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建议
2019-01-12何菊仙方丽敏
□ 何菊仙 方丽敏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局教研室 311100浙江省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 310003)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的核心教育主题是“有创意地生活”,旨在引导学生有不断改进与创新生活的热情与追求,养成一种积极主动的生活意识。第四单元“我会努力的”聚焦于“学习”主题,由《我能行》《学习有方法》《坚持才会有收获》《奖励一下自己》四篇课文组成,针对自信心、学习方法、意志品质等方面进行探讨,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克服自己当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有自信、有准备地迎接新阶段的学习生活。
从逻辑上看,前三课是递进关系,从有自信、有方法、有毅力三个方面层层深入;第四课是一节总结课,旨在通过对低段学习生活的梳理和总结,鼓励学生看到自己和他人的成长和不足,对下一个学习阶段进行计划和展望,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整体把握单元的建议
“学习”主题曾在教材的不同册次中出现,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呈梯度发展的趋势:一年级上册旨在引导学生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一年级下册重在养成不拖拉、不马虎等学习习惯;本单元则集中针对学习中出现的新问题。因而,教师要正确理解同一主题在小学阶段的逻辑上升趋势,并结合班级学情开展教学。
(一)回望中反思,交流中共进
“回望”就是回头看,意在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反思,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学习目的。学生在反思中梳理、总结、利用已有经验,解决、克服目前的困难,改进、提升当下生活的品质。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心理发展水平有限,往往容易关注一些眼前的、近期的、具体的事情,要在回头看中进行积极的反思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开记忆之门,找回具有代表意义的生活资源,以降低学习难度,并引导学生进行较为准确、深刻的反思。
首先,教师要做个有心人,用一张照片、一个视频、一段语音、一份作品等形式,随时记录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或向任课教师及家长征集,按阶段分类保存。
其次,教师要精心组织。通过调查统计、交流讨论、游戏活动,互相启发,互相借鉴。无论何种形式的活动,教师都要使学生明确任务和要求,如交流应围绕主题,活动须人人参与,讨论应重视倾听,调查要进行比较等,促使学生丰富认识、提升经验、共同进步。
(二)身边寻榜样,学习促发展
“榜样”如同镜子,具有示范作用。学生与榜样进行对比,既可以发现差距,又可以唤起向榜样学习的内驱力。
“榜样”不应该一味强调“高大上”,学生周围那些常见的、熟悉的、鲜活的榜样,往往能让学习变得更加真实、有效。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需要的榜样也不一样。学生能否找到适合自己的榜样,需要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了解自己,二是了解身边的人。这对二年级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教师要全面了解学情,给予学生及时而准确的引导,使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在不同方面找到不同的身边榜样,即使同学之间也可以在某一方面彼此成为榜样,相互学习。
在向身边榜样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向榜样学习的目的,不是简单地模仿、照搬,而是为了不断超越自己,成就更好的自己。
二、各课教学活动的建议
【第13课《我能行》】
这一课聚焦自信心的呵护与培育,旨在消解学生压力,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学可以从“我在这点行”切入,鼓励学生积极寻找和发现自身的优点,再拓展到“你在那点行”,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同学的优点和长处,并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赞美之意,从而使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行”的地方。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不行”的过程,旨在使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需要再努力的地方,树立“今天还不行,明天可能行”的发展观,并且懂得“不能只说行,努力才能行”。
针对“我在这点行,你在那点行”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采用“我说你猜”的活动加以落实,活动设计如下。
活动准备:在一面5寸照片大小的镜子四周及背面加上边框,包装成镜框。
活动过程:教师将镜框背对全班学生,请一个学生上台看着“照片”(镜子中的自己),说出“照片”中学生的优点,但不能说出姓名和性别。其他学生猜猜这是谁的“照片”,并说明理由。
被请上台的学生在同学的期待中,努力寻找和发现自己的优点,这是一个对自己肯定和欣赏的过程。无论其他学生猜中的是自己还是他人,都是对自己或他人的一次肯定和欣赏。这个游戏活动设计巧妙,能让学生不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优点和长处,课堂中充满相互欣赏和相互肯定的愉快氛围。最后,当教师公布答案,亮出镜子的一瞬间,学生方才恍然大悟,由此获得被欣赏和被肯定的自豪感。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学生看到“照片”原来是自己,感到出乎意料,在短时间内要立刻发现、讲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可以及时地通过耳语提醒学生,当被同学猜对时,可以请上台的学生说说自己此时的心情,表达被肯定和被欣赏的愉悦,帮助其成功实现自我肯定和欣赏。
