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急救护理探讨
2019-01-12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李凯李小琴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 李凯 李小琴)
1 临床资料
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20例急性心肌梗塞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其中一共有男性患者14例,剩余为女性患者6例,他们的年龄分别的分布情况是在50岁到84岁之间,患者之间的平均的年龄保持在67岁。急性下壁梗死7例,前壁梗死5例,前壁梗死4例,广泛性前壁梗死4例。有8例频发室性早搏,4例室性心动过速,1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心室颤动。有5名患者停滞。
2 护理与观察
2.1 做好基础护理,保证病人充分休息 立即保持静卧,需要暂停所有的活动,并且还需要患者保持大便的通畅。使用宣传的方式去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护理知识的普及,使得他们可以充分了解休息的重要性,减轻心脏负担;便秘患者可以酌情使用泻药,使得病人能够在床上顺利的排便,真正的做到不怕脏活和累活;使得患者不会因为排便问题而产生痔疮;严格去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的饮食进行控制,在饮食上要保持低盐和低脂液并且食用一些半流质的食物,避免过度饱和,并注意补充维生素。
2.2 监测生命体征并迅速做出判断 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吸氧,氧气流速为4~6升/分钟。立即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以及心电监护。心电图监测是入院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必要措施。心律失常的高峰期是在梗塞后48小时内。因此,心电图监测和心电图检查对于识别恶性心律失常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监护仪上的心电图和血压变化,并将心率使其能够保持在60到100次/分钟。在出现异常治疗的时候需要及时的报告给上级的医生。医生需要对其进行镇静治疗,并且可以适当的注射缓解疼痛以及血管扩的药剂。除此之外作为护理人员一定要密切的去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患者的意识,还有尿量与胸痛症状的变化给予关注,及时对于心律失常的出现以及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出现进行检查,同时做好各种记录。
2.3 准备救援药物和救援仪器,随时准备救援 所有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无论是否伴有快速心律失常或慢性心律失常,都应事先在急救车中准备各种抗心律失常及抢救药物药物等,救援设备,包括除颤器、临时心脏起搏器等,以备紧急使用。
2.4 正确选择血管,准确掌握用药方法 应建立两个有效的静脉通道,一个用于静脉输注抗心律失常药物,另一个用于其他药物;对于上肢,应选择尽量使用扩张血管的药物,如肘中段静脉,需要使用较薄的导管。留置以防止选择下肢远端静脉。对于静脉注射胺碘酮,肘静脉是主要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速度不宜过快,给药时应观察心律变化。
2.5 不同的救护方法用于不同的心律失常 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抢救方法有所不同:1.对于窦性心动过缓患者,注射阿托品1毫克,并且保持心率在60到80次/分为宜,以防止心肌耗氧量的增加。2.对于窦性心动相对过快的患者,主要是对其自身的病因给予消除的同时缓解患者自身的疼痛和紧张的情绪,对其纠正低血压和心脏功能给予改善。3.对于频发室性早搏以及多源室性早搏,还有就是伴有室性早搏以及连续室性早搏常表明心室颤动,医师以及护士需要密切去进行观察同时及时的找出存在的异常问题,快速的报告同时积极的去与医生的抢救进行配合。4.对心室颤动患者,在发现后需要马上使用非同步直流电复律,也就是200-300J非同步电击进行除颤,如果再次除颤也并未获得成功,那么可与360J共同去对酸中毒和低氧血症以及电解质紊乱情况给予纠正。
2.6 加强心理护理,减少焦虑 心肌梗塞会产生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在得知自身病情的时候,一般都会出现一些紧张感,同时还伴随着焦虑与恐惧感。因此,当患者的病情稳定时,应允许家人陪伴患者以刺激患者的生存欲望。
3 讨论
心肌梗塞会使得心律失常的问题产生,主要是因为心肌供血出现中断,并且心肌组织出现缺血性坏死而使得心房肌内受体被激活,交感神经自身的兴奋性有所增加,血液循环增加以及心脏中局部儿茶酚胺浓度提升从而出现过敏反应。使得心脏缺血性心肌以及心脏的交感神经刺激提升了浦肯野纤维自身的自律性。儿茶酚胺加速钙介导其慢离子电流完成反应传导,使得心律失常这一问题产生。恶性心律失常,4~6分钟产生无法可逆的脑损伤。心肌梗塞和恶性心律失常相互融合会使得血流动力学产生变化,使得心输出量有着明显的减弱,这可能会对生命造成危害。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自身拥有恶性心律失常的应急判断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非常精湛的护理技术,对于多种心律失常抢救程序以及用药特点,还有多种救援仪器的使用以及维护进行使用,使得仪器能够保持在非常好的待机状态。这样在病患出现问题的时候,就能够及时发现并且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只有做到这样才可以使得死亡率有所降低,使得抢救成功率得到提升的同时,保证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