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饲养角中的STEM
——以大班“蝌蚪饲养器”活动为例

2019-01-12蔡玉龙

好家长 2019年3期
关键词:蝌蚪铁丝小蝌蚪

文 蔡玉龙

科技改变世界,而开启未来之门的“钥匙”就在幼儿手上,我们要引导幼儿把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领域融合起来,融进他们的灵魂中,这将是教师给幼儿最珍贵的礼物。

一、提问——引发对周边环境的关注度

彦博把小蝌蚪装进瓶子带进了幼儿园,起初这些“黑豆豆”生活在550 毫升的矿泉水瓶中。随着蝌蚪个头的增长,小小的水瓶显得有些拥挤,看来是时候该为它们搬家了。什么样的“房子”才适合小蝌蚪呢?通过对蝌蚪生活常识的了解,老师和幼儿对饲养器的讨论有了一些相同观点:

●保证水的含氧量;

●便于清洁,小蝌蚪会产生排泄物;

●小蝌蚪可以吃到东西。

在达成共识后,我组织幼儿开始设计饲养器。

二、思考——架构工程学最初的模型

文兴小朋友手里举着一幅用水管横七竖八连接起来的网状图向我炫耀:“我设计的这个饲养器是最完美的。”看得出,图纸中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但我想给他一个机会,一个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我支持了他的方案,于是他找来了玩水区的透明pvc 管,用这个水管做饲养器,既可以储水,又方便大家观察,看起来是个不错的想法。几个孩子一起按照图示摆弄着管道进行拼装,转角处用软管进行对接。地上的“蜘蛛网”开始一点一点铺开,感兴趣的孩子也越来越多。

我们一定要打破“孩子还小”的思维壁垒,信任、挖掘、提升他们的想象力才是教师应该做的。直接、间接引导相结合的提问方式可以启发孩子去思考,并在思考的基础上促使他们去实现自己的想法。

三、合作——走向成功的基础

铁丝网架作为支撑架,可以帮助饲养器立起来,但是刚刚在地面上拼好的半成品,在固定的时候遇到了不小的难题,一个人无法边稳定材料边固定。文兴找来了几个小伙伴做合作者,他们分工合作,一人拿材料,一人固定管道,一人调整和修改管道的位置。遇到管道长短不合适的时候,孩子们还会利用锯子来切割管道的长度,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这些简单的机械工具。经过半小时的搭建,蝌蚪饲养器初见规模,文兴和他的小伙伴们开心极了。

刚开始我也参与其中,帮助孩子稳定器材,在看到孩子们操作熟练之后,为了使孩子们实现独立自主合作,我以记录为由及时退出项目,之后孩子们便开始了分工协作。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抓住孩子意识发展的关键期,创设足够的刺激因素,让合作悄无声息地融入他们心中。

四、失败——是最好的考验

孩子们找来了水,准备开始实验,当水从注水口灌入时,我所预见的结果出现了,管道因突如其来的水压瞬间瓦解,水从各个接口处涌出。孩子们见状边喊边用手迅速将管道捡起拼上去,然而断口、溢水、脱落,这些像蝴蝶效应一般席卷了整个饲养器。孩子们弄了一地的水,不一会儿整个饲养器就全部脱落,洒落了一地,大家看着瓦解的饲养器陷入了沉思。

文兴仔细观察了损坏的饲养器,并跟基础图纸进行了对比,站起来说:“我们的接口需要堵住,不能让它漏水,管道还得再加固。”他还专门跑去请教了幼儿园的维修师傅,拿回了一些需要的材料。孩子们用文兴拿回来的材料继续搭建饲养器,接口处用封胶泥填塞,接口外侧用生料带再次覆盖,做到双保险。孩子们又开始了注水实验,这次接口处虽然密封性加强了,但饲养器承重结构单一,再加上单侧注水的水压重力失衡,还是出现了管道脱落的现象。孩子们又开始商量如何增加固定的铁丝数量,他们说,像苏通大桥,因为斜拉索很多容易稳定,所以要加强铁丝的数量。孩子们将每一根管道都用2~3根软铁丝固定,长管用4 根以上的铁丝固定,以保证它的承重能力。

斜拉索的灵感不是简单的突发奇想,有几个孩子父母的工作单位紧挨着苏通大桥,他们去父母单位的时候经常观察大桥,并将这一场景进行了存储内化,当遇到“怎样才能让管道固定”的问题时,孩子们便想起了苏通大桥的构造,从而激发了他们加固管子的想法。

五、检验——体验成功的喜悦

再次加固后,饲养器终于做好了,孩子们检查着每一个接口处是否封上了封胶泥,敲打每一根水管是否牢固,并增加了三个注水口,以保证灌注水时能保持饲养器的平衡。他们还增加了水龙头连接的出水口,让换水、清洗更加方便。饲养器搭建好以后,他们注满水,再把小蝌蚪放进去,看着小蝌蚪在水管中上下游动,孩子们都开心极了。

在STEM 项目——蝌蚪饲养器的建构过程中,我看到了孩子身上的无限可能。孩子们的学习不仅仅是枯燥知识的传授,我们还可以探寻不一样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

猜你喜欢

蝌蚪铁丝小蝌蚪
海里的巨头蝌蚪
铁丝有多长
铁丝的幽默世界
从蝌蚪到青蛙
小金鱼和小蝌蚪
小蝌蚪
两长两短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1)
蝌蚪星云
小蝌蚪