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不同因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2019-01-12景绍红胡占云
景绍红,胡占云
(1.重庆市畜牧科学院;2.重庆市肉质评价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重庆市养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 荣昌 402460)
1 蛋白质和赖氨酸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蛋白质是母猪日粮的主要成分之一,而赖氨酸又是猪的必需氨基酸,国外有研究表明,初产母猪对蛋白质和赖氨酸的需求量要比经产成熟母猪大,在饲料中提高氨基酸以及蛋白质含量,可以增加初产母猪乳的分泌量并促进仔猪快速生长。
朱良印等[1]对约克夏初产母猪进行了16%、18%两个蛋白质水平日粮,在这两个蛋白质水平基础上再添加0.2%赖氨酸的日粮营养水平的饲养试验,其结果表明:高蛋白水平明显提高初产母猪的哺育水平,表现为仔猪断奶成活率提高2.5%,断奶窝重提高8%以上,断奶个体重提高5%以上;而低蛋白质水平添加赖氨酸结果表明:仔猪断奶成活率提高2.5%,断奶窝重提高10%以上,断奶个体重提高7%以上。可以说明的是,初产母猪由于自身营养需要,与经产母猪相比,在低蛋白日粮模式下,适当增加蛋白质和赖氨酸水平,有利于提高养猪生产水平。
张文娟等[2]也有进一步类似研究,即不同蛋白质水平添加多种氨基酸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其中18.5%蛋白质水平相较17.5%蛋白质水平,仔猪断奶窝重和窝增重显著提高,而与19.5%蛋白质水平相比,差异不显著;其试验结果还表明,添加赖氨酸等5 种氨基酸,蛋白质在18.5%水平时母猪哺育性能最佳。
2 日粮纤维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日粮纤维是一种具有特殊营养生理作用的复合成分,有提高猪有机物消化率,降低粪便中大肠杆菌数量,提高乳酸杆菌数量,减少妊娠母猪异常行为,以及提高母猪繁殖生产性能的作用。葛德军[3]研究结果表明,哺乳期饲喂高纤维(5.22%)日粮,仔猪哺乳期增重比低纤维组明显提高20%,窝产活仔数显著提高1.5 头,断奶仔猪数也有一定提高;研究还发现,过高纤维含量日粮对母猪繁殖性能不利,有增加返情率的不利影响。
3 饲养方式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对于经产母猪,饲养方式基本一致,而对于进入后备培育的母猪,饲养方式是一个重要环节,饲养方式不同,对母猪的器官发育影响较大。
孙华等[4]对相同体重阶段的后备母猪,分别采用自由采食和限饲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猪从60 ~100 kg 体重阶段,采用自由采食方式的生长速度显著高于限饲情形,但初情期和首配日龄显著晚于限饲组,首次配种空怀及返情比例明显高于限饲组,首次配种分娩率自由采食组78.9%,比限饲组低10.3%;因此在后备母猪培育后期,应当采取限饲办法,不但可以提高母猪繁殖性能,还能提高养猪经济效益。
4 饲喂次数对母猪泌乳力的影响
哺乳母猪的饲养目标,一是提高仔猪断奶头数及断奶窝重;二是保持其泌乳期具有正常种用体况,即母猪28 d 断奶失重不超过12 kg,也就是保持正常的发情间隔,这些指标取决于母猪泌乳期营养水平。有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泌乳期母猪采食量可以直接提高泌乳期母猪泌乳量、仔猪生长水平,稳定和保持母猪离乳后的繁殖性能。饲喂次数对母猪采食量是一个影响因素,邱思鹏等[5]作了饲喂次数对母猪泌乳力影响的研究观察,虽然日喂4 次的泌乳母猪采食量高于日喂2 次,但差异并不显著,只在分娩后第1 周采食量差异显著,且饲料利用率比日喂2 次的低;值得借鉴的是,观察发现对于经产母猪特别是高产母猪,增加饲喂次数可提高母猪采食量,从而保持母猪泌乳力,提高繁殖生产性能,减少母猪泌乳期失重。
5 对母猪的饲养管理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规模化生猪养殖等不同情况,综合经济效益因素,对母饲养管理应采取以下措施
1)建议母猪日粮水平应保持蛋白质在18.5%水平左右,并合理添加赖氨酸等5 种氨基酸;
2)为保持母猪有较好的繁殖生产性能,对其哺乳期可以饲喂高纤维日粮(5.22%),妊娠期也应保持或适当高于这个水平,高纤维日粮还能让母猪自由采食,减少劳动力支出;
3)在后备母猪培育上,前期采用自由采食,后期采取限饲办法;
4)对经产母猪特别是高产母猪,其饲喂次数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可在哺乳前期增加饲喂次数,而后期减少饲喂次数;
5)对采食量的控制,可以采取一些灵活办法,如散户饲养,可以采用单栏饲养,减少量的供给,同时也可减少斗殴情况,节约成本;根据猪只体况,选择隔天饲喂法。有条件的集约化猪场,还可增设电子控制饲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