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芬兰教育之“环境对于教育的意义”
2019-01-12丁水法
□ 丁水法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世纪实验小学 311215)
编者按
毫无疑问,北欧小国芬兰的教育模式尤其是基础教育,已然成为当下的国际教育品牌,不少国家均将其作为“教育标杆”在进行学习和效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近年来,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对芬兰的教育模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出版了一些介绍性和研究性的书籍,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但要真正将学术的成果和先进的经验转化为基于本土实践的课程行动,既要有更为系统和深度的研究,也要有更为广泛的观察主体的多维度视角。有鉴于此,本刊与杭州市中小学教师、干部培训中心(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学院)合作推出专栏,择取“杭州市‘十三五’名校长培训班”和“杭州市基础教育管理者高研班”的部分芬兰研修学习成果,以连载方式予以刊发,以飨读者,也热忱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最近,我前往北欧的芬兰考察中小学教育情况。初到芬兰,感觉有些许萧条的味道:超市里冷清,宾馆里安静,马路上鲜有车辆,公园里更是人迹罕至……所见的芬兰人以老人和学生居多。他们遇事不着急,安静且彬彬有礼,确实显示出良好的素质。据我们观察,小学生在校时间不长,学业不紧张,脸上满是幸福与快乐的表情;大学生专注于学习和研究,学业之外又休闲自在;教师更是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表现出无比的满意。将中国与芬兰的师生进行比较,不难发现,我们显露出来的更多的是那种只争朝夕的迫切感,显得着急而焦虑。
芬兰教育能成为“教育标杆”,这令人十分好奇,大家也都在讨论和思考着。在将近20天的芬兰教育考察中,个人以为芬兰教育之所以成功,离不开其背后重要的环境支撑,尤其是那种充满自由、自觉、公平、信任的社会环境,让人印象特别深刻。
一、优越丰富的自然生态环境促进了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
拥有550万人口,占地面积33.8万平方千米的芬兰,森林资源占70%,空气质量一流,是千湖之国,又是高度工业化、自由化的市场经济体,人均GDP超过欧美等发达国家。发达的经济、丰富的资源,以及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严格保护和关爱,使芬兰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芬兰人对于自然的亲近程度很高,尤其是小学生,他们会用大量的时间去郊外游玩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校上课的时间反而不多。芬兰人养成了喜欢郊外、喜欢大自然的习惯,他们认为自然界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应该遵循与善用自然规律,并由此形成了极力保护自然生态的态度。如芬兰法律严禁人们“喂养和恐吓”鸟类,以免鸟类因人类喂养而丧失生存能力,因恐吓而远离人类,破坏自然界的平衡。在芬兰,海鸟会安逸地停在人们的肩膀上,使我们可以真实地感受到芬兰人对自然母亲的尊重,对动物朋友的爱护。他们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也影响了芬兰的教育生态,由此形成了尊重原生态的教育环境。
二、宽严有度的政策制度环境保障了学校办学的高度自主
芬兰教育中没有针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政策(法律规定)。这看起来很宽松,其实芬兰拥有最严格的教师选拔制度、教学实训体系和教学实践规划。在芬兰,只要你想当教师,即使是幼儿园教师,大学硕士学历是必备条件。高中毕业生申请就读师范大学,除了需要提供在校成绩外,还必须通过层层面试,以确认有教学热忱与创新思维。师范类院校的全国录取率仅为10%。例如2016年,奥卢大学教育学院的师范类本科教育专业共接到1287份入学申请,最终只有45人被录取。
除了严格的选拔制度,芬兰的师范教育还十分强调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和教学能力,由教师教育团队和学科团队共同负责,通过完整的教学和实训体系训练未来教师的教学能力。如问题解决小组是芬兰学校的一种常见组织,学生历经策划、实施、反思、评价的循环过程以解决问题。这也成为师范教育中常见的组织形式,导师也会参与未来教师的讨论,通过不断强化以丰富他们的教学经验。经过芬兰师范教育体系打磨的教师,几乎个个拥有思考、研究、教学的能力。
芬兰教育不存在被安排、被督促、被检查的制度。这样的教育生态环境,极大地释放了基层学校的活力和创新空间,促进了办学的高度自主。芬兰的国家课程大纲只是一个教育路线图。地方和学校可以根据国家大纲自行选择或制定教学内容、设定教学进度和考核方式。学校注重教师的自我评价,不会去检查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教师有充分的自由度和自主权,可以灵活设置课程、弹性选择教学模式,为创新提供可能。这样的教育环境,使学校和教师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能力上,也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平等,推进了教育向均衡、公平发展。
三、基于信任的人文环境提升了师生工学的热情和幸福感
信任关系是建构教师和学生幸福体验的重要支柱。芬兰是一个充满高度信任的国家,鸟类信任人类,学校信任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政府信任学校和教师。在芬兰考察期间,每当我们向芬兰的教师和教育官员问及如何对教师和学生做出考核评价时,他们往往很不理解。“为什么要考核评价?教师既然能承担这一职业的责任,他们就应该可以做好这项工作,放手才可以更好地促进他们的自主创新。对学生也是如此,他们学习什么,用什么方法学习,学得怎么样,学生自己应该有足够的自我认识,教师不包办代替,才能进行有效的个别化辅导,促使他们思想自由。”
信任每个人、信任“少即是多”的理论很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了社会公平和均衡发展。教师教得少,学生却学得多;考试考得少,学习成绩却优异;社会族群多元化,却少有不平等。基于信任的人文环境真正地赋予了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价值,学生有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有工作激情和幸福感。
四、轻松自由的研究环境促进了师生合作探究的有效进行
充分利用学习空间、与大自然融合、渗透环保教育的理念,使芬兰教育形成了一种轻松自由的研究环境,给予学生自由放飞的独特空间。学校的教室、图书馆、咖啡吧、多用大厅都是学生充满兴趣的研究空间。例如,三年级的学生就会自主确定一个有趣的主题,用2个月时间来进行研究并撰写出研究报告。这样的事实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轻松自由的研究环境既来自于空间设计,又来自于学校创设“让孩子自己来”的研究氛围。我们在奥卢河小学看到,学生在操场中自由完成“色彩认知”的任务。整节课中,美术教师基本没有进行指导,但学生却很好地认知了色彩,且创意很多。
芬兰教育环境带给我们的启示是:硬件环境建设,可以多考虑空间资源、环保元素的整合,以及学生的使用成本;软件环境建设,可以少一些“喂养”和“恐吓”,多一些信任和自由,多一些以人为本的尊重与实践,蹲下来做儿童喜欢又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真教育。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一个哲学话题:人是环境的产物。由此看来,优质的教育环境应该是一种能促进人的发展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