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静脉扩张症的外科治疗(附1例报告)

2019-01-12程晓永樊亚文

人人健康 2019年21期
关键词:心端颈静脉胸锁

程晓永 樊亚文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二六三临床部胸心血管外科 北京 101149)

1.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47 岁,主因发现右颈部肿胀、疼痛2年余,加重半年门诊入院。发病后患者吞咽及发音正常。入院后查体:右侧颈部皮肤正常,颈部稍饱满,颈静脉处浅蓝色突起,长约10×4cm 大小,嘱患者屏气后颈部稍隆起,隆起处质软,压之无泄气声,囊性,加压隆起缩小,压迫隆起近心端屏气时隆起不出现,压迫隆起远心端隆起仍出现(Valsalva 试验阳性)。颈部增强CT 示:右侧颈静脉局限性扩张。颈部血管彩超提示右侧颈静脉局限性增宽,内径约2.9cm,其近心端内径约1.9cm,远心端内径约1.7cm。诊断为右颈内静脉扩张症。经充分术前准备,无手术禁忌后在全麻下行“右侧颈内静脉环形缩窄术”,麻醉成功后,病人取平卧位,头偏向左侧,充分暴露右侧颈部,在锁骨上,沿胸锁乳突肌外缘与颈外静脉之间纵行切开皮肤,长约12cm,钝性分离胸锁乳突肌,切开颈鞘,暴露颈内静脉,见颈内静脉明显膨隆,管壁菲薄,透过静脉壁可见其内血液呈漩涡状流动,病变颈内静脉长约8cm,直径约3cm,同时于扩张静脉段下部可见肩胛舌骨肌压迫扩张静脉段,静脉表面可见压迹,给予切断肩胛舌骨肌后,可见扩张静脉段迅速充盈,术中考虑此肌肉可引起静脉扩张,于是在扩张静脉上段阻断颈内静脉,用6-0 非吸收缝线间断缩窄扩张静脉段,直径约16mm,放开阻断静脉后,静脉充盈良好,温盐水冲洗后缝合胸锁乳突肌,术毕。术后给予患者抗凝治疗,防止血栓形成,于术后第二天患者出现短暂的头晕、头痛现象,脱水对症治疗后好转,伤口愈合良好,痊愈出院。

2.讨论 颈静脉扩张症分为颈内静脉扩张和颈外静脉扩张,首先由Harris 在1928年描述,后文献多为个案或零星报道,国内80年代曾有报道[1]。据文献记载,患者多为儿童,颈外静脉、颈内静脉和颈前静脉均可受累,单侧发病常见,以右侧颈内静脉最多,有个别双侧病例报道[2],其中儿童发病以颈内静脉扩张为主。病变静脉病理检查发现缺乏肌层及弹性组织,因此多数学者认为该病为一种先天性解剖变异畸形,系先天性颈静脉层及弹性组织缺乏所致[3]。

本病一般有颈部肿胀、疼痛及紧压感等症状,检查见右侧颈部皮肤正常,颈静脉处浅蓝色突起,嘱患者屏气后颈部稍隆起,隆起处质软,囊性,加压隆起缩小,压迫隆起近心端屏气时隆起不出现,压迫隆起远心端隆起仍出现(Valsalva 试验阳性)。行颈部彩超检查和增强CT 可明确诊断。但应需与先天性喉气囊肿、淋巴囊肿、上纵隔囊肿、海绵状血管瘤以及上纵隔占位性病变等相鉴别。

颈静脉扩张症确诊后是否需要手术治疗目前无统一意见,对于诊断明确的原发性颈内静脉扩张症,无临床症状,不影响生活和工作的患者,一般认为可保守治疗,定期观察。当肿块有逐渐增大趋势,或发生并发症时,以及有潜在发生血栓、感染甚至破裂大出血的危险,应及时手术治疗[4]。颈内静脉扩张症可选择颈内静脉腔外成型术,颈内静脉切开成形和颈内静脉结扎或切除术等;静脉腔外成形术包括环形缩缝术,纵向缩缝术和静脉包裹术,缩窄静脉管腔以接近两端正常的静脉口径为宜,术中避免缝针穿入静脉腔内损伤静脉内膜[5]。本例患者颈内静脉间断环形缩缝术后症状消失,抗凝治疗半年,随访无复发。我们认为颈内静脉扩张症施行颈内静脉结扎或切除术,应持谨慎态度,术前需要完全了解对侧颈内静脉血液回流情况,特别对双侧颈内静脉扩张病变的治疗,应考虑到术后并发症以及可能会造成头面部血液回流功能障碍,故尽可能保留一侧颈内静脉的完整性非常重要。因此颈内静脉腔外环形缩窄术可作为对这类病的首选术式,其方法简单,环缩程度易于掌握,并保留了颈内静脉内膜的完整性,不易发生术后血栓,比较符合血液动力学的要求,术后并发症少,但其可能不适合生长发育期的儿童。

猜你喜欢

心端颈静脉胸锁
胸锁钩钢板治疗创伤性胸锁关节前脱位
升结肠脂肪瘤致肠套叠及远心端肠梗阻1例
单宁酸与牛颈静脉的交联机制研究
两步缓解颈肩痛
胡桃夹综合征患者左肾静脉超声影像特征和规律及其诊断意义探究
烟雾病患者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中朝向大脑中动脉近心端实施血管吻合的效果
肺动脉带瓣管道产品获批上市
胸锁关节脱位治疗的研究发展
后组脑神经和岩下窦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颈静脉球瘤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