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导入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9-01-12刘新中

魅力中国 2019年19期
关键词:三角形游戏数学

刘新中

(巴中市恩阳区柳林镇来龙小学,四川 巴中 636063)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初中数学教学更加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师生间的互动合作学习,更多地运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教学的领头羊”的教育观念,教师要充分落实和运用课堂导入式教学,并将其视为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站在教师的立场上,课堂导入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对象,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充当一个指引者的身份,运用游戏、故事或其他形式的方法来引入讲解的主题,激发学生内心的求知欲,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而进行有效教学。

一、课堂导入对于课堂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初中数学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枯燥乏味甚至备受煎熬的过程,如果在进入新的教学内容或新的教学前段时,还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那么学生的学习情绪会比较消极抵抗的,其课堂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就事半功倍了。不论是直接导入或问题导入,对课堂教学明确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和奠定课堂基调具有重要的作用。幽默诙谐且形式多样的导入模式能尽快安抚学生的情绪,尽快把他们从课间嬉戏打闹的画面过渡转换到稳定有序的课堂情境中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触发他们的好奇心,强烈刺激他们想要探索“新世界”的求知欲,提高了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二)改善师生关系

课堂导入式教学表面上看来是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其实是学生作为教学的对象,占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与教师是一种互动的状态而非消极被动的状态。在进入课堂教学主题前,采用做游戏等形式多样的导入,生动而形象,教师更具有亲和力,学生更有学习的热情,双方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变得更加融洽和谐了,互动亦更加频繁有趣,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在注重教学内容的同时着重导入语的嵌入,化抽象为具体,即把教学内容中一些比较抽象、晦涩难懂的东西转变为比较具体、贴近生活实际的概念。此外,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其学习兴趣,改善师生间的关系,增加了互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双方都受益匪浅,实现了共赢。

二、运用课堂导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课堂教学亦是如此。导入语固然重要,但应紧扣主题,为后文作铺垫;有了教学目标,教师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活动。经验丰富的教师在课前导入时就会引领学生接触教学目的,让他们对该节课有个比较系统的了解,意识到教师的教学方向。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思维处于比较活跃的状态时,教师就“一针见血”地直奔主题,说清楚课堂真正的教学目的,并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

(二)启发性原则

数学学习的关键是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因此常常有些女生会因为自己的性别而埋怨自己,认定男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比女生好。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男生的逻辑思维总体比女生好,但只要经过后期的逻辑思维训练还是会有所提高,这就有赖于课前的导入。导入式教学一部分是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开发的,但也有少部分是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差异性,譬如把女生总体的逻辑思维考虑在内,幽默生动的课前导入更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处于相对活跃的状态,为教师后面的教学开展降低了一些难度。所以说导入式教学并非浅尝辄止的,而是如画龙点睛一般,注重学生启发学生的思维。

(三)艺术性原则

数学学习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学生的参与度,若只是教师在讲台上噼里啪啦地“乱”讲一通,也没有互动,学生就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那么课堂导入式教学就失去原本存在的意义。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艺术性原则,即运用独特的导入方式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并让其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学习准备状态,不为外物所扰,主动发散思维,积极地投入课堂学习中,促进教师的教,学生的学。

三、课堂导入的具体实施

(一)游戏导入

做游戏无疑是大多数学生爱做的事情,同样把它运用到导入式教学中,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要把握度。数学学习中常见的游戏导入有数字游戏、找规律,和一群数字打交道。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有所不同,不像小学数学那般稚气,但万变不离其宗,同样也需要游戏导入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一次函数的概念”时,采用绕口令游戏或者谜语来做课前导入:一只兔子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哪位同学会接下一句呢?(两只兔子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三只兔子三张嘴,等等)当然有些同学可能会被绕晕,破口而出,一只小鸟一张嘴,两只眼睛两条腿,又后知后觉地说不对,引得众人哈哈大笑,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也有兴趣学习了,并积极地发散思维,兔子的数量和腿的数量有什么关系呢?通过这样做游戏的方式引入新内容,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提问导入

或者采用提问的方式导入新的知识内容,一般来说,教师提的问题要设置成开放性的,如果答案是固定唯一、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话,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例如学习“如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教师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结合身边实际,你认为具备什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呢?有些同学说:大小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再具体些:两个三角形的各个角一一对等。同时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并讲明在数学中文字表达过于复杂,我们可以采用数学等式来表达两个三角形间的全等,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三)活动导入

除了游戏导入、提问导入,教师还可以采用活动导入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例如学习“相似三角形”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可以采用活动导入的方式和学生一起合作学习,让他们动手操作,用纸剪出心中所认为的两个或多个相似三角形,既巩固和复习了旧的知识,又为新知识作铺垫,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由此看来,课堂导入对课堂教学过程是相当重要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引入导入式教学模式,根据教学目的综合运用导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明确学习任务,达到教与学共赢的效果。

猜你喜欢

三角形游戏数学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画一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