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在学校传染病防治中的有效应用研究

2019-01-12仇锦珠

人人健康 2019年21期
关键词:传染病中医药师生

仇锦珠

(江苏省姜堰中学 江苏省泰州市 225500)

引言 学校作为人员较为密集的场所,一旦出现传染病更容易发生传播,从而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学校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学校常见的传染病80%是呼吸道传染病,其次是消化道传染病。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水痘、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脑、猩红热等;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有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伤寒、副伤寒、霍乱、副霍乱、阿米巴痢疾、各种肠道病毒感染,细菌性食物中毒以及各种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绦虫病、蛲虫病、姜片虫病)等。如何在学校有效开展传染病防控和中医药在学校传染病防控中具有的优势以及中医药在学校传染病防治的应用分析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1.当前学校传染病主要防治措施

当前学校在传统传染病防治工作上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健全校园传染病防治制度体系,加强对疾病防控相关硬件设施以及人才资源的投入。(2)加强校园内的消毒工作,尤其是对于教室、宿舍、食堂等区域采取多种措施进行重点消毒,教室应定期开窗通风(3)加强对师生的预防接种管理,建立疫苗接种档案,根据当前的流行疾病采取针对性的疫苗接种。(4)加强对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传染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并将其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提高其传染病防治知识水平和防治意识。(5)组织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其身体素质,帮助和监督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体检,(6)完善传染病应急应对措施,在传染病发生高峰期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隔离制度等,减少集体活动。同时将相关疫情情况及时上报区教育局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患病的师生要及时送往专科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对于疑似感染或与感染者密切接触的师生群体要密切进行观察,必要时采取一定的隔离措施。

2.传统中医药在学校传染病防治上具有的优势和效果

我国的传统中医药在传染性疾病的治疗上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例如在一些重大、急性的传染病流行事件中,中医药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不少重要的诊疗思路和基本方药。我国的传统中医学理论中十分重视人体阴阳、气血的平衡,《素问》中也提出了“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上工治未病”的理念。在“治未病”理念的指导下,我国传统中医药对人的饮食起居、生活习惯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以保持人体阴阳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预防疾病发生的效果。对有疫病密切接触者,或病源携带者的发现、监测和管理。《治疫全书》中“毋近病床塌、毋凭死者棺触臭恶,毋食病家食菜,毋拾死者衣物”,提出防疫隔离的具体要求。对动物传染源认识和措施,《金匮?禽兽鱼虫禁忌并治》中“六畜自死,皆疫死,则有毒,不可食之”,“狸肉漏脯等毒,果子落地经宿,虫蚁食之者,人大忌食之”指出病畜及被污染物品不能食用,重视食品卫生,对易感人群的防疫措施,《景岳全书》中“夏秋新凉之交,或疾风暴雨,或乍寒乍热之时,善养身者,外而衣被,内而口腹,宜增则增,宜节则节,略为加意”,重视个人防护,预防疾病。此外,传统中医药还通过总结不同传染性疾病所具有的共同的临床特点,将其划分为了伤寒、温热病、瘟疫病等范畴,并对其发病过程进行研究,认为传染病的发生大多从外感瘟疫邪气开始,从口鼻进入人体,由表及里逐渐影响人体脏腑,并根据其发病特点分为了“合病、并病;顺传、逆传;食复、劳复”等不同的类型,随后在此基础上应用相应的中医药来进行辨证施治以达到“既病防变”的效果。

3.中医药在学校传染病防治的应用分析

中医理论把人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对于传染病的防治有着更好的适用性。首先,我国传统中医药会对传染病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或预防性治疗,如使用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菊花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草药煎水代茶饮以治疗感冒,还可以在学校食堂中增加药膳或食疗菜单,以提高学生免疫力;组织学生进行气功、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等来锻炼、调理身体,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效果。

其次,传统中医理论中还对防疫隔离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如对患有温热、瘟疫等具有传染性疾病症状的师生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并对密切接触者加强监测、观察和管理;随身携带装有避秽化浊的药物:藿香、佩兰、白芷、砂仁、石菖蒲、苍术、艾叶等的香囊,这类香囊气味芳香,香而不燥,可有效阻隔疫气;在室内焚烧苍术、艾叶、白芷、丁香等药物进行熏蒸消毒或使用食醋熏蒸消毒,这些方法相较于传统消毒剂能够有效减少对学生皮肤、黏膜的刺激。最后,传统中医药针对一些典型的传染性疾病有着专门的方药或者一些特色疗法来进行治疗,如《伤寒论》中的“白虎汤”,历代中医奉它为解热退烧的经典名方;《摄生众妙》中“荆防败毒散”、《温病条辨》中“银翘散”治上呼吸道感染、流感、发疹性传染病等疗效显著;《东垣试效方》中“普济消毒饮”对急性腮腺炎、丹毒、猩红热等病毒、细菌感染疾病有效;《伤寒论》中的茵陈蒿汤治“阳黄”,葛根黄苓黄连汤治“热利”,白头翁汤治“湿热痢”,现分别用于病毒性肝炎、痢疾等肠道传染病的治疗。

相较于西医治疗传染病,传统中医辨证施治对传染病起到良好控制和治疗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传统中医药在学校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和优势,学校通过在现有防治措施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药防治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进而为在校师生的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

传染病中医药师生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