【第14课《学习有方法》】
这一课是基于《我能行》,帮助学生明白学习是有方法的,有了好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探究的习惯;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同学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
要特别注意,“分享已有方法、寻找更好方法”环节不是针对某些学生的帮扶,否则容易给个别学生带来压力,或因突出具体的方法而忽视对“有方法”重要性的认识。这里提供一个“金点子”活动,供教师参考。
活动准备:教师在纸盒上写“困难”二字,做成一只“困难箱”;每个学生准备一张彩色小纸片和一个锦囊袋。
活动过程:教师在导入环节请学生在小纸片上写下自己遇到的学习困难,投入“困难箱”。教师随机请一名学生从“困难箱”中取出一张小纸片宣读,其他学生以抢答的方式说出解决困难的办法,谁的办法好谁就成为擂主,谁的办法多谁就获得“金点子大王”称号。最后,学生选出自己想尝试的方法,收入锦囊袋。
每个学生都会在学习过程中碰到一些困难。“金点子”活动是针对一个个具体的学习困难,意在通过游戏活动分享学生已有的学习方法,使每个学生在比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好方法。
活动中要注意两点:一是教师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特别关注那些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如学习困难比较多或一时找不到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关键点、疑难点、模糊点及时进行点拨,帮助他们找到最需要解决的典型困难,否则整个活动会流于形式,泛泛而谈,缺乏实效;二是学生写有学习困难的小纸片无须署名,以保证活动是针对具体的学习困难,而不是针对某个学生,从而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第15课《坚持才会有收获》】
本课的主题是“有毅力”,既是针对遇到学习困难有放弃心态的学生,又着力于培养全班学生的意志品质。低年级的学生往往期待立竿见影的效果,缺少长远的眼光和克服困难、坚持下去的内在动力。本课以此为突破点,引导学生从自身体验中发现“小坚持”带来的不同结果,培育其树立长远的目标,形成应对挑战的勇气,遇到困难不气馁、不娇气、不放弃,努力坚持下去,尝试解决问题与困难。
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学应重在让学生懂得坚持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不能只关注坚持所带来的其他东西。“我的毅30”就是针对“坚持努力,尝试解决问题与困难”的一种有效活动。
活动准备:学生确定自己挑战的项目,用卡纸做一张“毅30挑战卡”;教师准备奖章或奖状,挑战成功确认书。
活动过程:“我的毅30”是指学生用连续30天的时间坚持完成自己选定的挑战项目。活动启动后,学生每天以文字、照片等形式记录当天的挑战情况,也可以利用班级社交群用图片、视频、文字签到打卡。挑战期间,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挑战中断,都必须从头再来。
“坚持”品质的形成不同于观念,可以通过分析、讲解来帮助学生形成,也不同于情感,可以通过激发、激励来强化,只能在日复一日的磨砺中培养。“我的毅30”活动突出了实践性和开放性,为锻炼学生“坚持”的意志品质创造了条件。
活动的实施要注意以下四点:一要注意挑战项目的可行性,即必须是经过努力才能达成的,如体育类的跳绳、跑步、打球、体操等,阅读类的看书、朗诵、背诵等,特长类的书法、下棋、绘画、舞蹈等,生活类的整理房间、洗袜子等,以保证学生深刻感受坚持带来的成功体验。二是要关注活动的公开性。教师应指导学生用卡纸做好“我的毅30”挑战卡,内容包括挑战项目、挑战时段、挑战方法等,公开张贴,以示承诺,相互激励、互相督促。三是要关注活动的过程性。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交流做到坚持的好方法、活动的感悟,并时刻鼓励学生不轻言放弃,要特别关注因特殊情况而中断的学生,鼓励他们向着目标坚持下去。四是要注意活动的完整性。教师注重学生有始有终地参与挑战,充分交流挑战成功的感受,并给予挑战成功者表彰和奖励,尤其对一次性完成30天挑战任务的学生给予特别奖。
【第16课《奖励一下自己》】
这是二年级下册的最后一课,既是单元小结,也是低段学习的总结,意在引导学生回顾自己两年来的成长与进步,并为此感到高兴和自豪,树立成长的自信,同时帮助学生准确找到自身的不足和尚需努力之处,制订适合自己的发展计划。需要注意的是,这课中的成长概念不限于学习,因而奖励的内容也不限于学习方面。
教材中“特别的奖项”栏目设计得非常有创意,以“给自己发个奖”“给未来设个奖”的形式,将抽象的总结建立在具体的活动上,降低了难度,也更有针对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回顾、梳理、发现、制作、展示成长档案,感悟自己两年来的成长与进步,为自己感到高兴和自豪,从而确立成长的自信。档案袋制作活动,既提升了课堂学习的成效,又为今后的学习积累了资源。
活动中要注意两点:一是活动准备要到位。教师要让每个学生明确制作成长档案的步骤和要求。如确定放入档案袋的内容;分类收集整理物品,列出清单;选出不同学期的代表物品2—3件放入档案袋;装饰档案袋。二是档案内容丰富。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两年来的各种成长材料,要特别关注、引领弱势学生做好成长档案,材料不能只关注各学科的学习成绩。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在校学习活动的照片、录像、音频、实物,还要争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广泛收集整理学生的成长材料,让每个学生真真切切地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