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前胃弛缓
2019-01-12张仁峰李金岭
文/张仁峰 李金岭
(1 黑龙江省鸡西市梨树区农业农村局;2 黑龙江职业学院)
奶牛前胃弛缓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奶牛前胃兴奋性降低,收缩力减弱,瘤胃内容物不能正常消化和后移,在前胃内产生大量腐败和酵解的有毒物质,引起消化障碍,食欲、反刍减退以及全身机能紊乱现象的一种综合征[1]。
1 发病情况
黑龙江省鸡西市郊区吴某家1头6 岁黑白花奶牛,主诉该奶牛产后开始反刍减少,不愿吃草,近几天开始不吃不喝,发病时间已经1周之久。临床表现为食欲废绝,反刍停止,听诊瘤胃蠕动音消失,肷窝下陷,触诊瘤胃内容物柔软无抵抗力,粪便较稀而混有黏液,病牛有时磨牙,有明显消瘦的表现。
2 诊断
经病史调查、临床检查,确诊为奶牛前胃弛缓。
3 治疗
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3 000 mL,5%碳酸氢钠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每日1 次,连用3 天。中草药“促反刍散”分早晚各灌服1 付,从第三天开始每天灌服1 付,连用5 天后病愈。该病牛从第三天开始反刍,到第五天恢复正常。
中草药“促反刍散”的组成成分及用量:榔片50 g,党参40 g,枳实30 g,白术50 g,香附30 g,川朴40 g,青皮30 g,神曲50 g,甘草20 g。共为细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轻者每日1 付,重者每日分早晚各1 付,连用3~5 天[2]。
4 体会
4.1 发病原因
主要原因是长期饲喂含粗纤维而难于消化的饲料,或发酵、腐烂、变质、冰冻饲料;或突然改变饲喂方式,暴饮暴食;或继发于其他全身性疾病及某些传染病等。
4.2 诊断要点
4.2.1 主要症状
精神沉郁,食欲减少,全身无力,瘤胃蠕动音减弱或消失,反刍及嗳气减少或停止,病初便秘而后腹泻,排棕色黏稠粪便或水样粪便,有恶臭味,触诊瘤胃内容物松软。有的病牛喜欢采食粗饲料或新鲜的青绿饲料,而拒食精饲料,或有异嗜现象。
4.2.2 区别诊断
慢性前胃弛缓时常呈现周期性慢性瘤胃臌气,食欲及反刍时好时坏,重者逐渐消瘦及衰竭,有时尿液检出酮体,应注意与酮血病相区别。
4.3 治疗要点
4.3.1 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改善饲养管理,消除病因,增强前胃蠕动,制止发酵和腐败,防止脱水和自体中毒。
(1)病情较轻的牛只
可取健康奶牛瘤胃内容物投给病牛,以增加病牛瘤胃内纤毛虫数量和微生物区系,以恢复瘤胃内环境。
(2)原发性前胃弛缓
只用单纯治疗前胃弛缓的药物即可治愈;病初禁食1~2 天后,少量多次给予适口性好、容易消化的优质干草或放牧,增进消化机能;迅速纠正不合理的饲养管理因素。
(3)继发性前胃弛缓
以治疗原发病为主,治好原发病,奶牛的反刍就会正常。
4.3.2 治疗原理
奶牛前胃弛缓时,由于在整个前胃内积滞大量的内容物,要想使前胃恢复正常蠕动功能,必须应用较大剂量的消积药物才能发挥其功效。
中草药“促反刍散”中所选用的药物,具有消积导滞、宽中理气和健脾胃的作用,使水谷得以运化,蠕动功能得到恢复,是治疗奶牛前胃弛缓较理想的方剂。
其中所含有的榔片除了驱虫作用外,其主要作用还可增加唾液分泌和促进胃的逆蠕动,从而在本病治疗中达到促反刍的效果。但临床应用时最好将其用量控制在50~60 g,不可过量应用。在中草药“促反刍散”中没有应用麦芽,是因为奶牛在应用该药后,其具有回乳的作用,因此易导致奶牛产奶量骤减,故临床治疗时要特别注意。
4.3.3 其他
本病的预防应注意饲养管理,禁止突然变更饲料,或任意加料。注意适当运动,减少应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