盘化的普及,出版技术的现代化带来的将是编辑和校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更加密不可分和科学分工的关系。共同构建严密的图书保障体系。由于作为校对比照物的原稿的逐渐消失,校对功能和方法已经发生了变化,变化为以“校异同”为主转向“校是非”为主,充分地发挥校对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的作用。校对必须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在“校是非”层面有所突破,有所建树。

三、校对与装帧设计及照排人员的关系

校对与装帧设计、出版照排人员之间是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关系。

由于各工序业务的要求不同,时常会产生工作上的分歧。这是正常现象。如果能够在协商中互相尊重,互相体谅,严格要求自己,再大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比如校对员应培养对装帧艺术的较高的审美情趣和较强的感受力,只有这样才能使美编的设计意图最终得以在付印样上体现出来,才能满足美编和读者对美的图书的要求。同样电脑操作员也会有文字排版上的失误,或因原稿字迹不清被误认,如夏丏尊的“丏”误排成“丐”;趋之若鹜的“鹜”误排成“骛”;或因操作不当而误植如已—己编码分别为(NNNN)与(NNGN)经常排错等现象,使原稿录入样差错超标,造成一部书稿校对多遍仍难以做到“万无一失”(即差错率达到万分之一以内)。校对员当然喜欢质量高的磁盘稿,但遇到错误太多的磁盘稿和校样,不能急躁,需要帮助录入员多分析原因,总结出规律,提高录入稿质量。同时,校对更要发挥本身学识方面的优势,以“博而杂”的学科底蕴认真精校,使哪怕多杂,质量多低的稿子都能在你手中变得“信得过”而交付下道工序。这是一种追求,应该有这种目标,这样校对与装帧、照排人员之间才能形成相互提携、相互学习的良好关系,共同保障图书的质量。

四、校对人员之间的关系

校对与校对科其他人员之间是互帮互助、平等协作、相互监检的关系。

校对科长和调度掌握着全社图书校对工作的整体进度,具有宏观调控作用。作为校对员应该配合科长工作,对分到个人名下的校样,不挑不拣,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始终保持认真负责、相互补充的良好心理,使全部书稿的一、二、三校和读校在校对这个环节顺利完成。校对员看到的是具体的稿件,责任明确,有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布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数量、质量标准,相对于其他行业,更具专业性和可操作性,有较强的透明度。但学问再大的校对,也有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时候,这就会出现知识“盲点”所引起的质量问题。因为校对员所学的专业不同,有人长于理科稿,有人长于文科稿,即使同属文科书稿,不同学科内容也不尽相同,专业性都十分强,文史哲经法诸学科中还有更细密的分支学科,一个校对员想做到无所不通是根本不可能的,记得我在校一部科技图书时,就碰到许多困难。本为校文科稿的我,遇到化学式、物理符号、专业名称等问题,就手足无措,甚至把正确的改成错误的,而在其他人员的参与校对下,消灭了这些“顽疾”。因此,校对一部书稿,采取与同事、外校人员、作者或编辑交叉进行的方式,发挥知识互补,互帮互助,平等协作,共同负责的精神,形成较强的团队合力,出版社图书的整体质量才有所保障。

综上所述,校对与各环节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具有互补性,只要本着诚恳协作的态度,具有质疑精神、大质量意识,我相信图书质量一定会有所保证。

猜你喜欢

校样原稿书稿
朱自清不肯马虎
顾炎武谢鼠
数学说理,怎么说
本刊作者校对注意事项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网印制版原稿的选择与设计
校样上的校改标注该不该擦
《聊斋志异》原稿寻回记
关于《中国杂文》(百部)答问(之五)
数据库在出版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